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宋朝为什么不用马拉车)

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 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

很多朋友对于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和宋朝为什么不建议养马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古代战马那么难养,如果喂战马吃杂草或庄稼收完的草会怎么样
  2. 宋朝为什么不建牧场养战马
  3. 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
  4. 历代对游牧军队作战缺少马匹,那为什么不鼓励民间养马

为什么古代战马那么难养,如果喂战马吃杂草或庄稼收完的草会怎么样

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吧。

其一,军马之所以难养,是因为军马的要求很高,不同于普通的民用马匹。军马是组成骑兵最主要的部分,而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属于高机动性部队,在战场上不论是实行战术迂回还是追杀残敌都有着十分杰出的作用。

然而,古代对于军马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都知道汉武帝为了得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不惜派遣大军万里远征,但其实真正的军马不需要它们日行千里,而是要它们具备超常的耐力,可以连续奔跑作战,配合骑兵的长途奔袭,当然,对军马的体高、体长、骨骼结构等也会有具体而微的规定。军马最主要的食料是肥美的水草,在行军打仗时则主要是谷草、稻草、麦桔和野草,有的时候为了提高军马的战斗能力还会喂食以豆类、麸皮类和谷物杂粮为主的精饲料。

其二,则是适合养军马的牧场太少了。中国历史上的养马场大部分都分布北方(西北方),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幽州(现北京)以及东北的部分地区。军马的牧场必须水草丰美,而且有足够的空间让军马自由奔驰,增强体格。再者,相应的气候条件也要适合。

中国各朝代中,最可怜的就是宋朝。西边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区在西夏的手中,幽云十六州又被辽国占据,换句话说,便是宋朝连养马的地方都没有。为此,王安石变法时曾经提出一个“保马法”:将马匹分给百姓饲养,一旦战争爆发,再从百姓手里将马匹征回。但是,这些马匹流入百姓家中之后,一部分病死了,剩下的一部分羸弱不堪,根本上不了战场。题主所说的“喂战马吃杂草或庄稼收完的草”在战时算是补充草料的一个方法,但是在平时,是无法养肥马匹的。

我国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军马场,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军马的饲养过程,便知道一匹战马的养成是多不容易了。

(全文完)

宋朝为什么不建牧场养战马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组建一支高机动性能的骑兵,并不是所有的马都适合做战马的。

中原地区战马主要马种:

中原地区主要的战马马类,主要有来自燕云地区的北京马、蒙古矮种马、汉时引进的大宛马(汗血宝马)、唐时引进了乌孙人驯养的乌孙马、还有产自新疆的哈萨克马、以哈萨克马为基础、与俄罗斯顿河马杂交而成的伊犁马(明清时期),还有来自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草原上的河曲马,血统极其复杂的三河马。

但是这些马要作为战马使用,是需要专门驯养和训练的,不是在马场放养一下就能够拉出来作战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养马的。

中原王朝四大产马区

从汉武帝开始,中原王朝基本形成了四大产马区,分别是:河北北部和辽东半岛之间的燕-辽区域、宁夏的河套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今天的新疆地区。这四个地区直到今天都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产区。

我们要清楚一个很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大规模军用马匹的繁殖和驯养和个别零散自养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对植被和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即便放到今天来说,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大规模养马,而且是高机动性,抗寒抗冻的战马。

如果你在南方养的战马,拿去北方作战一定是会出大问题的,何况南方还不具备大规模养殖马匹的条件。

所以说题主这种问法完全不科学。即便把南方平原划出大片草场来繁殖战马,优良的马种也会因为地域气候环境种种因素大打折扣,而最终导致骑兵成为了“样子兵”,跑又跑不远,耐力也不行,这样的马花大力气培育了又有什么用!

大宋战马来源

而对于大宋来说,这四个主要产马区在大宋建立的时候就基本不在领土范围内。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而自古产良马的西域地区从唐中期以后,就跟中原王朝若即若离,时常游离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宋没有战马!只是战马的数量相对于其他王朝少了许多,而且也不能自己培育而已。

大宋战马的主要来源有三种方式:

1、自养

北宋初期疆域还包括今天陕西全境和甘肃部分地区及山西大部、这些地区是传统农、牧业混合区,都能产出马匹,只是数量上没有四大产马地多。尤其是北宋初年,党项还处于分裂状态、西夏还没有崛起的时候,依然控制着河西走廊东南部分地区。所以这段时间里,能够满足宋朝维持一直有一定规模的骑兵部队。

2、贸易

大宋与契丹交恶,即便后来澶渊之盟后战争状态结束,但塞北三朝一直严格控制着马匹流入大宋。虽然没有办法从北方获取战马,但周边还是有一些少数民族原因跟大宋开展有一定规模的战马贸易,比如河西甘州的回鹘政权,一直都是大宋的铁杆支持者,回鹘通过贸易的方式帮助大宋提高战斗力镇压拓跋氏党项。

3、缴获

两宋三百年时间里,大宋一直都对外作战,虽然胜的少,但还是能够缴获部分战马的,特别是前期跟契丹的战争。契丹人自恃有的战马,可以承受相当大的战损,而且为了逃命,经常扔下大量战马不顾掉头就跑。著名的“雁门关”一役,宋军就缴获了战马近万余匹、羊山一战,杨延昭缴获战马万余。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南宋其实并不缺少军马,但严重缺少战马。

军马和战马并非同一个概念,甚至可以说不是一回事。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引进了全世界优秀的马种。

其中高大的阿拉伯混血马、英国混血马主要用于骑兵作战,而顿河马、蒙古马则用于军马,主要用于拉车和背负物资。

这是因为战马需要很快的速度,以冲锋和追击敌人,必要时候还要迅速撤离逃走;

很强的冲击力,无论对抗骑兵还是步兵,马匹冲击力很重要,可以冲散敌人阵营;

很好的负重能力,即便马匹没有铠甲,骑兵携带武器和铠甲也是很重的;

较好的耐力,因为骑兵作战往往需要连续数日,马匹也要经得起连续作战才行。

相反,对于军马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耐力好、力量还算不错、比较驯服,可以用来拉车运货即可。

但军马往往不能打仗,重甲骑兵骑上军马随便冲锋一两次,马匹甚至会脱力累死。

所以,南宋其实有大量的军马,然而却不是战马,不能编组骑兵作战。

南宋常用的滇马,普遍高度只有1.1米,比驴子也大不了多少。这么弱的马,除了拉车恐怕也没有什么其他作用。

而真正的战马,除了马种以外,还需要从小严格的训练,包括放养锻炼体力、耐力和速度,还需要让其在激战中服从命令。

这非常不容易。

萨沙之前发了小视频,马其实是很胆小的动物,能够被一只乌龟吓跑。

在两军对垒期间,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战马根本就不能打仗。

比如清末八里桥战役,蒙古骑兵的马没有严格训练,听到洋枪大炮声音就吓得乱跑,甚至将骑手甩下。

然而,训练、养育优秀军马,必须由宽阔的草场。

南宋当时不具备这种大面积的草场,甚至连放羊都不行,每年要从金国进口大量的羊。

这种情况下,别说养马了。

最初,北宋其实倒也不很缺马,因为可以通过马市交易,从北方或者西北少数民族购买马匹。

北宋的物资众多,而少数民族也有很多优秀的战马,大家平等交易,互不吃亏。

当时中国的养马基地,第一是北方蒙古草原,第二是西北地区,当年自然环境还不错,也有大片草场。

不过,随着战争局势变化,首先是金国统一北方,封堵了通往蒙古草原的路线,北宋难以向蒙古人买马了。

随后西夏鹊起,将我们从西北吐蕃、回鹘等民族购买马匹的道路封锁。

至此,南宋自己养不了大量战马,又无法购买,自然是缺战马的。

没有战马,就不能大面积编组骑兵。而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很难面对北方强敌占据上风。

金国灭亡北宋的几次战役中,都依靠骑兵为核心力量,在河南大平原肆意驰骋、穿插,将北宋防御线和步兵集团冲的七零八落,这哪里还能打赢仗呢?

历代对游牧军队作战缺少马匹,那为什么不鼓励民间养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历代王朝都是鼓励民间养马的,可惜效果不大。

比如宋代神宗时期,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时专门制定了“保马法”,规定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以及开封府诸县保甲养马,具体内容为:户一匹,物力高而自愿者二匹,给以官马,或官给钱自买;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一下户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病死,由养马户与其他九户共偿其半,等等。

虽然这个“保马法”很快被废除,也体现了王朝对马匹的重视程度。

朱元璋也是如此。洪武六年,朱元璋制定了养马之法,令民共养马匹,洪武二十八年更规定“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主要是以下几条:

第一,农民并没有养马的需求。

你如果是游牧民族,你的生活就只能养马,这还好办。

作为普通农民来说,根本就不需要养马。

农民即便需要兽力协助工作,养头牛就足够了,可以耕田,可以拉车。

即便有些农民需要运输工具,有牛、驴子、骡子也就够了,而且更为实惠。

一般农民家庭根本不需要养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试问,没有需求谁会养马?

假如你生活在沙漠里,你会花巨资养一艘游艇吗?

第二,农民养马的价格不菲。

养马比今天的养车,可贵得多了。

马其实是比较娇贵的动物,要修建专门的马圈,喂比较优质的饲料。

对于马匹,因为不像牛一样可以反刍,必须一天喂很多次,有时候夜里也要起来喂。

“马无夜草不肥”,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但一次不能喂得很饱,却也不能喂得太少,马还必须得喂水。

将一匹马养大,花费是相当大的,而且需要专人照顾。

在古代贵族家,一定有养马的仆人,什么都不干,就是专门照顾马匹。

就算今天,养一匹骑乘马年花费大致5万到10万元。养马费用包含饲料、医药、马房、场地、人工训练等各种费用。光是饲料的费用,每年就有一二万元。

古代就更夸张:《幕府燕闲录》遮道谓曰:“君马新市,其价几何?”曰:“一百五十千。”当时高级官员一个月的薪水,也不够买一匹马,普通老百姓更是想也不要想。

显然,普通农民是养不起马的,至少是中农或者富农小地主才有这种实力。

第三,农民只能提供运输马匹,不能提供战马。

北宋和南宋时期,宋朝政府由于缺少马匹,不惜代价从西北地区购买。到南宋时代,由于西夏也和宋朝为敌,马匹价格极高。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宋朝政府宁可被西北少数民族敲竹杠买马,也不自己让农民养马呢?

这是因为战马和普通运输马匹完全不同。

战马需要从小进行放牧,进行各种训练,提高速度和力量,这才能从事作战。

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马匹,是无法作战的。

大家看电影《投名状》,刘德华率领骑兵冲锋的时候,要求蒙上马的眼睛。这是因为马是很胆小的动物,即便是战马遇到危险情况也会本能的躲避,有时候还会摔下骑兵。

所以宋朝农民养的马匹再多,只能用来拉车,根本不能用来作战。

大面积的天然草场非常重要,南宋境内缺乏这么大的草场,无法大面积养战马。

说来说起,古代政府让民间养马,是不太靠谱的。一来农民不愿意自己养马,性价比太低,只会亏本,除非政府给予很大补贴,不过政府难以长年提供这笔资金;二来农民提供的马匹只能用于运输,无法弥补军队需要的战马。这种马养再多,用处也有限。

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宋朝为什么不建议养马、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因骑兵太少,宋朝和辽 金打仗时常吃亏,宋朝为何不大量养战马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2/12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