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的将军画像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比如岳飞,关羽

古代将军画像如岳飞关羽,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是否多此一举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有的将军画像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比如岳飞,关羽的问题,以及和汉军为什么穿红色铠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何汉朝是华夏军事史上的巅峰,为何汉朝时的汉族军队战斗力这么强
  2. 汉代军队的铁甲究竟是长什么样的
  3. 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什么区别
  4. 古代有的将军画像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比如岳飞,关羽

为何汉朝是华夏军事史上的巅峰,为何汉朝时的汉族军队战斗力这么强

在读历史的时候往往有个疑惑,为何越古代华夏战斗力越强,越近代反而下降?陈汤曾经评价“一汉当五胡”,可见汉朝士兵的战斗力之强,但后代怎么了?

关于战斗力的变化,很多人从科技、制度、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过,但是还有一个直接的变化,少有人提及,就是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以盛勇战。以盛勇战,以盛知谋,其国必无敌。军功爵制度影响

一个赏罚制度,真的影响这么大么?让老妖说,还真就这么大。

先秦时期依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建立不同大小的封国,战国时期变法之后,出现军功爵,虽然不能再封邦建国,但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假设有两场战争,一个胜利之后给你土地收租,一个胜利后给你赏钱,你会参加哪一个?

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秦人“闻战而喜”了。商鞅变法,在制定严格的法律之时,不光有处罚还有丰厚的奖励。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与他的授田制完美结合,最低的爵位公士,赏赐岁俸约五十石,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可见军功爵改变的不光是社会地位还有生活条件。

汉承秦制,军功爵制度也全部继承下来,而且比秦朝时期有更严格的等级界限。爵位高低与官职大小,所享食邑成正比。

到了汉惠帝时期,出于对匈奴的抵抗,对军队的建设格外重视,《二年律令》将军功爵制度上升到国家法令的程度,同事规定了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相应的惩罚。

《二年律令》中一些关于二十等爵制与爵禄的规定:

“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少上造八十四顷,右更八十二顷,中更八十顷……宅之大方卅步,彻侯受百五宅,关内侯九十五宅,大庶长九十宅,驷车庶长八十八宅,大上造八十六宅,少上造八十四宅

除了土地田宅与食邑,还有其他如棺享钱、肉、酒、盐等等,而且爵位不光可以继承还可以用来养老、免除徭役、犯法减刑等,可见赏赐之丰厚与细致。

当然军功爵制度也不免严格的处罚。《商君书》记载: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

在这种奖惩制度下,只有奋力作战才能为自己赢得最大的利益,也避免因为战斗不出力而受到处罚(战斗中,百将、屯长没有斩获首级就要被斩首)

这个时候的赏赐是实封,有地有宅,有食邑,战功让人可以获得如此大的利益时,敢不用命?

秦朝时期,重爵不重官,有爵位才可以当官,但是当后代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兴起后,军功爵也不再特别重要。

在封赏上东汉开始,破坏了军功爵与土地的经济关系,而且除了列侯等爵位,其他爵位只是作为荣誉性虚衔,不在有实质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军功爵制度本来是打破先秦世卿世禄,然而汉之后,又变成贵族世袭,失去了底层群众基础。

所以在汉朝史籍中,我们经常看到某功臣食邑多少户,但是后代食邑成为对宗室与高官的荣誉性赏赐,至于士兵,更多的是赏钱多少。

所以各个朝代进行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汉朝军队战斗力似乎更强,因为他们打仗不只是保家卫国还是为了给自己赚取更多的利益。

汉代军队的铁甲究竟是长什么样的

最直观的样子请参照电影《赤壁》。这部电影虽然剧情和历史大相径庭,但剧中人物服装和铠甲,特别是将领和士兵的铠甲非常接近历史,甚至明眼人可以立刻可以看出是仿制的出土文物。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雄壮汉军大约的模样:

比如剧中关羽的铁甲:

对比山东临淄大武村西汉齐王墓五号随葬坑出土金银饰铠甲结构复原示意图,就是更华丽一些,编缀方式都很近似。

剧中刘备的铁甲:

对应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铁铠复原图,前开方式和筒袖有区别,但均是细甲片编织。

无袖的两档铠,剧中将官型多了装饰物。

汉军除了铁甲,还佩戴铁盔

对比山东临淄大武村西汉齐王墓五号随葬坑出土铁胄复原结构示意图,大体结构相近。

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报告!这事老梁知道。说起这事,老梁特激动,那叫个一把鼻涕一把泪啊。咋回事呢?没办法现如今一打开电视,满屏幕的大辫子,一帮人摇头晃脑的,上到八十岁的老爷爷,下到十一二岁的小屁孩,都追着一个女人跑。看的老梁恶心,脑仁疼,但没得办法得陪着老婆瞅。所以俺的注意力就不在电视剧上,俺就注意到了电视里那帮子无处不在的背景墙,大头兵的衣服上。

当时老梁的脑仁里就在想,咋都是兵,但一个写着勇?一个写着兵?是编剧脑仁秀逗了?还是当年设计服装的满人脑仁秀逗了?所以老梁专门查了一下。

这事和满清的兵制有关,所以在解题主问题之前,老梁先和大家伙唠唠这八旗兵的来历打个底,然后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八旗的来历

大家伙都知道,满清一直标榜正儿八经的大头兵都是能弯弓射箭的爷们,至于会放枪的弱鸡,被满清政府那叫个嫌弃的不要不要的。

哎!这话有点偏了,咱拉回来继续聊。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八旗的,是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好奇宝宝要问了:“老梁啥叫牛录?这整的咋听不明白呢?”

牛录这东西是女真那会在氏族和部落阶段,要出去打仗了,或者一帮子人要出去狩个猎啥的,弄出个最基础的军事单位。开始的时候,这一牛录就10个人,放现在相当一个班。到了万历二十九年的时候,努尔哈赤觉得,这一牛录就十个人,兵没多少,当官却整出个万儿八千的,这不划算,于是扩编,一个牛录装进去三百人。

五个牛录整一个集体就是一个甲喇。瞅着名字真费劲。那么甲喇又是啥玩意?

甲喇在努尔哈赤之前是以氏族或者部落为单位,由血缘或者地缘整合起来,推举一个有威望的人带着一帮子牛录出征的人。

哎,努尔哈赤也图省事,就将甲喇当做一个编制来使唤,当然五个牛录的首领还加甲喇。

在往上一级就叫固山,其实就是旗,因为人口实在是少,就整出四个旗。为啥即叫固山又加旗呢?因为当时女真根本就没有文字,您写个字以示区分,这想多了吧,所以就整出四种颜色的旗,分别是黄,白,红,蓝。因为是拿四色旗区分四固山,所以干脆就叫四旗。这旗主是由努尔哈赤的侄子担当。

扯到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老梁这旗是有了,咋少四个呢?哪四个那去了?”

刚开始,俺不是说了吗?人少的过!但到了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人口增加了,再加上战争的需要,努尔哈赤又扩编了四旗,图省事在原来四色旗的外边镶嵌了一边,这就整出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这八旗可就齐了。大家伙都知道是个当兵的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服装,您要整个五颜六色的衣服出去,这不就是土匪吗?所以这帮人就统一制定了军服,当然满清叫这服装叫号衣,因为都是大头兵,所以就在胸口哪,挂了布片片写了一兵。

兵字的来历

兵字就是这么来的。关于这兵字,咱还得往后说说。咱都知道打仗需要人口,没人口是打不了仗的,但女真人就那么多,撑死了就只能弄个八旗出来,咋整?

女真人就瞅上了自己的邻居,蒙古人。再加上蒙古人已经被女真人征服,所以干脆就在蒙古人哪里征兵,这一征兵,又整出八个一样的旗,这就是蒙八旗。当然相对于开头女真的八旗,哪叫满八旗。

当然后来,努尔哈赤入关掠夺了不少的人口,这些人口都是汉人。开始的时候,这些汉人蹲在满人的家里当奴仆,但随着战争的需求,努尔哈赤又把目光集中在了这帮人的身上。规定二十个人里抽一个出来当兵,而这个大头兵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都由这二十个人出资,这人所在的家庭就成了汉军户,而且全家都可以迁徙到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恩宠。

所以大家伙可以看到,在电视剧里一帮子当官的总是说,奴才明白了,奴才知道了,所以这根子就在这里。

总体来说满八旗的地位最高,蒙八旗的地位略低,请大家记住仅仅是略低,汉八旗地位最低,前边两位可以拿脚踩的,毕竟是奴隶出身不是。

所以八旗子弟他也不是全是满人的。所以这前后二十四旗算的上是满清正规军,他们的号衣上都写着斗大个兵字。

但到了皇太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女真人在吴三桂这帮人瘪犊子的带领下就入了关。吴三桂在前边冲锋陷阵玩命的打,女真人在屁股后面玩命的捡便宜。

说实在的女真人从心底里看不起吴三桂这帮人,也不愿意像之前的汉军户那样把这帮子没有脊梁骨的东西编入自己的序列里,把自己的序列都污染了,这就整出个绿营。

这个绿营存放的就是后来投降过来的明军,说实在的吴三桂之流属于打明军的主力,但女真人一直就把他们看成了一种辅助力量,但好歹还能帮自己打天下,所以这帮人女真人还是捏着鼻子认了,所以这号衣上也镶这兵的布片。

说实在的,八旗兵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入了关之后,迅速的腐化堕落,让他骑个马,没几个奴才在旁边扶着,这就能从马上掉下来,整个射箭的武功瞅瞅,弓弦都能崩了自家脸上,把大门牙都能给蹦飞了,就这帮玩意扶不上台面喽。

康熙的时候,就是靠着绿营的大兵来撑场面。到了乾隆嘉庆的时候,这绿营的兵力达到了六十万,比八旗大兵都多。

勇字的来历

但满清说实在的养废物的能力那是杠杠的,没多久这绿营也被养废了。得,满清的正规军算是彻底玩完了,但国家没有正规军是不成的,所以绿营以及所谓的八旗还顶着国家正规军的帽子吃粮饷,但啥事也干不了的存在。

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这绿营被太平天国按在地上摩擦,当然八旗大兵更不用说了,直接扔河里,喂鱼去了。

咋整?国家的正规军不行,而且也消耗的差不离了,这就组织起了地方部队。老梁举个例子,这绿营和八旗如果算的上吃皇粮的公务员,那么这些被组织起来的地方部队,就是临时组建的临时工。这帮子临时工,满清不拨军饷,一切自己负责,满清只给个番号。比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都是这类部队。

满清为了以示区分,这帮子临时工,就在号衣的胸口贴了一个“勇”字,也叫乡勇。其实乡勇这东西,是雍正八年的时候组建,有战斗了这就建立起来,没有战斗就地解散,也没啥编制,乱哄哄的。可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山里没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帮人就把那贴着兵的正规军给压的死死的。

当然这帮贴这勇字的临时工,满清瞅着确实能打,所以也编入了正规军中,但这个勇字却保留了下来。可惜的是这临时工一旦成为了公务员,最后被满清也给养废了,这就出现了后来的新军。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古代有的将军画像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比如岳飞,关羽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战袍?大兄弟那叫文武袍,听着名字您就能感觉到,这袍子其实就是给武将添加那么一点文气。

从式样上大家伙也能瞅出来,里头披一铠甲,外头罩一袍子,这袍子还得把半拉肩膀露出来,一瞅啥感觉?没跑——儒雅!

咋说呢?您可以把这袍子看成是一礼仪服装

您比如大胜归来,皇帝过来要瞅两眼啥的,哎,你弄这么一袍子,让皇帝不仅能看到将军的威武,还有他们的儒雅。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将军就是将军,讲究一个肃杀之气,整的那么文绉绉的干嘛?”

干嘛?哎,这事说起来也是咱的痛啊,就这袍子其实是在宋朝时候流行起来的,过去武官们出去其实就整一个披风而已,没那么多讲究的。

说道这里估计大家伙也能明白了,宋朝那是无限制的抬高文官的地位,而武官的地位是被压制的。

同样是个五品官,您这武将见到了文官,首先就矮一头,其实别说是同一级别,就算是五品武官遇到了六品的文官依然矮一头,这就是先天的。

好吧,肃杀之气太冲了,弄点文官的素雅之气,还是不错的。

于是这就算是一个定型的礼服吧!而且说实在的,那会的武官其实都有个文化人的身份,别的不说辛弃疾,大家伙都听说过吧,不十分明白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是个诗人,满分明白的知道这老祖宗是个被诗词耽误了的大将,这可是一个人带着五十人就敢硬冲几万敌营的主,最后还能活捉了敌守将。

这要是大宋能用的上,他的战功绝对要比诗词牛掰,可惜了。

哎!文人底子却有个武将胚子,奈何出现在那么个年代,很多优秀的武官都是这么样的,所以武中偏了文一点,那么这种文武袍他们也是接受的。

所以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就连咱关二爷也被他们批上了一件文武袍。

这不大家伙在看武将们画像的时候,他们一准就会批上这么一件文武袍。

那么文武袍就是一件礼服吗?

那肯定不是,他的来历其实从披风走过来的,有着保暖御寒的作用,毕竟一个铠甲,这玩意是铁做的,别说保暖了,不吸热就不错了。

还有一种作用就是防御,当然不是日本人那种背后头弄一红布包,迷惑敌人防御飞箭的,这种样式的防御太丢人了。

他是咋防御的呢?很简单,任何的铠甲您要是防护的密不透风,连胳膊肘子都保护起来,别想了这玩意绝对重的要命。

那么武将的铠甲要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这还得行动自如才成,所以有些地方铠甲可能就做不到那么全面,有缝隙,哎,您整一袍子上去,对方就看不见了,起到一种视觉防御效果。

最后一个就是对铠甲的保护,咋说呢?过去的铠甲那可不是走流水线的,这都是手工一片一片打磨出来,然后穿戴起来的,这费事费力的,价格可不是一般的贵,就算是咱现在想弄一件古代的铠甲,而且就是用现代技术弄出来的,这都好几万呢?

所以裹上这么一层衣服,在平时行动中也会避免一定的损耗,当然这个功能算是小的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顶个咱呦!

好了,关于古代有的将军画像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比如岳飞,关羽和汉军为什么穿红色铠甲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古代将军画像如岳飞关羽,为何铠甲外再斜披战袍,是否多此一举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4/13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