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乌江干枯过吗(古时的乌江是现在的哪里)

传承历史精神,以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家好,关于历史上乌江干枯过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乌江历史冷知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乌江干枯过吗
  2. 乌江源于哪里
  3. 乌江航道起源
  4.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历史上乌江干枯过吗

历史上乌江干枯过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1]古称延江、黔江,[2],是贵州的“母亲河”[19],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其流量充沛,流态稳定,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长

乌江源于哪里

乌江发源于乌蒙山脉。乌蒙山脉因历史上该地区生活过的乌蛮而得名。“乌蛮”,是古代中国西南诸族的泛称。隋唐时期,华夏民族将中国西南一带社会发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体泛称为“乌蛮”、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相近的群体泛称为“白蛮”,“乌蛮”与“白蛮”不是专指哪个民族,只是特定时代对特定人群的一种泛称。因此乌江疑与乌蛮有关。

乌江航道起源

乌江航道

贵州重要内河航道。长江主要支流航道。位于黔中贵阳市、黔北遵义市、黔东北部铜仁地区境内,是腹地内物资经乌江入长江的要道。乌江中上游落差大,滩险多,一般不宜航行。下游自思南以下可以通航,是沟通川黔的重要水道。

古人很早便利用这一天然水道,故唐宋时期设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夔州路都直接控制乌江以北地区。今重庆市涪陵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之一,船运至龚滩转运。

明万历十一年(1583)拟疏凿乌江思南以下河道,并拟开南明河、清水河由省城直达思南,但未兴工。

此后,疏浚了乌江下游支流石阡河,船可行至石阡。清道光十二年(1832),思南开辟左岸山间栈道数百米,船舶过滩时客商登岸步行。

咸丰年间(1851~1861),因德江县境一段河道山塌而成新滩,遂再次整治河道。乌江下游航运在明、清时期对黔东北地区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运盐。所用船只主要是“歪尾船”,船板厚,舱深阔,干舷高,后舱备有偏梢,能承受恶浪冲击,下滩时操纵自如。船只上行需要拉纤,故两岸崖壁上开出多段栈道以利纤工拉纤。

1949年前,龚滩、潮底、新滩将航道分成3段,只能分段通航。1949年后,对乌江航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炸除滩险和碍航礁石,建设了码头和通信、助航设施,增强了乌江的通航能力。

1953~1957年整修了干流纤道,1958~1960年打通了潮砥、新滩、龚滩三处断航险滩并改善了牛尾三滩等12处险滩的通航条件,文家店至龚滩段207.3千米航道开始通行轮船。1963~1966年,改善了洪水航道,兴建了浅滩导航系统。1971~1976年,继续整治险滩,思南至龚滩段通航条件显著改善。1981年后,以维修为主。

“九五”时期,按五级航道标准,重点整治了大乌江至龚滩段航道,建设了大乌江、思南、沿河等码头和港航配套设施,通航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进入“十五”时期,重点建设了位于省外的涪陵港贵州货运码头。

2002年,省内乌江干流通航里程已达355千米,下接省外航道184千米进长江。省内河段从一子三滩至马洛渡50多千米为旅游航道,通行船舶30吨级;马洛渡至大乌江19千米为六级航道,通行船舶100吨级;大乌江以下至龚滩(省界)264千米为五级航道,通行船舶300吨级。随着水电开发而形成的乌江渡、东风、普定等水库和红枫、百花等湖泊,航道总里程306千米,通行船舶100吨级,已开展了客货运输和水上旅游。乌江支流石阡河航道57千米,通行船舶10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竟出自温婉的女子之手——李清照这首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厚重背景?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是李清照过乌江时写下的,题目叫《夏日绝句》,也叫《乌江》。与其说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不如说它是一首力透纸背、直指现实的喻今诗。

李清照与诗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风早期婉约清丽,后期情调感伤;但其诗作却慷慨激昂,颇具雄风。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故而家中藏书甚丰;母亲又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亦善文。家庭熏陶加上天资聪慧,李清照“自少时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朱彧《萍洲可谈》)。

据传她在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后,就写下了两首《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笔势纵横,评议兴废,不让须眉。

李清照号易安,却一点也没安稳,除却少女时代的安逸,她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路上。她还曾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现其深切的爱国思想;她作品中的家国情怀,让她在众多的爱国文人之中,也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这是其他古代女诗词作者所做不到的。

解读任何一首诗,都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要表达的情感。解读这首诗也一样,我试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我的理解。

从文学角度讲,这是一首上乘之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此诗开宗明义,直抒胸臆,一股英雄豪气扑面而来。何为“人杰”?汉高祖称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何为“鬼雄”?屈原《国殇》里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人生在世,无论生死,都当顶天立地;生要建功立业,死要无愧天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的结局虽然悲壮,却也让人钦佩。

此诗廖廖二十字,三处用典,字字珠玑,不失为一首言简意赅的佳作。

从思想内容来讲,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境界的好诗。

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1129年,“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两年,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偏居一隅,苟且偷安,不接受主战派的主张,只缩退如鸵鸟,一味地妥协退让。李清照作为一介女流,尚且激愤不已,“至今”一词,把古时和现实联系起来,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谕,表达了她强烈的悲宋室之不振,叹江山之难守的思虑,和希望收复失地、家国安稳的愿望。

她在后来还写过“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山东一抔土”,“江山留与后人愁”的诗句,无不表露出悲愤的故国情怀。

从其背后的故事来讲,这里面隐藏着对爱人的极度失望。

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就在一个多月前,1129年二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作为江宁的父母官(知州兼江东经制副使),竟在金人兵临城下时丢下城池和百姓,自己独自连夜逃跑。三月,和逃难而来的李清照“具舟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船行至项羽自刎处,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诗。

李清照和赵明诚也算是琴瑟和鸣的好夫妻,可惜在大是大非上,真的是“三观不同”,从这首诗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丈夫的不满甚至鄙夷。如果说宋朝当时的忍辱偷生和百姓流离失所是这首诗的大背景,那赵明诚的弃城而逃就是小背景,这不只是赵明诚一生之中的黑点,亦是李清照的耻辱。如果说这首诗抒发的是悲愤之情,则对宋朝庭的是“愤”,对丈夫就是“悲”占多一些,这种“悲”,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悲凉”。夫妻间有了这样的嫌隙,再美好的感情也难再续。

不久后赵明诚病故,可能也应该和这段经历有很大关系,被自己爱人瞧不起,难免抑郁。

总结语

解读一首诗,真正的隐含的意思往往在诗外。这首《乌江》,也是李清照生命中的一条江,把她的生活从此分作两半,前半生的有人呵护相伴,变成了后半生的一个人漂泊。隔了滔滔江水,往事在彼案;余生在此岸,无舟可渡……

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乌江干枯过吗和乌江历史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1/9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