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西游记》观音菩萨的主要事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游记观世音菩萨冷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西游记观世音菩萨人物外貌分析
在《西游记》中,提到的观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般所说的观音,是指“圣观音”,亦称“正观音”。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观音神态庄严雍容,头戴宝冠,身披天衣,腰束贴体罗裙或锦裙。健美的面庞和体态,体现了唐代上层妇女的时装和古印度贵族装饰的融合。除了“圣观音”外,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容貌端庄、衣饰华丽、造型优美,既有菩萨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
南海观世音菩萨在小说中出场的情节有哪些观音的言行,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哪几方面的影响请结合相关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三三行满道归根。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小总结:1.观音菩萨从自愿到东土找取经人,到收服悟空、八戒、沙僧,送唐僧袈裟锡杖,然后一路助其降妖除怪,排忧解难,直到四人取得真经,得成正果。2.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菩萨普度众生,哪怕你罪过滔天,都给你一条活路。指引众生改邪归正,直到最后修正正果。3.不经磨难不成佛,其中还有菩萨的坐骑。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观音菩萨还亲自考验唐僧师徒,最后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不成正果,观音菩萨又给设了一难。扩展总结:1.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第八回取经缘起,如来要找东土一个善信,让其苦历千山万水,寻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脱离苦海,问:“谁可去走一遭”,这时作品写道:“当有观音尊者,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到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为使东土众生脱离苦海,佛前众多菩萨,唯有观音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毅然决然地到东土找寻取经人。自此,观音便与东土和唐僧师徒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都源于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观音菩萨泽披众生,从不伤及无辜。擒红孩儿时,观音菩萨向悟空说:“‘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左近地方,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中雏虫,都送到巅峰之上安生。……’孙大圣见了,暗中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往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哩!’”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妖怪,只要能虔心悔过向善,观音菩萨都要给他一条出路,比如,她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收黑熊怪做守山大神等等。2.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观音要到东土找寻取经人,如来赞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可见在如来这个寂灭智慧的大自在心中,对于观音菩萨的神通也还是心存赞许的。作品写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斗法:“当年太上老君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道家的开山鼻祖太上老君,斗不过一个佛家的菩萨。《观音菩萨善缚红孩儿》一回,写孙悟空拿不动平时很轻的净瓶,菩萨解释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哪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战不下红孩儿,而观世音稍一念咒,红孩儿立即“搓耳揉腮,攒蹄打滚”。观音收红孩儿出发时,作品赞日:“逍遥欣喜下莲台,云步香飘上石崖。只为圣僧遭障害,要降妖怪救回来。”“欣喜”二字,道出了观音菩萨以救唐僧师徒脱难为乐事的慈悲和负责精神。唐僧师徒一有困难找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观音救难现鱼篮》一回,写悟空打不过妖怪而求救于观音,观音一听,立刻就要动身,悟空劝其更衣,观音道:“不须更衣,就此去也。”为尽快帮唐僧师徒脱难,观音菩萨衣服都来不及换。若得知唐僧师徒有难,观音菩萨会不请自来:“‘孙悟空,我来了也。’行者急回头,原来是观音菩萨,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枝,洒下甘露救火哩。”。当孙悟空久战蝎子精不下时,观音前来献计说:“你去东天门里告求昴日星官,方能降伏。”观音菩萨有时还化作其他形象如老太太或青年妇女等,前来向师徒四人指点迷津或前途中的妖情。统统的这些都是观音法力无边有求必应的表现。3.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石头里跳出来的石猴子,本来应该是无父无母的,作者却又从另一方面补给了他先天缺失的父母:唐僧是时时处处约束他、管制他、教育他的人,这恰恰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严父的形象;而观音则就是永远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安慰他的慈母了。孙悟空的心性从放纵到收束的过程,恰恰是观音作为引导人来完成的。从一开始,观音就是引导孙悟空走上“正途”的人,先看五指山下那一番对话:“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可见孙悟空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观音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他一连声的“承看顾,承看顾”恰恰是反映了他对于观音的感激和依恋,而观音对于他愿意回归“正道”也是满心欢喜,这岂不正是母亲对于调皮的孩子回归正途时的表现吗?而孙悟空对观音的尊敬与信赖,也不同于他对于唐僧有些惧怕却又无可奈何的尊敬,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孩童般的依赖与眷恋,就如一个犯错被罚的孩子在得到母亲原谅之后的欣喜与撒娇。而之后观音赐唐僧紧箍咒,更是直接暗示了观音的“母亲”身份,她不直截了当的给,偏偏要给顶帽子,还要强调这“原是我儿子用的”,这不正是在暗示她与悟空之间的母子身份吗?在第十五回中也有一段孙悟空和观音菩萨的对话:“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这时的悟空完全像个意志力薄弱的孩子,不愿接受磨练,而观音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开导他,哄他,许诺他若有难“也亲来救你”,对悟空真是呵护备至。而到了第二十二回中孙悟空因毁坏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到处请人医治未果后找到观音处时观音还对他说“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不仅没觉得悟空经常找她帮忙麻烦了她,反而还“责怪”悟空不早点来找她,可见是深以悟空的保护人自许,完全把孙悟空当做了她的亲人。同样的,孙悟空对观音也是全然的信赖与依恋,他一旦对拦路的妖精无计可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观音,而如果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也是找观音诉苦。第二十二回中,他们降伏不了沙僧,孙悟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观音,他首先便是要“再莫与他厮斗,等老孙往南海走走去来”,“这取经的勾当,原是观音菩萨;及脱解我等,也是观音菩萨;今日路阻流沙河,不能前进,不得他,怎生处治?等我去请他,还强如和这妖精相斗”。可见对观音是全然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甚于一个儿子对于母亲的信任,而菩萨见了他便知道,这猴子“又逞自满,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来么?”这多像一个对儿子又爱又恨,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啊。在第五十七回中,悟空被唐僧逐出师门,首先想到的便是到观音菩萨处诉苦,这不正是把观音当成了母亲来看待吗?而观音更是不问是什么事便说“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这样大包大揽的要为悟空消灾解难,言语中满是温柔安慰,怎能不觉得她就是悟空的母亲,保护他,鼓励他,劝导他,直到引导他走上光明的道路呢?再看孙悟空对待观音菩萨的态度吧。他去拜见观音时往往是“端肃尊诚”,要不就是“即合掌倒身下拜”,“慌得倒身下拜”,对观音十分尊重,而在地位更为尊贵的如来面前,显然就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了。他对观音的恭敬虔诚,怎么看都像旧时孩子面对母亲的表现。观音经常规范和监督孙悟空的言行,但是对他的过错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谅解,从来不因为他的顽皮和过错而放弃他,甚至替孙悟空在天帝面前说情。小说中孙悟空自作主张将“锦囊袈裟”卖弄给小人看,却又行凶唤风纵火,烧了观音的留云下院,反到落伽山紫竹林放刁,说“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真是理亏先告状。此外,尽管观音是他心目中最可敬可亲的人,却还诅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这实在不恭,罪当入阿鼻地狱,而观音却谅之容之,纵然骂他“泼猴”,却正是充满着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所谓知子莫若母,孙悟空的一切脾性观音都了如指掌,而对观音孙悟空也从来不敢含糊的充满敬意。从唐僧师徒与观音菩萨相处的融洽关系和绝对依赖看来,从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无数事迹来看,观音菩萨不愧是古佛再来,是真正具有女性光辉的最可靠的母亲。
西游记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拜妖怪
凡间的妖怪,自然不能和观音菩萨正面较量。上界下凡为妖的,都是有主人的,只能他们自己的主人来制服。毕竟观音菩萨和妖怪的主人都是属于神仙,观音菩萨又怎么能以大欺小去教训别人家的坐骑或童子呢。
观音菩萨外貌特征
在《西游记》中,提到的观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般所说的观音,是指“圣观音”,亦称“正观音”。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观音神态庄严雍容,头戴宝冠,身披天衣,腰束贴体罗裙或锦裙。健美的面庞和体态,体现了唐代上层妇女的时装和古印度贵族装饰的融合。除了“圣观音”外,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容貌端庄、衣饰华丽、造型优美,既有菩萨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手提竹篮,或反手提鱼之像。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顾,在林中削篾编篮。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因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智擒了红孩儿。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文章分享结束,《西游记》观音菩萨的主要事件和西游记观世音菩萨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