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以及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
搞垮了胡雪岩,也就是扳倒了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没有粮饷,慈禧太后象征性地给了500万两军饷,此后再也没见慈禧掏钱。这点钱,真不够远征军长途跋涉之用的。
这个时候胡雪岩出现了,他拍着胸脯保证,钱的事情请左宗棠放心。为了中华版图的完整,怎样也得搞来钱。于是乎由胡雪岩牵线搭桥,左宗棠以清朝部分关税作为抵押,向洋人银行借钱。
在1877年、1878年和1881年,左宗棠三次向洋人借款,合计1375万两。此外在胡雪岩的努力之下,左宗棠又跟华商们借来了800多万两银子。这才解决了收复新疆的军饷问题。
别以为借钱很容易,这里面名堂很多,霸占新疆的阿古柏,背后是英国和俄国在支持着。也就是说左宗棠去打阿古柏,等于是在跟英国、俄国较量。那列强们咋还肯借钱给你呢?没有哪个列强希望清朝能打赢这一仗,因为打赢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就逐渐找回来了,到时候列强就不太好欺负我们了。
连恭亲王亲自去跟洋人借钱,都被人家拒绝了。可胡雪岩偏偏就办成了这件事,把左宗棠给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左宗棠大赞胡雪岩: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除了给左宗棠筹集了军费,胡雪岩还特地置办了胡庆余堂。左宗棠大军一路上的伤员,全都是胡庆余堂免费医治,这可解决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商人当然是图利的,胡雪岩在办成这件事的时候,自然也收了一些手续费。不过跟他的功劳比起来,这点钱压根算不上什么。此外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胡雪岩也因为相助有功,被朝廷授予了布政使衔。自此胡雪岩成为了正儿八经的红顶商人。
一、胡雪岩的走红,有人看不惯。平定太平军的老部队里,曾国藩拿大头,大部分人跟李鸿章的关系都不错。比如说曾国荃是他的胞弟,何璟、李宗羲跟李鸿章是同年进士,张树声是李鸿章的门生,刘秉璋和李鸿章更是世交。唯独左宗棠独树一帜,跟李鸿章对着干。
李鸿章表面上毫不在意,而且左宗棠连曾国藩都敢顶撞,更加不把小一辈的李鸿章放在眼里了。所以李鸿章从来不在私事上跟左宗撕破脸。
可是在公事上,李鸿章却寸步不让。尤其是海防和塞防之争的时候,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把钱都花在建设海军之上。而左宗棠则坚决支持要收复新疆,国家领土寸步不让。
这事儿是两个人彻底公开决裂的表现,从此两方力量走上了对立局面。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有力帮手,自然也进入了李鸿章的视线之中。
1881年左宗棠彻底收复新疆,他也因此入主军机处,相当于是朝中宰相,这就更让李鸿章不爽了,于是李鸿章打算收拾他。
但是明面上大家还是同朝为官,所以李鸿章便打算先搞掉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别以为只有左宗棠才有钱袋子,李鸿章的钱袋子盛宣怀,一直躲在暗处,可就更厉害了。
盛宣怀早年是李鸿章的秘书,仅仅1年时光,就升任了知府,此后在李鸿章的引导之下,盛宣怀走上了一条亦官亦商的道路。
也就是说,很多商业上的事情李鸿章不好直接出面,所以盛宣怀一直都是他的忠实代理人。在盛宣怀的努力之下,他们这个集团,建立了一堆庞大的企业。宰相的代理人开公司,谁敢不给面子?
要拿胡雪岩开刀,盛宣怀自然是最重要的棋子。于是乎盛宣怀就这么动手了,可以说胡雪岩的悲剧,就是盛宣怀一手直接造成的。
二、挤兑风波,直接把胡雪岩搞破产了。一家银行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挤兑。因为银行收了老百姓们的存款以后,不可能原地放在银行里落灰,他们必须要想办法将钱生钱,比如说贷款给老百姓买房子,或者拿去投资炒地皮等等。
这么一来钱不就暂时拿不回来嘛!如果此时所有的储蓄客户都上门来取钱,那这家银行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最终只能是破产倒闭的结局。
盛宣怀就是玩了这么一出,把胡雪岩整得服服帖帖。当时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资2000万两白银,想要把蚕丝的价格打下来。
这事儿引起了洋商们的强烈抵抗,于是乎历史上第一场中外商战就这么爆发了。洋商们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压低价格,想要垄断市场的行为。
盛宣怀第一次出手:
本来胡雪岩胜券在握,因为他早就花大把的钞票,将国内的新丝都给收入囊中。眼看着洋商们就要向胡雪岩低头了,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放出消息欧洲生丝大丰收,人家不缺生丝了!
这事儿你闹的,是否真的大丰收,我们无法考究了,总之胡雪岩的事业因为这一消息受到了重创。而帮助洋商们抵抗胡雪岩的人,就是盛宣怀!
盛宣怀第二次出手:
盛宣怀不断蛊惑人心,使得洋商们一直坚持着与胡雪岩对抗,最终熬垮了胡雪岩。就在胡雪岩借钱继续商战的时候,盛宣怀再次出手。
盛宣怀给官场的朋友上海道台邵友濂打了个招呼,使得邵友濂故意拖欠了胡雪岩的饷银长达20日。朝廷不给钱,你也不能去告人家吧?再说了,人家也不是不给,只是晚个20天而已。
千钧一发之际,甭说20天,哪怕是1天,都能要了胡雪岩的老命。为此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钱庄里抽调了80万两现银周转。
盛宣怀第三次出手:
他知道胡雪岩借了不少钱,手里资金肯定空缺。所以立刻找来了媒体,谎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要破产了。
资金链如果不断,哪怕你现在一毛钱都掏不出来,你还可能是首富。可是资金链一旦断了,那对不起,你瞬间就成了负债若干的穷光蛋了!
阜康钱庄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来以后,百姓们纷纷跑来取钱,胡雪岩为了兑现,不得不贱卖生丝。高价买来的生丝,只能低价折卖出去,一波亏损800万两。
再加上百姓们的挤兑风潮风靡各地,胡雪岩在全国各地的钱庄分号纷纷倒闭,谁手里有这么多现款呢?显然是盛宣怀在搞他嘛!
总结:双雄陌路,清廷让左宗棠亲自来查胡雪岩。1883年,首先来查办胡雪岩资产的是闽浙总督何璟以及浙江巡抚刘秉璋。何璟是李鸿章的同年,刘秉璋是李鸿章的世交,他们俩出手,等于是宣判了胡雪岩的死刑。
可是到了1884年,清廷又将胡雪岩的案子,交给了左宗棠来查办。其实就是说清廷把实情都调查清楚以后,卖给左宗棠一个面子,让他亲手解决了胡雪岩。
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此时却走到了对立面。左宗棠不得不查封胡雪岩的所有资产,最终导致胡雪岩彻底没法翻身。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的11月份,胡雪岩也在贫病交加中走了。谁也想不到,当初两个收复新疆,为中华挽回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英雄人物,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参考资料:《清史稿》
胡雪岩哪一年被抄家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满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
胡雪岩的失败是古老东方智慧面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失败。
胡雪岩的失败源自他囤积生丝企图操纵生丝市场的失败。
要知道,在电报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做国际贸易和赌命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19世纪西方通俗小说里都把跑到东方、美洲做跨洋生意的商人描写成流氓和恶棍?
原因就是国际贸易风险太大,以中英生丝贸易为例,假设一个英国商人汤姆从中国往英国发一批生丝,那么从上海到伦敦,再从伦敦反馈回上海,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这个英国商人汤姆从发货时间算,最快要到半年后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破产。
当然,西方商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把损失转嫁给中国商人,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先付一部分定金,尾款等商品在售卖之后再行支付。
换言之,每一个破产英国商人背后至少就有一个甚至多个中国商人一块破产。
胡雪岩之所以囤积生丝,除了赚钱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当时国际分工体系下过于低下的地位。
19世纪囤积生丝和今天不一样,必须至少提前2-3年就开始与养蚕户签订契约,然后开始囤积生丝。
如果胡雪岩的计划顺利,他当然可以大赚一笔。
然而胡雪岩没想到,他输给了科学。
1883年,英国人已经把电报线铺设到了香港,这使得英国商人消息灵通程度百倍于胡雪岩。
1883年4月份,英国怡和洋行还在和胡雪岩谈判,希望胡雪岩能稍微降低一下生丝售卖价格;并且在给英国本土电报里抱怨胡雪岩囤积生丝,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到了1883年9月份,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到了香港,又通过轮船传递到了上海,胡雪岩生丝开始滞销了。
胡雪岩经商手段没有问题,但是他输给了科技,他没能想到英国人通过电报能瞬间掌握那么重要的资讯,还在坚持不降价,以为外国商人合起伙来骗他。
一直到1883年10月底,胡雪岩才开始打折售卖他的生丝。
其实胡雪岩生丝生意没有亏那么多,但是无奈胡雪岩同时还经营钱庄生意,他之前为了垄断生丝生意,排面又搞得很大,结果大家都以为胡雪岩巨亏,纷纷到胡雪岩钱庄把钱提出来,结果造成挤兑,胡雪岩也就破产了。
PS:胡雪岩生意上的失败和盛宣怀无关。
胡雪岩得罪了谁以至于被抄家
胡雪岩人生的最高峰,都是他的大靠山左宗棠带给他的;胡雪岩从最高峰的跌落,也是从左宗棠的败落开始的。左宗棠不垮,胡雪岩不会那么快出问题;左宗棠一跨,靠山没有了,胡雪岩孤立无助,问题就出现了。左宗棠为什么会垮?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左宗棠把新疆收回以后,对于清廷功劳是很大的,被封为侯,侯再往上去就是王,清朝规定汉人是不能封王的,所以身为汉人的左宗棠已经被封到顶了。左宗棠调回北京后,当上了军机大臣。东太后突然驾崩,李莲英去给每位要员分发丧礼要穿的麻衣。当送到左宗棠这里时,左宗棠问怎么回事。李莲英告诉他,东太后驾崩了。左宗棠怎么说?他说不应该啊,怎么会这样呢?然后他千不该万不该又说了一句:我昨天看到太后还是好好的!就是这句话,被李鸿章见缝插针地传给了西太后。左宗棠身为军机大臣,又在皇宫里面,讲这种话实在是太不合适了。东太后死了,你说不可能,这什么意思?西太后心里自然会想:你左宗棠认为是我把东太后害死了?于是,慈禧太后一怒之下,找了个理由就把左宗棠调离了北京。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害死自己,自古以来,这样的教训实在不少。言多语失,无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祸端。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李鸿章一直都想把左宗棠打垮,他的第一目标就是先打垮胡雪岩。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