算法模型怎么弄好看的图案,ai怎么贴图立体形状(ai算法与图像处理)

当AI遇到FPGA,低功耗智能探测系统不再是难题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算法模型怎么弄好看的图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ai怎么贴图立体形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ai怎样把图片裁成自己想要的图形
  2. Excel怎么做出漂亮的柱形图
  3. ai怎么贴图立体形状
  4. AI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人脸识别和图片识别的

ai怎样把图片裁成自己想要的图形

AI可以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来裁剪图像。以下是一些步骤:

1.收集和准备数据。这包括将要裁剪的图像和标注数据。

2.训练AI模型。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将训练数据输入模型中,并训练它来识别图像中的对象或边缘。

3.对于要裁剪的图像,使用训练好的AI模型来识别需要保留或去除的区域。这可以通过将图像输入模型中并使用图像分割技术来实现。

4.根据模型输出的结果,将图像裁剪成所需的形状或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I可以自动进行图像裁剪,但它不一定总能正确地识别要保留或去除的区域。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和调整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Excel怎么做出漂亮的柱形图

干货预警,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赶时间的朋友记得收藏!

柱形图作为Excel中使用最多的图表,由于简单,易于理解,广泛给大家应用在各种数据图表中。由于用得多,领导们就会有审美疲劳,现在教大家做出效果非常棒的柱形图!

首先给大家看一下,柱形图,条形图的案例!

现在对案例1的人形柱形图进入剖析,这种的人形图只需要把PNG图片粘贴在柱形图即可,经过稍稍加工就可以得出好看的人形柱形图。

案例01.人形图

01.平常我们画出的条形图是这样的,我们只需要把图表多余元素去掉。例如把坐标轴删掉,删掉图例等。

02.我们可以在【阿里巴巴图标网站】(网址:https://www.iconfont.cn/)下载好PNG小人素材。自己用微博登录即可免费下载素材。

分别搜索男性、女性获得如下的PNG图片。

03.下载好的素材插入到Excel在中,先对小人ctrl+C,选中图表柱体直接ctrl+V,可得。

ps:这么丑的是正常的,千万别慌~

04.选中柱体单击2次,只选中一条柱体进行设置,我们再填充看到有三个选项,我们选择【层叠】即可。

05.设置后可得到,比例正常的多人图形。

06.接着我们把另外一个女性图形,粘贴,用同样方法操作,可得到。

案例02【层叠并缩放】填充

01.上图中灰色部分是我们构造的辅助列数,选中数据,插入图表。

02.选中柱形图,记得点2次只选中一个柱体,分别复制2个灰色的小人进去。

案例03总分柱形图

就能清楚显示各英雄的比较,又能显示出每个月的细节。

01.选择数据源,插入柱形图。

02.选中图表,切换行与列

03.右击【更改图表类型】,把【汇总】放置在次坐标轴上。

04.右击【设置数据系列】,把汇总的间隙宽度设置为20,包裹月份的柱形即可。

05.设置坐标轴最大值为450,保证汇总值一定高于每月的值。

06.右击【汇总】柱形,【填充】设置为渐变填充,保证看得到每个月的细节图。

07.再+上标签和美化图表后,可得↓

03更多特色课程案例

还有更多特色的柱形图,由于篇幅的问题就不一一详细说,我们把案例分享给大家

想要获取教程的Excel源文件,关注头条号@Excel数据可视化,回复:柱形图,送你一份学习柱形图的源文件。

ai怎么贴图立体形状

在画布上建立需要贴图的文字

然后将这组文字扩展,转变成图形

然后再打开窗口菜单中的符号菜单栏,将字图形直接拖拽到窗口中,在符号选项中设置名称,确定。

然后再建立需要的图形,然后打开效果

找到其中的凸出或绕转效果

做好了3D效果后,在有一个贴图选项,将其打开

在选项栏中,打开符号库,选择刚才建立的字体符号

在右侧表面上,选择贴图位置,调整字体符号的大小以及位置

如果想要贴在侧面栏,再表面中找到对应的位置,然后再选择符号库中的符号项,最后这样就做好了贴图。

AI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人脸识别和图片识别的

用通俗的话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大数据抽取规律,再利用规律去预测(回归)、分类、聚类未知的输入,得到输出(结果)。

单说图片识别:

这里面的大数据就是已知的输入(图片)和已知的结果(图片的标签),抽取规律也就是相应的算法(卷及神经网络),预测、分类、聚类就是得到图片的结果(图片识别)。

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数据的预处理。

图片是由一个一个的像素组成的,就拿入门的案例说吧,MNIST数据集,是一个手写数字的数据集,每一张图片都是由28×28个像素点形成的。

就像这样:

总共有60000张这样的图片,而图片的标签(也就是结果)也是已知的(0~9),那么设输入为x输出为y,

计算机是无法读懂图片的,所以我们要将图片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认识的东东。

矩阵:

x就是一个28×28的矩阵每一个点表示图片中相应位置的灰度。有的神经网络为了更简化的计算,将28×28的矩阵,转换为一个1×784的向量(一维矩阵)。这里的x是28×28×1,这个1表示的是单通道,也就是只有一种颜色。如果是彩色图片的话,那么就应该是28×28×3,这个3表示的是RGB三个颜色通道。

y就是一个数字,0~9。

有些算法还会降x,y进行归一化,也就是转换为0~1之间的矩阵、数字。

第二步:抽取特征。

卷积(特征提取)的具体计算方法:

其中input为输入,filter叫做卷积核(暂且理解为滤波器),output叫做特征图,特征图的个数和filter的个数是相同的(filterW0、filterW1)。既然是矩阵,那么可以设中间的参数是W,于是就有Wx+b=output。这里的W是我们最终要训练出来的。

计算方法:

w0与x蓝色区域做内积(对应位置相乘后相加):

f1第1层=0×1+0×1+0×1+0×-1+1×-1+1×0+0×-1+1×1+1×0=0

f1第2层=0×-1+0×-1+0×1+0×-1+0×1+1×0+0×-1+2×1+2×0=2

f1第3层=0×1+0×0+0×-1+0×0+2×0+2×0+0×1+0×-1+0×-1+=0

那么根据神经网络得分函数:f(x,w)=wx+b

这里的b=1

那么输出的得分值就为f1+f2+f3+b=0+2+0+1=3

最右边绿色的矩阵第1行,第1列,就是3

将卷积核在输入矩阵滑动,

同理可以计算

这里的输出叫做特征图。

这里就可以看出,经过卷积核Filter(滤波器),将图片浓缩了,浓缩之后,再进行一次非线性的处理,用一些非线性的函数将线性结果非线性化(叫做激活函数),这层叫作卷积层。

这里只是一层,大型数据集(输入很多的情况)一层是不够的,需要很多层,输入-卷积-输出-卷积-输出........。

比如VGG-16,就有16个卷积层。

进一步浓缩叫做池化层。

同样有一个filter,将特征图进行MAX(取最大值)或者MEAN(取均值),进一步浓缩特征。

浓缩完特征之后,接着后面的层叫做全连接层。

就是将权重参数W(矩阵),分别乘以池化完成的结果,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比如前边所说的0~9的手写字体,要分10个类别,如果池化完成的结果是1×64,那么全连接层就应该是64×10,最终得到1×10的矩阵,就是分类0~9的结果。

以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求W,也就是最前边说的,根据大数据找规律。

第三步:参数更新

那么还有问题,W是多少谁知道?

没人知道,这里是根据计算机一步一步的试出来的,

先随机的给出一组W,算出结果Y1,利用已知的x当做输入,用已知的y与y1坐差值,那么Y1-y就会有一个差值,就是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差值。称作损失函数,有些叫做代价函数。当代价函数最小的时候,预测值Y1和真实值y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差距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认为,由权重参数W生成的Y1可以对输入x进行预测和分类。

那么如何让损失函数最小呢?这里并不是求导后求极值点,而是对损失函数求导数,调整W,使得差值沿着导数的方向前进,最终达到极小值点。

这时候得到的W就是我们最终要的结果了。

第四步:利用参数

既然得到了W,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W,将一个未知结果的x输入,从而得到通过W计算出的y,这个y就是图片识别的结果。

现在有很多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是各大著名公司封装好的函数(已经造好的轮子),

以下是一个卷积神经网络识别MNIST的小例子(基于google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

只是经过了21次的参数更新,最终的识别准确率在99%以上。

输出结果:

ExtractingMNIST_data/train-images-idx3-ubyte.gz

ExtractingMNIST_data/train-labels-idx1-ubyte.gz

ExtractingMNIST_data/t10k-images-idx3-ubyte.gz

ExtractingMNIST_data/t10k-labels-idx1-ubyte.gz

第0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7688

第1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7831

第2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829

第3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883

第4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89

第5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19

第6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08

第7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3

第8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4

第9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49

第10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27

第11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35

第12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8948

第13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73

第14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81

第15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64

第16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85

第17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906

第18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76

第19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884

第20次迭代,测试集准确率是0.9902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何在AI工程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算法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