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康乾盛世时代的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康乾盛世是什么意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王朝发展较好的时期。
永乐盛世vs康乾盛世
我认为是永乐盛世更强。永乐大帝朱棣在统治期间,外击蒙古,内修《永乐大典》。还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而康乾时,光圣祖(康熙)去世时,国库也没多少银子,也就八百万两,世宗(雍正)时才有些上升。高宗(乾隆)时因乾隆下江南银子又少了一大堆,况且高宗时有奸臣和坤,他竟然在被抄家时的银子相当国库15年的收入。
为什么叫‘康乾盛世’而不叫‘康雍乾盛世’
清朝是一段说不完的历史,在这短短300年不到之下,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由衰极盛,再由盛极衰,往往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们知道,雍正一生还是很兢兢业业的做着祖宗一直在完成的事情,但是奈何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最后只能落得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然要了解“康乾盛世”为什么不是“康雍乾盛世”的话,就要先看看这几位皇帝都做了什么,为什么雍正就给落下了:
一、康熙皇帝。名为玄烨的康熙帝,可以说是戎马一生,这一生坎坷甚至比前几位祖宗更甚,在8岁登基在位,登基就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所有政权由鳌拜把持。
在16岁的时候,隐忍成熟的康熙皇帝一举打败了鳌拜,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这就使得清朝的“爱新觉罗”不至于该姓成为“鳌”。
光是使得清朝江山的回归,就让康熙帝足够的名传千古了,相比后世的几个子孙,确实已经做到了本分。更别提后面还有收复台湾以及打败沙俄方面,更是将三潘的权力降到了最低,给后来的雍正减轻了压力。
“九子夺嫡”或许是康熙帝做的最错误决定,并且使得当时朝政混乱,但是否为康熙帝故意如此,其实还有待商议。总之康熙可以说开创了盛世的一个大好局面,只需要继承就可以了,虽然后期的选择问题,但是依旧不影响整体的局势。
二、雍正。胤禛的一生可以说是很平缓的,就是继承了康熙帝的“遗产”,很多情况之下甚至版图各方面就都没有扩张。
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
《清史》记载,雍正一辈子很勤勉,但是仅仅守成,没有开拓。在位期间一直都在重整朝廷机构,并且还设立了“军机处”,只能说给皇权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雍正就是守住了康熙打下的江山,没有给送走,经过了雍正的在位,给后来的乾隆打下了很好地基础,所以评价就成了“承上启下”,而不是“三朝盛世”。
三、乾隆。乾隆的评价有好也有坏,但是无疑,前期确实是打下了一个盛世清朝,将清朝整体都推上了巅峰,只是后期的闭关锁国,将清朝推向了慢性死亡。
在政治上重整吏治;在经济上重视农业以及抚恤商业;在军事上演兵众多,增加了边境的军力以及整体的军备力量;外交之上还有朝贡,只是闭关锁国或许是最大的缺失。
整体来说,雍正只是一个“守住家产的嫡子”,在守成之时并没有很大的作为,就是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都对清朝有着很大的推动,一个是奠定了盛世;一个是开创了盛世,都算是了不得的成就了,所以故而叫做“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我是金十七,我来回答。
康乾盛世的背后,是危机四伏的。其中,最大的危机是一种内卷化的危机。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各种作物传到中国。这些美洲作物包括蕃薯、土豆、玉米等,都是旱地作物。大量不适宜水稻栽培的土地被开发出来,种植这些美洲过来的旱地作物。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大大增长。到乾隆末年,中国总人口增长到3亿。
康乾时期,正是人类由农耕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前夜。人口的暴增,阻碍新技术在中国的采用及更新。这就是内卷化的危机。
在当时,新技术的采用,必然会使更多的劳动力失业。新技术,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样的劳动力,能够承担的工作更多。反过来讲,新技术的采用,导致社会所需的劳动力减少。那么,多余的劳动力,会成为社会极大的负担,成为不稳定因素。
为了避免这种大规模失业的情况,在闭关锁国政策不改变的前提下,维持传统精耕细作成为必然的选择。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各方面超级稳定又危机四伏的阶段。
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靠内部力量是无法打破的。最终打破这种局面,把中国拖入近代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