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加工什么容易接单,以及机械空间怎么弄好看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手里有50万闲钱,想投资做机械加工,加工什么容易接单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想看一些机械加工的视频可以关注我,智玩智库
一些起点较高的、专门从事机械加工的厂,他们有数控车床、座标镗床、立车、滚齿机,铣床等,但都不见得发展有多快,远远比不上那些做总成的和做整机的,他们说顶多只有10%的利润。
千篇一律和随便是加工厂都能生产的东西肯定利润空间不大,大家只能在产品质量上做精、做细上竞争,企业自己有单独过硬的机械设计研发部门,新的产品以及加工工艺不断改善和推陈出新所产生的效益,相对来讲利润比较大。所以我想说:从事机械加工的朋友们,切莫消极于市场,而是应该努力地去迎合市场,只有这样,机械加工的利润才能增值和回升!
确切来说,我是技术人员。不太了解经营方面的事情,但是技术和生产、经营几乎难以分开,也常常考虑成本方面的事情,因此也知道一些皮毛。一般来说,纯粹的车、铣、刨、磨,几乎是不赚钱的,许多情况下还要赔钱。因此车、铣、刨、磨加工通常是一些产品加工的附属加工。比如说,汽车产品部件的加工,有大量的铆焊加工激光切割加工,和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工装组合,而车、铣、刨、磨加工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样的话,综合可以达到10%左右。对于钣金加工来说,传统的加工方法,几乎没有竞争能力了,但是在人力资源比较廉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5%到10%,而且批量数上不来。
对于比较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来说,对部件的加工利润一般可以达到10%以上。但是如果是成套的设备的加工,综合磷化、喷漆、喷涂、烤漆以及前述的车、铣、刨、磨、铆焊加工等就可以具有更高的空间。如果还有一定的设计能力,那么利润空间就更大了。
利润是一方面,加工能力也是一方面。如果有一套现代化的设备,可以承接足够大的批量产品加工。那么5%以上的空间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通常具备了高效率加工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好的利润空间应该没有问题。现在,完全凭借通用机械设备就能完成产品的加工,有工资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有利润,就必须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包括加工工艺的领先、资源的节约、加工工序的精简与工序合并、在整个加工流程中有自主开发的先进工序、采取一些自动或半自动加工工序或用小机干大活来减少成本等手段,是完全可以从中挤出一些利润的,但不会太高,但是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有许多潜力可挖,还是值得做下去。这需要去寻找整个加工工序的弱点来加以改进。
在市场上找一些低加工水平的产品进入是比较常用的路子,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加工流程和现有的加工技术以及加工成本,从中寻找可乘之机。若有能力则可以对该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这是非常好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最近几年就是凭借把其它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而变成自己独有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这样就可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并且还不易被对手追上。一般別人会做的,你也会做的。a、质量不高的约5%;b、质量高的約15%。大部份厂家没法完成的约80%;大部份厂家没法完成的,但有100k以上的约50%。第二及第三项需有进口高精度的机器设备(投资大)以及高效能的产能效率(确保交货期及交货量)以及高质量相配合。当然业务关系及人际关系也要可以!
从事大型组装设备,除了自己加工记件外,也有一部分需要外加工,比如加工3米以上的长轴等,我们自己完成不了。所以能证明这个机械加工厂利润应该是很高的!一般都是带料去加工的,每年光外加工费用就出十几万,大概有两三个加工点,基本每家从这里就挣几万。
再说,搞机械加工,客户的材料,自己只是工费,电费和机器磨损费等,风险较小。像加工户,有几户就挣几十万了,应该也不错的!关注智玩智库,观看学习机械加工知识
另外一个故事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08年上自动线。
20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是十分无耻的策略:
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而如果不搬迁的话,有什么麻烦自己看着办,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我父当时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20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08年更新生产线。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07年A股惨跌。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2011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像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没办法,不做人工照样要付。
2012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而且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提要加工资。要知道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刚能产出的时候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13年继续困难,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00降到了不足40!
说来好笑,都说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只把检验关。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写的时候眼睛都是酸的。
直到今年,我爸考虑的已经不是更新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这些骨干如何给他们安置,让他们有个好归所。
在去年年底的聚会上,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以前这些人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以下几条:
1.融资渠道极度困难。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就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
浙江那边09年就开始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的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
2、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3、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
4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逐渐做大做强,从低端加工业做起逐渐靠拢产业链上游,最后才是解决自主研发能力。没有企业可以做到一步到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第一阶段过度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就被无情的扼杀。政府没有把鸡养大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这个阵痛,在往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中会逐渐显现,官员们也会意识的更深刻。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亲这样业务能力强,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曾经创造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走到这步田地,还有多少民营企业能生存的很好。
怎么讲三视图组成一个立体图形(空间想象)
三视图由投影获得图形,将物件放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位置,即最能表达物件的特征。物件的特征,即投影能表达物件1:1的形状轮廓线和位置。
复杂的形状物件也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
物件放在合适的位置,复杂的物件,在三视图中会很简单而清晰表达。
如最简单的物件,放在不当位置也会在三视图中显得很复杂。
空间想象力,由实物获得三视图,手中的三视图根据投影规则获得三维实物,这就是空间想象力。在所有机械标准中的插图是机械制图的精典,关注它的表达很重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连系实际中最常用的机械零件开始,再回到解决实际问题。
想要高清街拍视频用什么相机比较好
我是专门做视频的,拍视频我推荐微单松下g5s和索尼a7m3,不但轻便还自带五轴防抖,手持没压力,松下g5s,是目前公认的视频王机,a7m3比较全面,视频效果都很好,带log拍摄模式,对于后期有很大的调色空间,相信我,如果资金有限,推荐索尼a6500,也是一台视频功能超级好的机器,可以网上查下拍摄的样片和详细的数据。
太空的空间站有多大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
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太空机构合作开发,它能够在400千米的高空以每小时27000千米的速度飞驰,是人类制造出的最昂贵的物品。国际空间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实验室,能够容纳六个人在其中生活,NASA称之为“人类进行的最复杂的科学和技术探索”。
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在地面上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大多数食物都是装载真空密封的容器中,被宇航员煮过后,才是相对正常的食物。宇航员吃东西也需要非常小心,遗留下一点点事物,都有可能进入空气过滤设备中,从而引发故障。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可能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肌肉和骨质的长期退化等等。国际空间站也有预防这一问题的设备,包括模拟重力训练来锻炼肌肉的设备,还有跑步机,宇航员必须拿弹力绳把自己绑在机器上才能跑步。
国际空间站由多个太空舱组成:
“星辰号”服务舱(Zvezda)这个舱也叫作DOS-8舱。它由俄罗斯制造,是第三个组装到空间站的太空舱。“星辰号”加入后,空间站才能供人居住。“星辰号”中有氧气过滤装置、先进的通信系统、睡眠区、卫生间以及健身设备,还有用于调整轨道的引擎。
“哥伦布号”实验舱(Columbus)该实验舱有欧洲航天局制造,被用于进行各种研究活动。该实验舱和ISS几个其他部分共同为综合设备平台——国际标准载荷架(internationalstandardpayloadrack)的安装提供支持。自发射以来,该实验舱中又增加了好几个组件。
“命运号”实验舱(Destiny)NASA制造的这一实验舱包含一系列生命支持和科学研究系统。和“哥伦布号”类似,“命运号”的载荷架可以被重新配置以用于进行新的实验。它最著名的特点是设有一个51厘米宽的纯光学窗,通过这个窗口,空间站的宇航员已经拍摄到了许多极具科研价值的地球的照片。
穹顶舱(Cupola)在这一观测舱中可以用360度的视角看地球,同时也可以透过80厘米宽的主窗看到地球,这是人造宇宙飞船中用过的最大的窗户了。宇航员可以在穹顶舱内检查空间站外部进行的工作,同时观察对接飞船的到达和脱离。
“希望号”服务舱(Kibo)它的正式名称是“日本实验舱”,主要用于进行科研,在2008年加入了空间站。在太空站内部和大片的外部区域,也就是所谓的“暴露设施”(ExposedFacility),“希望号”都在进行着一系列重要的实验。“希望号”是至今为止最大的太空舱。
这些舱当然是分批次被送上太空然后被组装到一块儿的。
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感觉?Expedition18飞行工程师SandraMagnus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她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的日记。她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当地许多人提前(实际上是几年)计划了一个宇航员的日子。“我们在船上有一个调度计划,里面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细节,以便做一天的工作。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起床,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运动什么时候吃我们的饭菜,何时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信息来做我们的任务“。虽然这听起来非常严格,但马格努斯指出,有一些灵活性,并不是每项任务都必须在时间表规定的确切时间进行。
微重力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无论你是睡觉,换衣服还是工作,除非它固定到位,否则你周围的国际空间站内的一切都会浮动。即使是早上起床和穿衣服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想象一下,打开你的衣柜只是让它的内容飞向你。在早上做好准备时,马格纳斯说,“当我取下我的PJ时,他们在船员宿舍里漂浮,直到我把它们收起来并立即将它们固定在乐队或其他东西后面。我只想说它很容易丢失事情在这里!“
醒来后,每个宇航员都有一个睡眠后的时间来为这一天做准备。在此期间,宇航员可以淋浴,吃饭,锻炼和准备工作。锻炼很重要;在微重力中,骨骼失去钙质,肌肉减少质量。因此,宇航员必须锻炼一定时间。Magnus喜欢在早上第一件事,每天在固定自行车和跑步机之间交替。接下来,有一个早上的会议,他们与船员和地面管理员讨论每个人当天的职责。会议结束后,他们开始工作。
对于工作,宇航员进行实验或维护。像大多数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停下来吃午饭-但他们的午休时间有点不同。国际空间站上的食物主要是冷冻,脱水或热稳定,饮料脱水。宇航员收集食物托盘和器具,从储藏室中找到他们单独包装的食物,准备物品(必要时补充水分),加热物品,将它们放入托盘中并进食。用餐后,他们将用过的物品放入垃圾压实机中,清洁并存放餐具和托盘。
午餐后,预定的活动继续进行。在工作日结束时,会有一个晚会,然后是2小时的睡前期。在此期间,宇航员吃晚餐,完成任何未完成的任务并放松。根据Magnus的说法,有很多选项可以填补这2小时的时间,“还有电子邮件,电话,新闻,照片和其他活动占据这个时间。星期五是电影之夜,有时也是星期六”。
2017年的时候,谷歌地图更是将其街景服务扩展到了国际空间站,这对于一辈子都没机会登上空间站的人,通过谷歌街景服务就可一睹国际空间站内部构造,甚至还有宇航员工作的点点滴滴,绝对是一大福利。
其实对于空间站,大多数人都想象过在失重的环境里如何生活。但其实,很少有人真的知道空间站里的资源到底是怎样循环利用,资源短缺了又该如何补给,还有从太空俯瞰地球到底是何种景象。
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人们普遍接受了自己处在无穷空间中的一个小小星系里的小小恒星上这一既定事实,可这并不会使我们停止对太空的探索。
对于国际空间站而言,其实还在不断改建之中,从舱体框架到传感器电池,都是随时在变化中的,由航天飞机携带组件送到舱内,再由舱内科学家们进行组装改造,不断地提高舱体的功能,据说这样的改建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太空站退役为止。
而此次谷歌推出的国际空间站街景就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好奇者,其街景所用图片皆由宇航员亲自拍摄,而近段时间街景图片采集恰好赶上SpaceX货运飞船停靠国际空间站,于是让更多人看到了空间站的改建材料还有宇航员生存资源补给是通过货运飞船实现的。
据谷歌街景地图显示,国际空间站里面并不宽敞,各种设备显示器充斥其中。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明白,一向注重用户体验的谷歌也做出了详细注解,这其中就包括宇航员的食物种类、空间站内完成的实验记录等等,可以说相当的详细。
而这也让宇航员托马斯发出了感慨:这给了普通人与我们宇航员一起共同遨游太空的绝佳机会。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国际空间站可真够乱的,不过能从地图上一睹其风采,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加工什么容易接单和机械空间怎么弄好看图片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