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历史上,郑和船队明明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为什么直到郑成功时期才把台湾收复,为什么要收回台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历史上,郑和船队明明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为什么直到郑成功时期才把台湾收复
在明朝时期,台湾是不毛之地,根本还没有开发出来,所以,明王朝根本不想占据那个地方。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卫温,曾经率领一支船队就到达过台湾,并在岛上做了停留。自此台湾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我国历史古籍当中。此后,陆陆续续有汉人在岛上生活。在当然,真正在台湾岛上生活的人,除了原著居民,还是从大陆逃难过去的,要么就是闽南地区的渔民,总之台湾岛上面没有政权出现过。由于台湾岛上面历朝历代没有真正开发,要粮食没有粮食,要人口没有人口。所以,明朝没有宣誓主权罢了。可以说,最开始在岛上生活的人,绝对是中国人,且最开始到达台湾的也是中国人。
明朝后期,欧洲人在海外开辟殖民地,由于干不过明朝政府,所以就选择了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想跟明朝政府通商,推销他们的产品,当然顺便在亚洲开辟殖民地掠夺财富。毕竟台湾紧邻朝鲜、日本、中国,甚至向南可以到达东南亚。岛上又没有大陆驻军,所以,选择台湾作为贸易据点是最好不过了。
郑成功时期收复台湾,主要是想将台湾作为反抗明朝的根据地。毕竟大陆被满清占据了,而郑成功还是想光复明朝。大陆又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在永历政权崩溃以后,郑成功才向台湾转移,把荷兰人赶走了。郑成功占据台湾,从大陆带去了很多生产力。由于郑成功死的早,后人不争气罢了。而清朝派施琅收复台湾之后,甚至有人反对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施琅觉得,台湾是连接大陆以及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重要通道,如果政府不派兵驻防。那么,外国人就会占据台湾岛,以此作为据点,到时会不断的骚扰中国大陆,到那时中国将永无宁日。康熙帝觉得施琅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并将闽南地区的大量人口,迁移到台湾岛上去。
在迁移人口的时候,清政府还给予移民很多奖励,比如直接提供农具、种子甚至银子作为安家费。如果,没有政府鼓励,很多人还不愿意去台湾。所以,在奖励制度出来以后,越来越多的沿海居民向岛上移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口才不断的膨胀,最后才有今日的台湾。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啥康熙又要收复
我是鸣镝,我来回答。
郑成功收复的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一部分),而康熙皇帝收复的台湾是被郑成功的后代郑氏家族控制下的台湾。这两件事不可同日而语,又密不可分。17世纪,欧洲的荷兰是比较早的开启“大国崛起”模式之一的国家,荷兰的崛起依靠的是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当时荷兰的商船遍布世界各大洋,频繁的往来于亚洲美洲和欧洲之间,通过强大的海上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荷兰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实力的商团。随着海上商路的扩展,荷兰殖民者在亚洲迫切需要一个可以长期为商船提供淡水、给养、休整的殖民地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于是他们盯上了台湾。当时的台湾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岛内居民以原著民为主,人口稀少。于是台湾就被荷兰殖民者占领,修筑了城堡和港口,成为了荷兰人的殖民地。郑成功本人也是海商后代,明朝末期,随着中国同日本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多,有许多中国海商活跃在中日之间。这些海商大多在日本长崎有固定居所,还娶了日本妻子。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这样的海商(武装海商),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郑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郑成功七岁以后随父回到中国,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同时也随父经营家族产业。这些经历都让他文韬武略集于一身,这些条件也为他日后能在海上开疆扩土提供了先决条件。适逢满清入关,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在郑成功打造了庞大的海上帝国的同时,陆地上已然换了世界,大明朝被大清取代了。郑成功的家乡也被清军占领,家中的母亲也惨死于清军之手。自由接受儒家教育的郑成功自然不能接受满清王朝的统治,于是他竖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接受南明永历政权的指挥,走上了抗清的道路。因被永历赐国姓“朱”,封延平郡王,郑成功在民间被称为“国姓爷”。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经过近八个月的围困作战,荷兰军队人困马乏,郑成功最终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其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要收复宝岛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背后还有另外两个深层次的原因,一是为了摆脱清军的军事威胁。郑成功的军队以水师为主,驻防地在厦门、鼓浪屿一带。当时的清军在陆地上几乎是一种无敌的存在,郑成功的军队在同清军的几次战斗中只能依靠水战取胜,一旦陆战就失败。当时清军已经对厦门形成了合围之势,水师的陆上基地丢失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不寻找新的水师基地郑成功的军队则有失去补给地和根据地的危险。而台湾,则是最好的选择。出于军事的考虑,郑成功必须收复台湾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二是为了谋取生存空间。郑成功虽然听命于南明政权,他也是名义上的南明政权的延平郡王,可是这个延平郡王的头衔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经济收入。南明政权其实就是个流亡政府,没有任何的财政收入,反而要靠他这个延平郡王来供养。水师要养,南明小朝廷也要养,这些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当然还要靠他的老本行——海上贸易呗。可是这一片海域可容不下两个两个大型海商集团啊!过去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对日转口贸易上对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形成了竞争,现在又占据了台湾岛,竞争力无疑又上了一个台阶。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郑成功必须要拔掉,挤走这个竞争者,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经济来源。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却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
郑氏家族在台湾统治了22年,按照内地的模式把台湾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期间清王朝也有意收复台湾,但是正赶上三藩之乱,康熙忙于平复三个汉人藩王的战争(吴三桂,耿仲明,尚之信)。之后又有察哈尔王叛乱……总之各种危机四伏,清政权也很不稳固,于是也就把收复台湾的事情暂且搁置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康熙在平定了国内各种危机以后,开始着手收复台湾(也曾经多次派大臣同郑氏沟通,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没有成功)。康熙启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原为郑芝龙部下,随郑芝龙一起投靠清王朝)率兵二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塽(郑成功孙)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所率兵将战船与施琅相当。《清史稿·施琅传》记载“缘岸筑短墙,置腰铳,环二十余里为壁垒”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兰理也真是剽悍啊)。总兵朱天贵“以十二舟薄敌垒,焚其舟,杀伤甚众,战益力。俄中飞炮,仆舟中,犹大呼杀贼,遂卒”。可见当时战况惨烈。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尸遍海,刘国轩仅率31艘船逃回台湾。澎湖战败,郑克塽等极为恐慌。施琅又开展政治攻心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800名伤残者医治之后,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之不早来”。澎湖丢失,台湾门户洞开,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得所。煌煌谕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封郑克塽公爵,封刘国轩侯爵,“降众四万余,或入伍,或归农。”郑氏人众俱得妥善安置,台湾遂告统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收复台湾,之间只差了22年。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外国入侵者,让台湾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是伟大的爱国行为,是民族大义。但是他的后代占领台湾后却凭险据守,“以武拒统”,负隅顽抗,脱离中央政权自成一统,是开历史的倒车,是不顾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诉求和人心向背,不顾大局的狭隘之举,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康熙收复台湾是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维护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壮举。
为什么说两岸相连不可分割
答:因为两岸同属炎黄的子孙。远的不说就从明清两朝来说,明天在郑成功的指挥下经过坚苦奋战,战胜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再说乾隆帝为了收复台湾呕心沥血,夜不能寐经过长期的准备一举打败了前明的败将将台湾收复。而现在的中囯是日行千里,经济上图飞猛进,軍事上日益强大,岂能让一小撮台独势力左右祖国统一的步伐,两岸血浓于水,情同手足是不可能让台独势力的阴谋得逞。
康熙皇帝为何要执意统一台湾
第一,台湾自三国时期以来,就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台湾大多数人都是东南沿海的移民,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难以分割。
第二,郑成功时常侵扰内地,东南几省是大清的粮仓、钱库,经常海警四起,清朝如果不收复台湾,就难以安宁。
第三,收复台湾,彻底解决东南海患,清军西进北上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才能消灭准格尔王,抗击沙俄的入侵。
第四,台湾曾被荷兰侵占,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汉人心中的英雄,而清朝视郑为匪,如果不收复,满汉难以同心同德。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津城沐雨,我们一起傲游历史的海洋,游览祖国风光,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郑和船队明明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为什么直到郑成功时期才把台湾收复和为什么要收回台湾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