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被误解的词语有哪些)

小学语文48个最容易用错的成语,解释 示例,别再丢分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的一些知识点,和被误解的成语冷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有多少由于字面意思被大家误解的成语或者俗语
  2. 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
  3. 被误会的成语
  4. 300个易误用成语

有多少由于字面意思被大家误解的成语或者俗语

愚不可及。

这个成语现在的通用涵义是形容“一个人愚蠢无比”,但是原本涵义恰恰相反——指的是一种高超的生存智慧。原本深刻的涵义后来发展成最肤浅的字面意思,也算是断章取义的杰作吧。

原文出处是《论语》——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在这句话中,孔子想要夸赞的重点不是宁武子的”智“,恰恰是他的”愚“。这里的“智可及”可以理解成宁武子这个人,所表现出的聪明智慧之类的,是人们是可以达到的;而后面”邦无道“时候的表现出的”愚“,那就“愚不可及”了,是指“不一般的智慧”,这种智慧人们就很难领悟。

“愚”字,是“大智若愚”的”愚“,是表面装作笨拙的样子,而内心却智珠在握,方寸不乱。可以清楚的掌握形势,却又不锋芒毕露招人妒恨,又不言行无忌招人猜疑,是最可怕最深沉的谋士形象,和“犬儒”之类是万万不同的。

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

1、三人成虎: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出自《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流言惑众)。而经常被误解成是团结合作力量大。

2、首当其冲:这个成语使用错误率几乎是最高的,他是初中、高中成语考查的常客,生活中很常用,正确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而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是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做某事,经常与“身先士卒”混同。

3、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令人满意,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结果还能接受。常被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

4、惨淡经营:指沥尽心血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常被误解为是经营不善的意思。

5、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和已经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常被错用成“昨日黄花”。

被误会的成语

有口难辩

1、有口难辩,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kǒunánbiàn,指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2、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300个易误用成语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关于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和被误解的成语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小学语文48个最容易用错的成语,解释 示例,别再丢分了
标签: 典故 成语 误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4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