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冷知识(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冷知识 狩猎 采集 捕鱼和植树的活动

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春秋战国的冷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冷知识
  2. 一分钟了解春秋战国
  3. 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4. 春秋战国历史详细讲解

一、古人选择在晚上结婚的

二、古代官府被称为衙门的原因。

其实,“衙门”这个词一开始并非是用来指代古代的官府,它最开始作“牙门”二字,主要被用来称谓军旅营门。因为那个时候的军旅营门外,常常会被放上各种猛兽的牙齿来充当装饰,目的是为了让军旅营门显得更加威武庄严。后来时间久了以后,一些官府也开始用猛兽们的牙齿来装饰府门,于是人们便开始将官府称为“牙门”。只是不知道后来是怎么传的?竟然将“牙门”给传成了“衙门”,实在让后世之人感到不可思议。

三、古代锦衣卫的工作内容。

在很多现代看来,古代的锦衣卫是不干好事的存在。他们一天到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仗势欺人。看谁不顺眼了,就给其安上个罪名处置了。殊不知实际上的锦衣卫不仅管理严格,而且工作内容也相当之多。比如说,锦衣卫要负责确保皇帝出巡时的安全,要负责替皇帝抓人和审人,要负责对皇帝看不顺眼的人实施酷刑等。总之一句话,锦衣卫看起来好像手握大权且工作轻松,实际上却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干着很累很多的工作,并不值得被人羡慕。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年-约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故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部包括东周王朝。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通常来说,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划分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但是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常见五种说法有:

1.分界线是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刚好是《春秋》这本书的绝笔之年。

2.分界线是公元前479年。这一年孔子逝世,宋代有诗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带走仲尼,诸侯纷纷灭”。

3.春秋的结束时间为公元前476,战国的开始的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

因为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公元前476之前为奴隶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这也就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他们的依据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其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时间也是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所以后来的历史书籍包括教科书都这么划分。

4.分界线是公元前453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是三家灭智,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由此名存实亡,春秋时期仅存的“礼义”由此彻底崩塌。

5.分界线是公元前403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为三家分晋,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战国七雄由此全部产生,另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认为战国由此开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又称东周时期,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战国来源于西汉刘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关于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秋战国冷知识 战国时期的历史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6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