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偏低怎么了(尿酸过低是什么病)

医生 尿酸高患者,这5种食物可多吃,降低尿酸解决痛风 医生 高尿酸 5种食物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尿酸偏低怎么了的问题,以及和尿酸高为什么不建议降很低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尿酸过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 二个月尿酸从670降到360。尿酸下降太快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3. 高尿酸血症患者是不是应该将血尿酸水平降得越低越好为什么
  4. 尿酸偏低怎么了

尿酸过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酸高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殊不知尿酸偏低(在我国通常男性尿酸值低于220μmol/L,女性低于150μmol/L即为尿酸偏低)也是身体健康失去平衡的表现之一。虽然尿酸偏低,身体不一定会有体征表现出来,但这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角关注,更多健康话题与您分享!

先介绍下尿酸

“尿酸”(UricAcid)之所以称之为尿酸,首先它是一种酸,它是人体内嘌呤代谢产生的一种核苷酸,呈弱酸性;人体内多余的尿酸大部分经肾脏过滤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约占80%~90%),由此而得名。尿酸微溶于水,因此当人体内尿酸值偏高时,有时会在体内关节部位形成结晶,导致炎性反应,引发痛风。

听起来这种物质好像是完全是人体细胞代谢后经尿液排泄的废物,其实不然,虽然尿酸值偏高对人体健康不利,但对于健康水平的尿酸*(男性210-420,女性155-360μmol/L),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人身的健康非常重要。

尿酸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

抗氧化:尿酸在血液中维持健康水平时,有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有研究发现,由于其较强的抗氧化的作用,较高(在健康水平范围内)的尿酸水平,对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很大的作用,您或许想不到,尿酸竟然有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哦。

增强免疫:当微生物入侵感染时,体内的尿酸可以增强身体对于细菌入侵感染的免疫应答,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尿酸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与免疫系统进化形成的应答机制。研究表明,在人类饥饿状态时,尿酸可以给予一定的应答,激发人类的觅食活动。

维持血压:由于人类基因的尿激酶突变,血液中的尿酸在人类钠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高尿酸来维持血压,这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生理功能。因此,低盐健康饮食时,体内的尿酸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血压。

看了这几条,您一定会觉得尿酸并不是可有可无,需要全部排泄的废物了吧,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还发现,长期有较高水平(健康范围内)尿酸的人群,患癌症的几率要低于低尿酸人群。

为什么会低尿酸?

低尿酸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因1——肝脏功能问题:嘌呤经过肝脏代谢,最终变成三氧基嘌呤(即尿酸),进入血液,在血液循环和肾脏代谢中形成平衡,从而维持其生理功能。因此,如肝脏代谢出现问题,体内的嘌呤就无法代谢成核酸,造成尿酸偏低。

2.内因2——肾脏功能紊乱:尿酸的排泄是经过肾脏中的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滤过重吸收后,剩余的部进入尿液,排泄出体外,如肾脏功能出现紊乱,导致尿酸的重吸收减少,必然排出的尿酸就会过多,导致体内的尿酸水平偏低。

3.外因——外部饮食:饮食引起尿酸低也是有可能的,比如长期素食,又不注意豆类、菌类等富含嘌呤的植物饮食的摄入,长期低嘌呤饮食,使体内嘌呤不足,尿酸也就偏低了。因此,素食者可适当多吃豆类、菌类等富含植物嘌呤的食物,就不必担心体内尿酸偏低,引发健康问题了。

4.还有一种原因,遗传因素,家族性的遗传因素,可导致原发性的尿酸偏低。

尿酸低的人群应如何注意呢?最好检查下肝肾功能,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治疗,如肝肾功能正常,那可适当增加营养,适当多进食富含嘌呤的海鲜、红肉、豆类、动物内脏等,相信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您的尿酸会恢复正常,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二个月尿酸从670降到360。尿酸下降太快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长期血尿酸水平升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对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可使用降尿酸药物,以稳定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在降血尿酸水平的时候,血尿酸水平不宜降得过快,血尿酸水平下降过快可引起尿酸盐结晶大量溶解,反而有诱发疼痛发生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已有痛风的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应循序渐进。

正常情况下,我们男性血尿酸水平应低于420umol/L,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应低于360umol/L,绝经后与男性相同。当我们在正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八小时以上测得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420u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直接相关,也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尿酸水平,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控制在420umol/L以内,如果已经出现一次痛风发作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基础疾病者,应控制在360umol/L以内,如果存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或痛风石形成,应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umol/L以内。对于血尿酸水平的控制,目前推荐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应掌握指征,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存在以下情况,建议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具体有: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在严格生活方式干预下,血尿酸水平仍高于540umol/L;②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基础疾病者,血尿酸水平超过480umol/L;③出现痛风及其并发症时,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应充分评估病情后选择,根据病情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血尿酸水平稳定达标。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由黎医生谈健康(原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关注@黎医生谈健康,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高尿酸血症患者是不是应该将血尿酸水平降得越低越好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尿酸水平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你知道吗?长期的尿酸水平过低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并趋于年轻化,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有关,还与急慢性关节炎、肾脏损伤、内分泌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尿酸过低,同样不利于健康,长期低尿酸人群发生老年痴呆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风险很高。所以,尿酸过高、过低都不是一件好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尿酸。一、尿酸的概况

尿酸是由饮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在肝脏中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男性血尿酸的正常值约为210~420umol/L,女性因雌激素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其正常值低于男性约为150~360umol/L,而当女性绝经后其正常值与男性一致。二、血尿酸的测定和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血尿酸的测定需在正常饮食(不能大鱼大肉,也不能不吃不喝)下,禁食8小时以上,非同日两次抽静脉血检测。根据我国最新指南意见,因尿酸盐在体内的饱和度为420umol/L,超过此值会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到关节和肾脏等组织,所以我国指南推荐无论男女,当血尿酸水平高于420umol/L,即诊断高尿酸血症。当然,各个医院因检查设备的区别,其诊断水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三、尿酸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高尿酸血症可导致痛风发生,但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也可引起和/或加重其他多器官损伤,并发肾脏病变(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石症)、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卒中等。而长期的尿酸低于正常也会增加老年性痴呆、多发性硬化的发生率,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通过本文能对尿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尿酸偏低怎么了

尿酸是人体内氧化出了垃圾,其正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是相等的,但是很多人在体检时还会发现尿酸偏低,尿酸问题有两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是内源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遗传,其主要是人体中缺少酶物质引起的,还有一种是外源性,这种情况日常生活饮食不量引起的,其主要是过量的摄入高嘌呤食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尿酸偏低有很多因素:测评因素、环境因素、病人自身因素:如消耗性疾病、还有就是营养不良等均有尿酸偏低的现象。其中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因此,尿酸偏低患者可加强营养,多吃些海鲜、动物内脏以及豆制品等。尿酸低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导致尿酸偏低的偶然因素也有,例如化验前几天进食低嘌呤食物。可以分析为嘌呤代谢低。血尿酸低于正常参考值没有什么诊断意义,不能作为诊断的指标。

尿酸过低也有可能是饮食原因比如有蛋白质摄取不足,也有病理性因素,可疑的疾病:肾性低尿酸血症、家族性低尿酸血症、威尔森病、Fanconi病、多发性骨髓肿瘤、血色沉着病、霍奇金氏病、酒精性肝障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糖尿病性肾症初期。

尿酸生产过少的疾病:黄嘌呤氧化酵素过剩症、重症肝障碍、PRPP合成酵素缺损症、恶液质。建议到医院做一个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建议您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检查,多吃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

关于尿酸偏低怎么了和尿酸高为什么不建议降很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尿酸高的人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降低尿酸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2/11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