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列席代表(什么是列席代表座谈会)

宿迁市民代表首次列席市政府常务会,6名代表意见当场得到回应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列席代表的问题,以及和什么是两会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共商国是的是字,怎么不是国事,这个事字
  2. 什么是列席代表
  3. 1962年全国科学技术会议和什么会议

共商国是的是字,怎么不是国事,这个事字

“国是”和“国事”这两个词都有,但在语境用法上确实存在区别。和国家发展方向有关的、需要定下基本方针的,比如开两会,确实应用“国是”。过去封建时代有定国是诏,探讨国家怎么发展。所以国是是最根本的、涉及国家根本方向的方针政策,不是诸如计划生育、低碳生活之类具体事务性工作。总之,国是指大政方针,国事指具体事务。开两会要用国是;如果是国务院开会商议具体事务,就用国事。

不可否认一直以来“国是”用得确实比“国事”少,所以一些人会感觉比较陌生。那是因为国是的使用语境很严肃、隆重,所以很少用到。比如《茶馆》中有一句莫谈国事,这里当然是国事,因为没有人在茶馆里谈国家根本方针。”至于“共商国是”这个词,是一种习惯用法或固定结构,可以肯定是一个惯用语,但很难说是不是成语,在成语和非成语之间。

其实每次开两会,关于国是都有争议,都有人提出这是错的。只能说全社会的语文水平在下降。过去用国是,没有人说用错,但现在每次都有人提出不对。这和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关,都太局限于课本,学生在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比较贫乏。另外这类问题也没有人感兴趣。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事”与“国是”都有词条,但前者专指“国家大事”,是比较具体的指称,而后者仅做书面用语,意为“国家大计”,是比较宽泛、广义的指称。因此“共商国是”一词中的“是”是不能用“事”来代替的。

“国是”是传统汉语中专指国家大计、国家政策方针的专用词汇,是正规的书面用语,语境庄重、严肃,例如,“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老残游记》,而“共商国是”这样的词汇则是固定的,不能写成“共商国事”。

“国事”指国家事务,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如:“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红楼梦》。

从字面意思上看,“国是”的“是”字,其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层意思,而“国事”的“事”字则仅指客观具体的事情。从语境上理解,“国是”为国家政策方针等重大的决策,而“国事”则是比较具体的事务,由此“国是”与“国事”孰重孰轻是非常明显的。

什么是列席代表

列席代表是指在某些机构会议上,由于某些原因(如无表决权,不是正式代表等),不能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的代表。他们能够列席会议,但没有投票权和发言权,只能旁听和观察会议的进行。

列席代表通常只是在某些会议上作为观察员或参考人员存在,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的各种分组会议、国际性组织和会议、各种委员会和政府机构的会议等等。他们可以在会议中进行旁听、记录和观察,但不能参与决策过程和表决。

1962年全国科学技术会议和什么会议

1962年全国科学技术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科技盛会,与之同时举行的是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科学技术会议旨在总结科技工作经验,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会议期间,讨论了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和措施,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则是为了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个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和农村工作方面的重大决策和发展。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什么是列席代表和什么是两会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列席代表是什么意思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3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