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连表查询

从零学习数据库mysql 表的操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连表查询,以及为什么不建议联表查询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多表联动系统怎么做
  2. 什么是连表查询
  3. 多表连接查询和多次单表查询哪个效率高为什么
  4. 数据仓库和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多表联动系统怎么做

多表联动系统一般用于实现多个参数的自动控制,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的控制。实现多表联动系统的方法如下:

1.确定需要控制的参数: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控制的参数,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2.选择传感器:选择与所需参数相对应的传感器,并将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以便能够准确地测量所需参数的值。

3.连接控制器:将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上,以便将传感器测量到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中。

4.编写控制程序:根据所需参数的关系,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多个参数之间的联动控制。例如,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控制空调的开关。

5.联动控制:在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实现多个参数之间的联动控制。例如,当温度和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控制空调自动开启或关闭。

6.监测系统运行:运行多表联动系统后,需要对系统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参数,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多表联动系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控制要求。

什么是连表查询

连表查询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多张表之间的关联字段进行查询,从而实现跨表查询数据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数据需要存储在不同的表中,因此就需要使用连表查询来获取这些数据。

例如,在一个包含订单和客户信息的数据库中,如果需要查询某个客户的所有订单记录,就需要通过客户ID关联订单表中的客户ID字段,才能得到相关的订单信息。

多表连接查询和多次单表查询哪个效率高为什么

如果数据量小的表,这样的设计意义不大,而且当然是单表速度快。若在大数据量情况下,设计非常有意义。在多表连接中注意数据的条目和外健,避免出行大量冗余数据导致性能下降。下面我以Oracle讲讲数据查询的整个过程技术。

由于数据分布到数据块,在大量数据设计中可以将数据存储于多个数据块,在高并发进程的随机访问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块冲突同样的数据需要更多的数据块来存储,由于数据块的块头元信息大小固定,所以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存储块头元信息。行长度过大容易导致行连接,从而导致Oracle获取数据块的效率降低,在行长度固定的前提下,单块能够存储更多的数据行,也就意味着Oracle一次I/O能读取更多的数据行。适合连续顺序读或者存放大对象数据(如LOB数据)由于大数据块可以存放更多的索引叶节点信息,容易引起争用,所以大数据块不适合存放索引叶节点信息。

大量数据表的数据库参数设置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表示Oracle一次顺序I/O读操作最多能读取的数据块块数。该参数的默认值随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在全表扫描或者索引快速扫描比较多的系统中(如DSS系统),建议将该值设置得较大。但是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参数受操作最大单次I/O大小的限制,大多数操作系统单次读操作的大小不能超过1MB,这也就意味着在8KB数据块大小的情况下,该参数最大值为128。值得一提的是,该参数的大小还会影响OracleCBO对执行计划的评估,如果设成较大值,Oracle的执行计划倾向于全表扫描。当该参数设置为0或者保持默认时,CBO假设全表扫描时最多能连续读取8个数据块。从Oracle11R2开始,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的取值算法如下:

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min(1048576/db_block_size,db_cache_size/

(sessions*db_block_size))

注意数据库参数BLOCK_SIZE在设定之后,在数据库生命周期内不可更改。

当执行SELECT语句时,如果在内存里找不到相应的数据,就会从磁盘读取进而缓存至LRU末端(冷端),这个过程就叫物理读。当相应数据已在内存,就会逻辑读。我物理读是磁盘读,逻辑读是内存读;内存读的速度远比磁盘读来得快。

下面将本人大数据分区设计截图,为大家参考学习。

数据仓库和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通常情况下基于业务数据库数据分析人员也能完成数据分析需求,但是为什么要建数据仓库?

没有数据仓库时,我们需要直接从业务数据库中取数据来做分析。

业务数据库主要是为业务操作服务的,虽然可以用于分析,但需要很多额度的调整。

一,业务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业务数据库来做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结构复杂,数据脏乱,难以理解,历史缺失,数据量大时查询缓慢。

结构复杂

业务数据库通常是根据业务操作的需要进行设计的,遵循3NF范式,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这就造成表与表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分析业务状况时,储存业务数据的表,与储存想要分析的角度表,很可能不会直接关联,而是需要通过多层关联来达到,这为分析增加了很大的复杂度。

数据脏乱

因为业务数据库会接受大量用户的输入,如果业务系统没有做好足够的数据校验,就会产生一些错误数据,比如不合法的身份证号,或者不应存在的Null值,空字符串等。

理解困难

业务数据库中存在大量语义不明的操作代码,比如各种状态的代码,地理位置的代码等等,在不同业务中的同一名词可能还有不同的叫法。

这些情况都是为了方便业务操作和开发而出现的,但却给我们分析数据造成了很大负担。各种操作代码必须要查阅文档,如果操作代码较多,还需要了解储存它的表。同义异名的数据更是需要翻阅多份文档。

缺少历史

出于节约空间的考虑,业务数据库通常不会记录状态流变历史,这就使得某些基于流变历史的分析无法进行。比如想要分析从用户申请到最终放款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速度和转化率,没有流变历史就很难完成。

大规模查询缓慢

当业务数据量较大时,查询就会变得缓慢。

二,数据仓库解决方案

上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建设良好的数据仓库来解决。

业务数据库是面向操作的,主要服务于业务产品和开发。

而数据仓库则是面向分析的,主要服务于我们分析人员。评价数据仓库做的好不好,就看我们分析师用得爽不爽。因此,数据仓库从产品设计开始,就一直是站在分析师的立场上考虑的,致力于解决使用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带来的种种弊端。

数据仓库解决的问题

结构清晰,简单

数据仓库不需要遵循数据库设计范式,因此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上有很大自由。

数据模型一般采用星型模型,表分为事实表和维度表两类。

其中事实表位于星星的中心,存储能描述业务状况的各种度量数据。

维度表围绕在事实表的周围,通过外键一对一的形式关联,提供了看待业务状况的不同角度。

星型模型使用方便,易于理解,聚焦于业务。

当我们做数据分析时,首先选定主题,比如分析用户注册情况;其次根据选定的主题找到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然后观察业务数据源提供了哪些分析角度,最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星形模型非常适合这个思路,并且大大简化了这个过程。下面以我们目前的模型来举例。

可复用,易拓展

星型模型不仅便于理解和使用,而且维度表还便于重复使用,维度表中字段易于拓展。

比如日期维度表,不仅可以被不同的事实表是使用,在同一张事实表里也可被复用,比如一个事实表里不同的操作日期,一个商品的订单有创建日期、付款日期、发货日期、退款时间、收货时间等等。

维度表中字段易于扩展,只要保证维度数据的主键不变,直接在维度表里添加新的字段内容即可,添加的新内容只会影响到维度表而已。而且,维度表通常数据量不大,即使完全重新加载也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数据干净

在ETL过程中会去掉不干净的数据,或者打上标签,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注:由于数据清洗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而目前的工作重心是数据建模和ETL系统设计,没有额外的时间精力设计清洗规则。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没有在当前的ETL中做清洗。

数据语义化/统一描述

各种状态都可以直接写成具体的值,不再需要使用操作码进行查询,SQL语句更自然,更易理解。

对于部分常用的组合状态,可以合并成一个字段来表示。比如在还款分析中,需要根据还款状态、放款状态/发货状态的组合来筛选出有效的订单,可以直接设置一个订单有效的字段,简化筛选条件。

对于同一含义的数据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示,也可以统一描述了。比如对于放款日期的描述,在产品是消费贷时,指的是发货的日期,产品是现金贷时,指的是放款给用户的日期。这两个日期都是表示放款日期,就可以统一起来,同样也简化了筛选条件。

保存历史

数据仓库可通过拉链表的形式来记录业务状态变化,甚至可以设计专用的事实表来记录。只要有历史分析的需要,就可以去实现。

高速查询

数据仓库本身并不提供高速查询功能。只是由于其简单的星形结构,比业务数据库的复杂查询在速度上更有优势。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来储存数据。在数据量上规模之后,同样也会遇到查询缓慢的问题。

但是,使用Hive来储存数据,再使用基于Hive构建的多维查询引擎Kylin,把星型模型下所有可能的查询方案的结果都保存起来,用空间换时间,就可以做到高速查询,对大规模查询的耗时可以缩短到次秒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表连接查询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2/10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