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军队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败给阿拉伯侵略者(古印度为何灭亡)

二战德国士兵老照片,他们曾久经沙场,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苏联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印度军队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败给阿拉伯侵略者,以及印度打仗为什么不行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140万军队形同虚设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2. 古印度军队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败给阿拉伯侵略者
  3. 印度有130万正规军、50万预备役,为啥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4. 面对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印度为何敢大打出手

140万军队形同虚设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如果说印度140万大军形同虚设,有点小瞧印度了,毕竟虽然印度没有拿巴基斯坦怎么样,但是巴基斯坦也奈何不了印度,只不过在看到印度如此庞然大物却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如此小国,总觉得印度是个“软柿子”。

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巴分治

印度是一个极其不自信的国家,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国民教育不够普及,以至于军队士兵的整体素质不高,经常会看到印度特别喜欢塑造一些假的军事英雄。相对于印度的不自信,巴基斯坦截然相反,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中巴基斯坦从来都不示弱,巴基斯坦每年的军费只有不到100亿美元,而印度每年的军费已经达到了44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本该相当强硬的印度,在巴基斯坦面前却软的像坨柿子,如果不是不够自信,还真没有其他能够解释的。

印度的不自信表现在对军队的指挥上以及军队的素质上。就拿今年阿比纳丹驾驶米格—21坠毁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事来说,本来阿比纳丹驾驶的战机坠毁是由于机器故障的原因,可印度媒体以及空军指挥部非要制造出一个飞行英雄,他们把阿比纳丹描绘成“与巴基斯坦战机斗智斗勇的英雄”,甚至还称阿比纳丹击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战机,可事实上阿比纳丹驾驶着米格—21一入境就被击落了,媒体只不过是在捏造一个谎言。事后,阿比纳丹通过社交视频承认了自己是被击落,印度全国轰动,印度空军直接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阿比纳丹事件也彻底显示出了印度空军,甚至整个军团的不自信,他们为了糊弄印度民众,都已经开始捏造英勇事迹了。有数据统计,印度空军每年都耗费巨大,但始终不能避免战机坠毁事件,2019年半年内就不下于10起坠机事件。

巴基斯坦与印度不一样,巴基斯坦军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虽然相比于印度140万军队,巴基斯坦50多万军队略显弱势,但是论战术,印度绝对会被压制,要知道沙特每年都会花重金聘请巴基斯坦的将军去沙特那边做战术指导,应对也门地区的战争。

印度飞行员阿比纳丹被遣送回国

印度在国际关系上对巴基斯坦也不自信。巴基斯坦的特殊性在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美国想要掌控阿富汗还得靠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还被称之为“巴铁”,沙特又是巴基斯坦的最富有的盟友,土耳其也需要巴基斯坦限制伊朗,无论实力大小,巴基斯坦的盟友几乎都不是好惹的,印度有140万军队又能如何?

说到印巴冲突当然还得提到印巴双方的核竞赛,双方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研发核武,于1998年同年研发出核武,从此双方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常规战争不敢真枪实弹,因为搞不好,就会引发核战争,到那时即便是印度有140万军队也根本不够打的。

印巴冲突

印度的强大是没有根基的强大,经不起折腾,更经不起战争,如果印巴有第四次战争,以印度现在的实力是根本拿不下巴基斯坦,更何况巴基斯坦还有保命的核武器,另外很多国家出于国际关系的考虑也不可能眼看着印度去打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即便是有140万军队,也根本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古印度军队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败给阿拉伯侵略者

我们知道印度军队在古代几乎是百战百败的存在,阿拉伯帝国也曾经占领了印度北部地区,印度军队战斗力偏弱,其实与其民族,地理环境和天气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首先,印度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无数个土邦王公和地主在管理具体的地方事宜,朝廷真正的直辖地区没有多少。而且,印度民族特别复杂,还把人分成了4个等级,最高的2个等级人口也才15%。

也就是说85%处于低等级的印度人实际上对朝廷、对王公们是心怀不满的,更不用说让他们当兵去为王朝拼命打仗。这些原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军队严重缺乏团结、纪律、军队缺乏训练和战术水平低下。

也有些印度士兵好马,精通武艺,装备着精良的武器,但是绝大部分成员都是毫无纪律,文化程度低,不识字和对战斗缺乏热情的士兵。因此,当他们遇到亚历山大那种高度纪律性和组织性的长矛方阵时,必然是惨败。

而且印度北部就是中亚,那是北方游牧骑兵聚集的重点地区之一,这些形同散沙般的印军又如何对抗一次次从北方向南突进的游牧骑兵集团呢?既没有统一王朝修建的大型防御工事,也没有专门的边军。

印度真正统一都是到19世纪中期以后,还是由英国完成的。古代印度就是一盘散沙,因此整个古代印度绝大部分王朝都是外国人入侵建立起来的,好像只要有一定的实力,谁来了都能抢掠一把,甚至留下来建立自己的王朝。

印度有130万正规军、50万预备役,为啥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双方的武装冲突似乎从来没有中断过,尤其是在克什米尔这片广阔的山地高原上,印巴两国更是牟足了劲,似乎有一种不比出个高下誓不罢休的意思。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潜意识,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实力上,巴基斯坦都远远逊色于印度,胜负已经显而易见。

可是自从1947年英国全面撤出南亚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便开始大打出手,前后共经历了三次大战、几十次小的冲突,结果却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巴基斯坦并没有一溃千里,在数次冲突中双方都各有输赢,局势一度十分僵持。

这样的结果就很令人费解,印度的综合国力是有目共睹的。陆海空三军总兵力127万人,位居世界第四,除此之外他们还有50多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和100多万人民兵、警察等准军事部队。

虽然人们常常拿“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个称呼取笑印度,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此庞大的军事体量是巴基斯坦难以应付的,可是印度为什么在数次对抗中都没能讨到便宜呢?两国彼此相邻,又长期受到英国的殖民压迫,文化认知上本应该有共同点,为什么却要闹得不可开交呢?

想要深入地了解印巴两国的恩恩怨怨,必须从1947年英国撤退时留下的那套“蒙巴顿方案”说起。

英国殖民者虽然被赶出了南亚,但临走前留下了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以至于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对“亲兄弟”反目成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虽然得到了战胜国的身份,但常年战争早已把这个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消耗殆尽,国内经济重建迫在眉睫,哪还有时间顾忌远在海外的殖民地领土,所以当时的英国已经开始筹划抛弃海外领土。

那时候的南亚次大陆有两股势力悄悄崛起,一个是由印度教徒组成的印度国大党、另一个则是由穆斯林教徒组成的全印穆斯林联盟。

就在英国对南亚次大陆控制力日益薄弱的档口,这两股势力已经嗅到了时代即将变化的气味,他们开始跃跃欲试,准备抢夺重新洗牌后的先机。

率先出击的是全印穆斯林联盟的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他认为当时的局势对己方阵营十分不利,因为印度国大党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权力机构,一旦英国全面撤离,国家迟早会被他们控制。所以他提出了“二民族论”的思想,企图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彻底分离。

紧接着,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则号召人们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四处游说防止国家分裂。

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直到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一锤定音,他决定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赋予他们自主权力。

于是这两个国家在后来为了争夺地盘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纷争。

三次战争、几十次冲突,印巴两国不分上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当选为总督。紧接着,印度在第二天也宣告独立,尼赫鲁成为总理。他们独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次较量。

1947年10月27日,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印度派出2个师以及部分敌方武装力量总共4万余人进驻克什米尔。而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出动了5万多人的部落武装长驱直入,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战。

这一次战争结束时,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3/5的土地和将近400万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只控制了2/5的土地和100万左右的人口。

在之后的1966年和1971年,双方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后续虽然战争没有扩大,但局部的小摩擦小冲突一直没有间断,他们依然死死盯着克什米尔。

单看印度的军事力量,打垮巴基斯坦根本不是问题,可为什么每次都没能将他一举消灭、留下了这个无穷的“隐患”呢?

巴基斯坦虽然看似弱小,但军事体量却大得惊人。

巴基斯坦的现役部队将近60万,准军事部队也有将近20万,这样的数字虽然和印度少得多,但想要一口吃掉也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为了防范印度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八成的兵力全部被安置在了东部边境,对印度严防死守,时刻做好开战的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巴基斯坦军备先进。陆军方面,有2100多辆主战坦克,1590门牵引炮,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更是应有尽有;海军方面,9艘潜艇、3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5艘巡逻舰,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海军还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空军方面,他们的4.5万部队被编成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0个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2个运输中队、2个直升机中队,420多架战斗飞机足够对新德里进行几轮轰炸。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军备,巴基斯坦最让印度忌惮的还是核武器,它的威力不用过多赘述,只需要引爆一枚就足以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核大战,对人类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战争引起的经济倒退,让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

战争打得就是经济,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就足够烧掉几十乃至上百亿美金。

我们看美国,自从2001年“911事件”开始,他们在阿富汗驻军已经长达二十年,总投入大概在2.26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年花费1100多亿美元。

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经济建设上,短时间内足够建成几个一线城市,这对未来拉动经济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是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战争呢?极有可能化为乌有。

所以印度统治者很清楚,目前他们国家最需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把钱用在战争上。

联合国施压让印度不得不收手。

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差点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一场“灭国战”。

1948年11月1日,印度坦克部队占领了乍吉山口,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光是克什米尔会被印度吞并,就连巴基斯坦本土都难逃厄运。

在这个危急时刻,联合国开始出面调停,最终迫使印度停火。

冲突虽然没有终止,但是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在继续。

面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大趋势,两国领导人和高官多次接触,双方都表达过和平的夙愿。

2003年底,就在双方冲突继续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就发布公告,将在穆斯林开斋节的那天进行单方面停火,随后印度军方也进行复合,并希望停火会一直持续下去。

到了2005年,印巴两国允许公共车辆在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互通,从此打破了两国60多年的交通封锁。

2005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苦难,无数人流离失所,面对这样的悲剧两国政府开始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救灾活动。

……

可以看出,虽然两国之间依旧存在冲突,但是彼此的交流日益频繁,希望他们的关系能够更加亲密,让无辜的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面对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印度为何敢大打出手

印度什么时候对巴基斯坦大打出手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拥有核武器,印度实在1974年进行的第一次核爆试验,当时假借着科学研究的名义,再加上当年美苏两大霸主都在争取印度,以及用印度来制衡中国的想法,这个事情也就被美国和苏联默认了。

印巴分治让两国矛盾本来就无法化解,在印度拥有核武后,巴基斯坦在气势上就弱了很多,也只能走核武这条道路,美俄中英法五常大国也是为了平衡南亚的地区平衡,因此对巴基斯坦的核研发都表示了默认,甚至据说巴基斯坦还得到了某大国的帮助,因此在1998巴基斯坦能够一次性的试爆6枚核弹,很大程度上就是像印度表明一种压抑已久的态度,而且得到帮助的巴基斯坦据说在核弹技术上后来居上,比印度的还要先进一些,数量也略多!

自动印巴分别有了核弹后,两国其实就没有大打出手过,顶多也就是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小打小闹,飞机挑衅一下,或者炮火对轰等等,但双方都非常克制,即使在前段时间印度战机越界打击巴控制区的武装,之后双方交手,导致意见印度歼7被JF-17枭龙打下来一架,之后双方都只是互相秀肌肉,互相放狠话,以及演习威慑对方,何曾大打出手?

印巴双方其实心里都明白,双方家里都有家伙了,都能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一旦任何一方豁出去,核弹对轰都会让双方损失惨重,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而且双方都有直接送达对方首都的弹道导弹,这要打起来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我想题主说到的大打出手,其实就是双方的小冲突,死伤个十几二十号人,甚至上百人都是小冲突,真正的大打出手应该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种,最起码也该是像前三次印巴战争一样的规模才勉强算得上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们怎样保卫南京 4 国军一个旅,能否歼灭日军一个大队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4/13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