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作为)

两广总督叶名琛的 战狼 式外交术给帝国带来了什么

大家好,关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冷知识叶名琛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产生慈禧这一人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 平安夜的历史故事
  3.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4. 东莞出现过哪些历史人物

产生慈禧这一人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若论权谋之术,她认第二,整个大清没人敢认第一!她是谁?

她就是三次垂帘听政,统治清朝近半个世纪,人称“清代武则天”的慈禧(老佛爷)!

晚清无数治世能臣,皆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她对权力的欲望达到痴迷的程度,一生善于抓权、夺权、集权,是宫廷政变专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慈禧那些事!

“三千宠爱在一身”

慈禧是镶蓝旗人(八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17岁入宫,封号为“兰贵人”,极得咸丰宠幸,仅用5年就晋封为懿贵妃。

为什么会有火箭速度?除了她本人天生丽质、善解人意外,她为咸丰生下唯一儿子,当是主要原因,正所谓“母凭子贵”是也。

宠幸到何种程度?她经常帮着咸丰披览各省奏章!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各地军报像雪花一般涌向北京,咸丰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写得一手好字、又颇具政治头脑的慈禧来助他一臂之力!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咸丰换得一身轻松,却不知已经为后来的变局埋下祸根!

慈禧本来就是有权力欲的女人,这样干政的机会多了,对权力的欲望自然就会越来越膨胀。而咸丰临死前为身后事所做的种种安排,彻底激怒了慈禧!

“完美”的权力制衡

1861年,咸丰病死在避暑山庄,6岁的载淳即位,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又称慈安太后;尊叶赫那拉为圣母皇太后,又称慈禧太后。

当皇帝不容易,当父亲更不容易!咸丰明白自己给儿子留下了怎样一个烂摊子,也知道当皇帝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在内心最深处不愿意儿子遭这份罪,但身处皇家大院,命运无法由自己做主!既然他无法将儿子从中解脱出来,那么就必须保证儿子顺利承继大统,安全成长起来!

咸丰临死前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锦囊妙计!归结为四个字,就是:权力制衡!

一方面,任命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朝政还需专业人才来打理,但得防着他们,保不齐哪天他们欺负自己儿子年幼,另立新君,那就不好玩了。

一方面,将自己最喜爱的两枚私印“御赏”和“同道堂”分别赐给儿子和皇后,所有谕令需首尾两印齐全方才有效!

慈禧呢?仅落得个“以生母身份代行皇帝职权”。

时人称这个权力架构为“垂帘辅政,盖兼有之”。

表面上看:完美!

可惜,这一身后事的安排得罪了两个人,结果平衡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第一个得罪的,就是慈禧。慈禧心想:这摆明了防着我啊,亏我给你暖床那么久,一点实权不给我啊!算你狠!不给没关系,老娘我自己抢!

慈禧不仅有野心,而且有手腕。她迅速分析形势,得出结论:若想上位,必须分两步走!而第一步,就是缓和与慈安的关系!

“化干戈为玉帛”

慈禧和慈安之间,其实没什么难以化解的深仇大恨,无非就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当时,咸丰宠幸慈禧,有事没事就往她寝宫跑,虽说没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程度,但确实荒废了不少朝政。慈安一看,这是要当昏君的节奏啊,自己要承担起蔡少芬的责任才行啊。

于是,她想出了一条妙计!只要咸丰去慈禧那里过夜,慈安就派小太监搬着马扎在外面朗读圣祖圣训,有时候她自己也去,当功课来做!这正是:“屋内春光无限,屋外圣训不断。”搞得咸丰相当难受,这可是会落下病的。慈禧也十分不爽!还有一次,慈安趁着慈禧来请安的机会,要治她魅惑皇上之罪,刚要动刑,咸丰颠颠颠跑进来,说:“皇后免责,兰儿已有娠矣。”

为了“化干戈为玉帛”,慈禧经常去找慈安请罪,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求姐姐原谅,再说也不能全怪我,皇帝来了,也不能往外轰啊!紧接着,一把鼻涕一把泪,控诉八大臣:臭男人不要脸,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咱们是一家人,得团结啊!

久而久之,慈安这一关算是过了!《十叶野闻》里曾经记载说:咸丰临死前,给慈安留下一道密诏,说,如果慈禧安分守己倒也罢了,如果她有什么不轨举动,可出示密诏,立即赐死,永绝后患。这要是蔡少芬,新皇登基之日,就是你见上帝之时。可惜,慈安性格温和,没有上进心。后来,她把密诏拿给慈禧看,吓得慈禧连忙跪倒在地。慈安笑着说:咱们情同姐妹,无话不谈,何必留着这个密诏,啪,扔到炭盆里给烧了。

叔嫂联手掀起惊涛骇浪

咸丰对身后事的安排,得罪的另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六弟——奕?!

一下整出八个辅政大臣,愣是没奕?的份!还能不能好好做兄弟!还能不能愉快玩耍了!

其实,两人矛盾由来已久。在皇位争夺战中,咸丰靠一场假哭上位(请参阅本人另一篇《他靠一场假哭坐上皇帝宝座,未曾想:毁了自己,误了中国!》),令奕?很不痛快!后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逃到热河,但让奕?留守,与外国人议和。奕?很生气,心想这不是让我当炮灰吗,万一像两广总督叶名琛那样被抓到印度加尔各答不就麻烦了嘛。然而,皇命不可违!

咸丰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让奕?留守北京这招看似高明的棋,却成就了奕?,使得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权力制衡格局一朝被打破!因为,外国人竟然真的遵守条约,从北京撤兵了!奕?议和成功,迅速在北京聚集起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可谓因祸得福,捞足了政治资本!

所以,咸丰一死,奕?就已经存了夺权的心思!

精明的慈禧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于是迈出了第二步:与小叔子奕?联手!

一场计划周密、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就此上演!而慈禧也以垂帘听政的方式君临天下!

终将大清领进死胡同

对于外国人,开始的时候,慈禧只有四个字:恨之入骨!当时,咸丰准备外逃时,慈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政变以后,她和奕?一样,对于外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进行试探性合作,也就是常说的“中外势力公开勾结在一起”(呵呵)!

但是,在慈禧心中,外国是造成大清朝内忧外患的罪魁祸首,所以她心里始终有根刺没拔出来,当发现民教冲突升级、民心可用时,就毅然决然地同时向11国宣战,试图借势而为,利用义和团力量,将外国人赶出自己地盘!

可惜,这次尝试不仅没有成功,而且将整个北方拉入战火之中,可以说“一夜回到道光前”,辛苦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成果一朝付之东流!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慈禧一生,有三大罪状:一、利用、镇压义和团;二、镇压戊戌变法;三、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但是,她后期还有两大转变:一、一定程度上支持洋务运动;二、实行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

以往,人们总是把她脸谱化,变成顽固不化的代名词,而忽略她在后期的很多观念转变(废八股就是她拍板的),并不公平!

尤其是,那一场她寄予所有希望,进行自我救赎的清末新政,取得的成绩十分辉煌!(当然不是她一个人功劳)

可惜,她终究没能迈出君主立宪这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清末新政搞得越好,大清亡得越快!真真正正地自掘坟墓!

祥说: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章太炎

平安夜的历史故事

1857年12月24日,英法联军在珠江口集结,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48小时内交出广州城,所有清军后撤30里,否则将炮轰广州城。

叶名琛对英法联军的要求不予理睬,并非是他下定决心捍卫主权,而是他侥幸心理,认为英法不会再次开战,所以并没有积极备战,结果英法联军100多门大炮血洗广州城。

1900年的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当时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外加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联合向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提出了《议和大纲》12条。

这个12条,也就是《辛丑条约》12款的基础条款,包括严惩“祸首”,向各国赔款,赴各国谢罪,拆毁炮台,允许外国驻军等等。这就是晚清时中国人的平安夜。

1937年的12月24日,南京沦陷的第11天,日军的大屠杀还在进行。这一晚,美国传教士维特琳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日本军官要求她从一万名难民中挑选100名“花姑娘”。魏特琳经过极力抗争,日方稍有让步,基于女方自愿的原则,挑选了21名年轻漂亮的女性,也就是《金陵十三钗》故事原型。

还是1937年的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攻入杭州,杭州沦陷,大屠杀开始。全杭州70万人,1938年2月只剩下6.5万人(其中有45万人逃离)。

1946年的12月24日,北京大学的女学生沈崇,在去看电影途中经过东单时,被两名美国大兵拖至东单操场实施了强奸。这件事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美怒潮。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叶名琛其实就是个传统的士大夫,虽然个人很有气节,但是真的是于事无补。叶名琛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他这种做法肯定会受人赞扬的,但是只可惜他是两广总督。出了事情,自然是他承担这个责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并不是看他是不是有气节,人品怎样,而是看他符不符合自己的职位。比如刘邦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事情做得非常不好,比如逃跑的时候扔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还是个好君主,能够用得好手底下的人,这就够了。

叶名琛作为广东总督,26岁中进士,38岁做巡抚,46岁官居极品。他在广东也颇有政绩,并且还曾经以一万五千的兵勇守住了遭太平天国士兵围攻的广州城。总体来说,叶名琛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很多有能力的官员根本不知道世界大局。在1854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被俘,他成了清代官员中唯一被俘的总督大员。

在当时的情况下,叶名琛手底下无兵可用。广州的清军很多都去了与太平军作战了,广州城守军很少,无法有效抵抗侵略者。如果和谈的话,英法的条件又无法接受,朝廷和社会舆论也不太支持。说实话,叶名琛面临的基本上是个死局。因为叶名琛和他背后的朝廷根本不了解形势,不了解世界潮流,那种做法是不大可能有好结果的。

东莞出现过哪些历史人物

袁崇焕[明]中国古代十大儒将,南粤先贤,辽东三杰(1584~1630)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

陈伯陶[清](1854~1930)

陈伯陶(1854~1930),字子砺,号象华,晚年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中堂风涌人。广东东莞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刘福姚榜进士第三人。陈伯陶出身诗书门第。他的父亲陈铭皀是光绪五年解元,是个尊崇道家的文人。陈伯陶天生的敦厚笃实,很早就成熟了。6岁拜在陈闰甫的门下,秉承老师教诲,造诣更加深邃。10岁通读五经。就读于罗浮山酥醪书院。光绪元年,考中秀才。光绪五年,得乡里举荐,考取第一,成为解元。祖母、父亲先后去世,他不得不以教书养活一家人。光绪十五年,考取内阁中书。光绪十八年,陈伯陶参加会试中式。殿试御赐陈伯陶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蒋光鼐抗日名将,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1888~1967)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1949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蒋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彭谊[明](1410~?)

彭谊,字景宜,号正庵,广东东莞莞城市桥人。出生于明永乐八年(1410)。宣德十年(1435)以邑庠生举荐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在太学中深造。正统十年(1445)除工部司务。彭谊好古博学,通律历、天文、水利、兵法,很有才干。他敢于直抒己见,不阿谀逢迎,甚至与工部尚书发生争辩。工部吏员中有私自批示公文越级上呈的,尚书石璞决定按-受贿之罪将其开除。彭谊了解到吏员所为不属-受贿,坚持不同意,石璞终于听从其言,而且觉得彭谊为人正直,对他更加尊重了。正统十四年(144),朝廷经历土木之变,八月,皇太后命明代宗监国,特别下旨要求大臣举荐老成持重、道德可靠者为御史。

张家玉[明]岭南三忠(1615~1647)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他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张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翌年,清军攻陷抚州,张受伤战败后率部退回福州,随即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

徐兆魁[明](1550~1635)

徐兆魁(1550一1635),字策廷,号海石,东莞鳌峙塘村人。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官名),后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他清理了一些冤假错案,百姓感其活命之恩,为他建生祠。前期徐兆魁自幼受父亲教诲,勤奋好学,博览《五经》、《左传》等书,每日读书一寸多厚。他十八岁补邑弟子员。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乡试中第二名举人;任期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会试中第九十二名进士,殿试得三甲第八十三名。初任行人司行人(官名),万历十九年(1591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和十库(地名)。

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1881~1958)

王宠惠(1881.10.10.-1958.3.5),字亮畴,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号的道济会堂。王宠惠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宠惠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刍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何真[明]元末地主阶级武装头目(1319~1388)

何真(1319~1388)何真,字郅佐,广东东莞人(生年一说1321)。八岁丧父,由其母叶氏抚育成长。早年好读书击剑。元朝至正年间为地方小吏,为河源务副使,转淡水盐场管勾。元至正十一年(1351),中原人民反元兵起,波及岭南,何真弃职回乡。时东莞境内20多个地方豪强乘时而起,聚众据地,互争雄长,其中以王成、陈仲玉二人势力最大,号称二长,“假元号令,自擅兵威”。何真亦聚众自保乡里。至正十四年,何率众攻王成、陈仲玉于茶山,俘虏了陈仲玉,从此其势力崛起于东莞。其时,惠州人王仲刚与元叛将黄常窃据惠州,贪虐无道。何真因在河源、淡水多年,与州人素稔,州人听说他势盛。

邓安邦[清]

邓安邦,字保臣,男,东莞人,祖籍东莞桥头湴湖人。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武将,历任广协左营都司、抚保中军参将,广州副将,与当时提督方耀、郑绍忠齐名,有“粤东三将”之称。邓安邦自小家贫,年轻时随父居住广州,服劳役,供奉养。他体力很强,好练技击,遇事喜欢仗义扶助,有古代侠士风范。咸丰皇帝即位初期,粤东有盗贼为害,他应征当上练兵长官。咸丰四年,小刀会李文茂集结数万人进攻广州北门,政府军队战败,邓安邦率300兵士在小磨盘山抵抗,所向披靡,李文茂等盗贼败走。广东都督叶名琛在五层楼上观战,见邓安邦勇敢抗贼,派人传询姓名,后被提拔任广东协左营都司。

达人户外协助每一位朋友成为户外达人,欢迎关注我。

关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动物园简史 欧洲动物园的宣传海报上画着人类吸引眼球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4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