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现在是否还有姬姓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田姓的头像怎么弄好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诵过战国七雄的口诀,“齐、楚、燕、韩、赵、魏、秦”。但这七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搞不清,其实,战国七雄中有的是从周朝一开始就受到天子分封的,有的是在周朝中后期受到分封的,还有的是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天,逼着周天子分封的,而且他们最开始的爵位也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自己占据了天下最中心,也是最肥沃的两块土地,其他的土地就分封给了先古圣王后裔、自家亲戚和功臣们。据说,当时共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周天子家姬姓的,就有五十三个。
诸侯国的权力很大,除了每年要向周天子上贡,以及必要时听从周天子指挥之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相当于自己的封国之内的天子。
所以,各诸侯国的国君会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封下去,他的下一级叫做“卿大夫”,一般来说各诸侯国都有四到九个左右的卿大夫,共同辅佐本国的国君。卿大夫再继续分封,下一级就叫做“士”,也是有封地的,属于贵族阶级。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以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
同样是诸侯国,也得分出个高低贵贱,不能都一样,对吧?所以,周王室就将所有的诸侯国分为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公爵的封国就称为公国,其他以此类推。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在鹿台自焚,从此天下就改姓姬了。周武王自称天子,开始大封宗亲和功臣,其中第一个获封的就是他的师父姜子牙,封地在营丘,国号齐,爵位是侯爵。
不过,齐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
齐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通过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国,到了齐桓公这一代膨胀到了极点,也就有了齐桓公称霸一事。然而,就在齐桓公十四年,一个叫田完的人到了齐国。
田完是田氏的首领,他的父亲是陈国的国君,陈国也是西周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势力不大不小,算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你要是非要问陈国的国君为啥姓田,那我就告诉你,因为专家考证说因为“田”和“陈”发音接近,误传。
田完因为在国内斗争不利,担心会牵扯到自己,便逃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只是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但他的后代田桓子深得齐庄公宠爱,于是势力逐渐得以扩大,尤其是在联合其他家族击败了齐国最强大的庆氏之后,田氏已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家族。
当时,能和田氏相提并论的家族还有高氏、国氏两家,这两家都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这两家最终没有斗过田家,田桓子死后,田氏首领成了田乞,田乞善待百姓,施恩于民,与当时奢靡的齐国国君形成了鲜明对比,百姓附之如流水。最终经过95年的斗争,以田常为齐宣公相这一事件为代表,田氏已经独揽了齐国的大权,齐国国君沦为傀儡。
大概又过了七十年,田氏托关系告诉周天子说,齐国王族姜姓已经绝嗣,请求把田氏为诸侯。次年,周天子此时早已没了制约诸侯的权力,只好答应下来,正式列田和为齐侯。也就是说,虽然田氏没有改换国号,但实际上田氏已经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人,成为齐国的国君。因此,齐国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田起封齐侯之前为“姜齐”,之后为“田齐”。
田和被封为齐侯的时候,大约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所以齐国的始祖该是哪个呢?似乎你说是姜子牙也行,你说是第一个来到齐国的田完也行,你说被封为齐侯的田和也行……不过我个人觉得,既然国号没变,还是应该把姜子牙认作齐国的始祖。
楚国的始祖是熊绎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蛮荒部落的首领前来投奔,名叫鬻熊,并且受到了重用,担任“火师”。所谓火师,其实就是一个官职,掌管火事,属于高级官员。
从此之后,这一家子就为周朝效力,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继续侍奉周武王,但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并没有给他们封爵,只是让他们一直在朝中担任高官。
到了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世代兢兢业业的辅佐周朝,于是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
子爵的爵位并不高,所以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就这样熊绎就建立了楚国。
由于楚国不在中原之地,所以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过程十分艰苦,但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积累,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大国。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楚国的发展历程,没有比“筚路蓝缕”更合适的了。
楚国和齐国不同的是,他自建国之后,政权从未发生过变动,一直是熊氏家族掌权,到被秦国所灭,共有八百年。
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一言难尽,唯一需要强调的是,后来灭秦朝的项羽,就是楚国人。
所以,楚国的第一任国君是熊绎,但这个家族的祖先叫鬻熊。
燕国的始祖是周召公姬奭燕国与齐、楚不同,他的始祖不是功臣,而是周朝王室宗亲,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周召公姬奭。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弟弟召公姬奭于燕地,爵位为公爵,所以也称为燕召公。
燕国和楚国一样,到被秦国所灭时,共存在了八百二十八年,多出来的这二十多年,是因为召公被封的时候比较早。
虽然开始和结束时,燕国的国君都是一个家族,但在战国时期,有过四年的时间,国君之位被国相子之夺了去。尽管这个子之也是姬姓,但和燕王不是一个家族。但是,仅仅四年之后,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被拥立为燕王,即燕昭王。总之,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燕国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影响并不大。
燕国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那个指使荆轲刺秦的太子丹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壮士在踏上不归路时,念出了这一句豪言壮语。
韩国、赵国、魏国的始祖都是“卿大夫”要说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国家,那就不得不从晋国说起。
晋国的始祖,依然是周朝王室的宗亲,不过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而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封的。
大家都知道,周武王的王后,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两人生有一个儿子,名字叫虞。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还很小,由周公辅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虞一起玩,随手拿起一片桐叶对虞说,“我拿这个封你。”周公听到后,就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那就得办!”于是,虞就这样得到了一块封地。
虞得到封地建国,定国号为唐。因为他比周成王年纪小,所以史书称他为“叔虞”,再加上他的国号唐,所以晋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被称作“唐叔虞”。
所以,千万不要奇怪,为啥晋国的国君名字前面有个唐字。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把国都迁到了晋水之旁,所以改国号为“晋”,之后一直都称晋国。
晋国的知识重点不多,唯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嫡子,但只是被封侯爵,而不是公爵,所以晋国是侯国。
晋国建国五百年之后,早已成为雄霸中原的最强大之国,可谓独霸中原。但在其扩张过程中,国内的卿大夫势力也不断扩张,渐渐凌驾于国君之上了。
前文我们说过,各诸侯国的国君可以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就相当于诸侯国里的小诸侯国,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势力。晋国当时的制度,有六个卿大夫,这六个家族六卿出将入相,把持了晋国大权。而晋国的宗室力量相对弱小,导致卿大夫逐渐架空了晋国君主。
栾氏之乱后,晋国六卿为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在激烈的较量中,范氏和中行氏先后出局,剩下的四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家的掌门人智伯命令韩氏、魏氏和他一起出兵,想要灭掉赵氏,不料赵氏反过来拉拢了韩氏、魏氏,反而一举把智家灭掉了。
从此之后,赵、魏、韩三家就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不仅平分了智家的土地,最后连晋国王室的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朝王室此时早已式微,周威烈王觉得这三家早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诸侯,无论自己答不答应,都区别不大,不如作个顺水人情,于是下令将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
晋国六卿之中,智家的爵位是伯爵,因此称为智伯,而韩、赵、魏三家的爵位都是子爵,所以我们称他们三家掌门人为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按照常理,这三家即使封为诸侯,也应该是子爵诸侯,但实际上三家都自称为王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三家分晋”也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即所谓的““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
由此可知,韩、赵、魏三国的始祖,可以说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这三个人完成了“三家分晋”,奠定了后来三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但他们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或者宗亲,而是自己家族一代又一代人打拼得来的,都是出身于晋国的卿大夫。
关于这三家的故事那可就太多了,最出名的就是赵家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此不作详细叙述了,故事里的赵氏孤儿,就是赵襄子的曾祖父。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一个养马的好手秦国是最后扫灭其他六国的诸侯国,关于秦国的始祖,咱就多说两句。
相传,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本打算禅位给伯益,但最终他的儿子夏启还是夺取了天子之位。当然,夏启也没亏待伯益,分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国君。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黄国国君,次子若木为徐国国君。
伯益的第十五世孙叫造父,是伯益长子大廉这一支的后代,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天子周穆王。有一次周穆王下属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平定了叛乱。因此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造父也就成了周朝王室册封的士大夫,虽然是贵族,但级别其实还很低。
到周孝王时,造父的后裔中,有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会养马而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把秦地赐给了他,让他成为周王朝的一个附庸国。注意,秦国此时还不是一个诸侯国,因为秦非子根本没被赐予爵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看到秦非子的名字最后是个“子”字,就以为和赵襄子等人一样都是子爵,他的名字就是“非子”,而赵襄子的名字是“无恤”,只不过因为谥号为“襄”,爵位为“子”,才被史书称呼为赵襄子的,和秦非子大有不同。
等到秦庄公时,击败了意图进兵的西戎,周宣王为了奖励他的勇猛,才将他封为西垂大夫。这只是一个官职而不是诸侯,顶多就是一个地盘小一点的领地主罢了。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周平王就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封秦襄公为伯爵,从此秦国才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定国号为“秦”。
这里的秦襄公也不代表秦国国君是公爵,而是因为春秋时期,周朝王室式微,礼乐制度崩坏,野心膨胀的诸侯国不再以爵位来互称,而是纷纷自称为“公”,楚国国君更是过分,直接自称为“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效仿,也就都称王了。
总的来看,秦国的起点很低,甚至比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还要低,楚国的开国国君至少还是个子爵,秦国的开国国君秦非子啥爵位都有,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还比不上各诸侯国的卿大夫身份尊贵。
不过,秦地在西周王室手里是一副烂牌,但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是成就万世功业的基石,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最终由秦始皇扫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综上所述,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建立时间最晚,起点最低,但最后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却正是秦国,可见“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往往越是“新来的”,越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现在是否还有姬姓
现在还有姬姓,姬可以说是中国万姓之祖,中国第一祖宗姓。
据考察,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等等大部分就是源于姬姓。
那姬姓为什么这么牛呢?
这要从周王室说起。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后周朝东征,周公分封天下,把自家的亲戚,三大姑,四大爷什么的都分封到各地,他们就是姬家人。像周文王就叫姬昌。所以,天下出现了大量的姬姓诸侯。比如鲁国,比如卫国,比如郑国。这些国家虽然在战国时期都没落了,但在西周以及春秋的早期,都还是很牛的存在。春秋末的吴国,其实也是姬姓国家。
国家多,后代当然就多,而且很多人都改了姓,以国为姓的,以赐地为姓的。而周王室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不行了。很多姬姓国家都被灭了。灭了之后,为了避难,姬姓人就改姓了。所以在春秋的时候,姬姓人就不多,反而变成了姓吴,姓鲁,姓魏、姓魏等等。
现在的姬姓大概只有五十万,排不进百家姓,但若以姬姓演化出来的姓统计,绝对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在数亿以上。所以,周文王家族才是世界第一家族,比成吉思汗的黄金家庭还牛,而且周文王家族不但是武力的家族,还是思想的家族,中国现在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周公身上。我们现在还在按周公定的规矩生活着。
而黄金家族,剩下的,只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可以凭吊了。
除了姬姓,还有一些古姓,比如嬴
这个姓最主要的一脉就是秦国那一脉,据说是一个女孩吞玄鸟的蛋生下来的。一开始是给人放马的,春秋开场,帮助周平王东迁,才成为诸侯,最后秦国统一天下,八百年秦国也是很励志的,比楚国还要励志的。楚国励到后面,有点文艺小青的气质,秦国从始到终,都带着黄土地的厚重感。
那赢姓当然也很牛啦,虽然秦始皇的后代不多,但梁、秦、谭、徐、黄、江、李、赵等等很多都是赢姓化来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赵家人。春秋时期的赵国,其实跟秦国是一个祖宗。
3.姜
姜姓出自神农氏,因为生于姜水边,所以姓姜。到了后面最有名的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打天下,封了齐国,开始在湖南,后面搬到了山东。齐国是春秋第一个霸主国,可能也是唯一实至名归的霸主国,到了战国,被田氏这个外来户给灭了。姜姓人当然就四散了。现在姓姜的依然很多,但还有更多是披了马甲的,比如吕、许、谢、纪、丘、卢这些姓。东郭先生的东郭也是出自姜姓,还有复姓公牛姓的,也是源于姜姓。
4.妫
这个姓源自舜帝。我们知道周武王灭了商朝,但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灭法,而是留活路的。比如商王朝的后人其实也分了国,就是宋国。宋国就是商朝的继承者,宋国在春秋时,属于格格不入的,它依然信鬼神,跟周朝的文化不相融,所以,春秋时期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喜欢编排宋国的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说的都是宋国人。
而安排了宋国之外,三皇五帝的后代其实都有分地盘,有一块地祭祀祖先的。那舜的后代就分了一块地,国家叫陈国。也是东周一个大国。国君妫姓。到了春秋早期,还一度活跃在中原,到了后面,当然就被收拾了。
妫姓的后人就开始披了马甲,因为第一代陈国国君曾被分封为胡公,所以很多就改姓了胡,当然还有改姓陈的。还有陈国的公子曾经逃难齐国,齐国封他田地,他就改姓田氏,后面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的就是这一支了。所以,田姓原本也是姓妫。
这就是中国四大古姓,现在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从这四大姓来的。
再说点八卦的,就是中国第一姓是什么。
大家知道中国有百家姓,人数最多的有王、李、张,每个都接近一亿人口。我们也曾经介绍过,这个老王是很厉害的,是历史上的超级豪门,比如有琅琊王氏。但是,谁才是中国第一牛姓呢?
应该是赵姓。
为什么说赵姓最牛呢?因为赵姓人氏当皇帝的时间最长。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皇帝就姓赵,是天水赵氏一脉,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宋朝包括南宋统治了中国三百年。
但除了宋朝之外,还有没有皇帝姓赵呢?
在秦朝末年,南方的一个小县令叫赵佗,原是秦朝的将领,他在秦末大乱之际建立了一个南越国,国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的北部跟中部,延续了九十多年,最后被汉朝灭了。
还有没有呢?
当然有,比如赵国就是啊,三国的赵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三家分晋,其中一家就姓赵。这个赵是相当有历史的,而且跟秦国有很近的亲属关系。秦国原本姓嬴,始祖是伯益,因为替舜帝喂马有功,被赐姓嬴。到了周穆王时期,嬴家出了一个老司机造父,特别会开车,是周穆王的司机,有一回立了功,周穆王把赵城(山西洪洞)赐给了造父。他们这一脉从此以地为姓,称为赵氏。
其实,除了赵国人,秦国人也是赵家人。秦国的国君姓嬴,氏赵。但男子一般用氏,女子一般用姓。所以秦国国君也是赵氏。秦始皇可以称之为赵政。
那么,除了这些,赵家还当过什么皇帝呢?接下来就比较野史,或者说比较暖味了。
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有这么一段话: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汉朝之后,只有宋氏最牛了,他们虽然屡遭变故,但是打不死的小强,就算亡国,其后人也没吃太大亏。
更吃惊的是,他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
天水就是天水赵氏啦,其实是代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宋氏其实就是指宋朝的赵匡胤这一家。这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中说元顺帝其实是赵家人。
南宋灭亡之后,皇帝宋恭帝投降了,为了安抚他,忽必烈把女儿嫁给了宋恭帝,此后生了一个儿子妥欢帖睦尔。后来,元明宗收养了这个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就是后来继位的元顺帝。所以元朝皇帝元顺帝姓赵。
据说,后面朱元璋看画像,又听了这个故事,恍然大悟,说难怪元顺帝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忽必烈他们家的,反而跟赵匡胤很像。我还以为自己是驱元复宋呢,原来是误伤兄弟啊。
这是元朝皇帝姓宋的事情。
接下来,那段话其实说了另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清朝皇帝也姓赵。
他说: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
董鄂冶亭总督叫铁保,姓董鄂。董鄂氏是以地名为姓,原本是宋英宗的后人,在北宋灭亡之后,被金国人抓到了董鄂这个地方。
这就更惊人了,因为据《清史稿·铁保传》里记载:董鄂氏,满州正黄旗人,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姓。
就是说,董鄂原本姓觉罗的。
而觉罗,我们知道其实就是清朝皇帝的姓。
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这个姓分两部分,觉罗才是真正的姓,爱新是一个定语,在满语中是金子的意思,就是金子般的觉罗,是最尊贵的觉罗。
如果说,董鄂原本是姓赵的话,那觉罗也应该姓赵。爱新觉罗就是最尊贵的赵姓人,什么赵姓人最尊贵,当然是宋朝皇族的赵姓人最尊贵。
而且又有人考证,在满语的发声中,赵其实就是发觉罗的音。而爱新觉罗发家的地方,正是当年金国安置宋徽宗这些宋朝皇族的五国城。
这么说来,清国的皇帝也姓赵,康熙乾隆这些竟然是宋徽宗的后人。
到了建国后,北京的爱新觉罗的人都改姓金,因为爱新是金子的意思,而东北的爱新觉罗却基本全改姓赵家。所以,象牙山的赵四也可能是爱新觉罗·四。
这样看来,秦国人姓赵,秦朝姓赵,赵国姓赵,宋朝姓赵,连元清皇帝都姓赵。
赵姓人统治了中国二千年的历史,自然是中国最牛的一个姓。
姓王的祖先是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
中文名:王姓
外文名:WangXing
类别:中华姓氏
始祖:太子晋
郡望:太原郡、琅琊郡等
堂号:太原堂、三槐堂等
名人:王昭君、王莽、王羲之、王安石
人口:9468万人(2014年)
排名:全国最大姓
主要起源:
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OK,关于现在是否还有姬姓和田姓的头像怎么弄好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