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

灯展庙会舞火龙,湖南这些有韵味的元宵风俗让你乐开怀

其实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常德元宵节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常德哪里有灯会
  2. 常德元宵节有烟花吗
  3. 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
  4. 易经中关于元宵节的名言

常德哪里有灯会

常德元宵节灯会主要在常德市人民广场、常德市交通广场、常德市文化广场、常德市湘江新城等地举行,活动形式有灯会、歌舞表演、小品表演等。

常德元宵节有烟花吗

有,有好多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玩耍烟花,城市里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被他们的父母或大哥哥大姐姐带到公园里玩耍,农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自己在家园子玩耍好高兴的一天。

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

湖南:龙狮共舞庆佳节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间习俗,如长沙的酸菜炒汤圆,将汤圆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内软,酸、甜、咸、辣俱全;郴州因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独特的元宵舞龙舞狮活动。

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县,毗邻两广,元宵习俗独特。元宵节这一天晚上,新田县的农民们会提着点亮蜡烛的小灯笼来到宫庙前集合。数百串灯笼连在一起,组成一条近千米长通体发光的【巨龙】,每一盏【龙身】上的灯都代表着一户人家。随着一阵阵锣鼓声,游龙灯的队伍从宫庙前的农田出发,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牵引下,开始绕全村游行。举着【龙身】游灯的人们还要保证这条【长龙】的连续和完整,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小心地配合着【长龙】前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龙】所到之处,家家烟花爆竹声震天。游完龙灯后,村里的居民们会将所有的龙灯集聚在一起【烧龙灯】,期待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由来与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易经中关于元宵节的名言

易经中,元者,始而亨者也。“元”字中间一横,代表卯酉之路,根据象法所言:卯者,茂也;酉者,就也。象征日照东方,万物滋照,生生不息。“宵”由宝盖旁“宀”和“肖”组成,宝盖旁“宀”两边对称,中间一横也在卯酉之路。“肖”为上方太阳下方月亮,日为火对应离卦,对应灾难;月为水对应坎卦,对应险阻。坎卦卦辞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太阳在天上,天的险阻在于人民无法攀登,地的险阻在于高低不平的地形,所以人无法顺利前行。因此,元宵佳节,我的华夏子民,放灯赏月,寓意黑暗与光明相合,吉祥之兆。就如易经太极八卦,阴消阳长,互为包容。所以,元宵节观灯祈福,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习俗,

元宵节起源于“太一”神的崇拜和祭祀。太一,也被称为“太乙”、“天一”、“天乙”,太乙本来是星辰,古人认为天垂象,通过可预测人间万物变化,人间祸福,所以古人天象看作天神,也叫天官。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湖南十五元宵节风俗和常德元宵节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中国人你不得不看的元宵节习俗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5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