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很多朋友对于40岁多岁,发现房颤!到底吃不吃抗凝药如何评判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专家建议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登革热治疗有哪些口服药物
对于登革热治疗口服药物,可以使用抗生素,抗凝药物来控制,一般不建议自行用药,出现登革热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诊断后用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自己的操作,以免耽误了病情的严重性,同时治疗期间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要以清淡食物为准。
房颤患者为什么要长时间服用预防卒中的药物
很多房颤患者都会找到张大夫问,为什么得了房颤需要天天吃抗凝药呢?这个问题在以前没有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年代,被问起的更多。主要是因为当时只有一个抗凝药物,就是华法林。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相对比较麻烦,因为要定期抽血监测INR数值。现在很多人吃的是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不需要定期进监测凝血数值INR,已经是简便很多了。下面咱们就说一说为什么房颤患者要长期吃这些抗凝药。
众所周知,心脏颤动,简称房颤的最大危害并不是心律失常,而是脑卒中。那么,怎么说着房颤,又到了脑卒中了呢?因为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就是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会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可以说,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于是,对于广大的房颤患者来说,如何才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就成了当务之急。当然,抗凝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很重要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抗凝能够让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率降低,能够降低因为脑卒中带来的致死和致残的事件。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的房颤患者,如何控制其房颤不发生脑卒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抗凝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原因所在。
房颤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吗
不一定的。
对于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引起的房颤(又称为瓣膜性房颤)需要终身抗凝。
除此以外的房颤患者则需要进行评分(见表格,临床一般选择后面一个,即CHA2DS2-VASC),得0分的房颤患者不需要抗凝,得1分的房颤患者可以抗凝可以不抗,得2分或以上的房颤患者,则需要抗凝。
经典的抗凝药物华法林,疗效好,便宜。但缺点是治疗窗很窄,量少了达不到抗凝效果,量多了出血风险增加;而且平时的饮食食物和服用的其它药物,都会影响到华法林的疗效;此外,服药剂量个体差异大,每个人服用的剂量都不同,需要频繁抽血检测INR这个指标,调整适合每个人的剂量。
目前有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疗效与华法林相当,不需抽血监测,安全性高于华法林,但是费用较高,一月大概1000元。对于换瓣的房颤患者,瓣膜病房颤患者是不适用的。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40岁多岁,发现房颤!到底吃不吃抗凝药如何评判
心脏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后最常见的危害就是脑梗死;所以房颤会导致脑梗死。
预防这种心脏房颤导致的脑梗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吃抗凝药,预防血栓,没有血栓就没有脑梗死了。
可是发生房颤就得吃抗凝药物吗?
那倒未必!
一、什么是心脏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全名叫心房纤维颤动,简单说就是心跳跳乱了,没有任何规律的跳动。
我们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正常心跳有一定的顺序,规律的跳动,当发生房颤时,心房无规律颤动,导致我们感觉心跳不整齐,毫无规律。
二、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就会升高
整体人群发病率0.7%,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75岁以上发生率7-10%。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加剧,近11年房颤患病率增加20倍,男性均高于女性。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率也就是心室率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
三、房颤的表现和危害?
房颤初期可能只会导致一些心慌等不舒服的表现,但大部分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初期房颤可能会自觉心慌、心悸、出汗、多尿、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烦躁等等不适。随着房颤时间的持续,很多人就适应了房颤的感觉,就没有了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房颤潜在,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房颤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形成血栓就会导致各种血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梗死。房颤除了会形成血栓,还会引发心衰,心衰的直接危害不但会导致呼吸困难,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和肺癌一样。
当发生房颤的时候,心脏的血液不能完全流动,会有一部分血液存留在心脏内,存留下来的血液就容易凝固,凝固后的血液就会形成血块,这个血块就叫血栓。
这个血栓如果从心脏掉下来,就会随着血管流动到脑血管,堵塞脑血管,引起脑中风,偏瘫失语、半身不遂、死亡;堵塞在别的血管,就会引起相关性血栓疾病。长期的房颤,不是正规的跳动,也会引起心脏扩大,引起心衰,导致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缩短寿命。
房颤可使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死亡风险增加近2倍。四、房颤的原因
大部分的心脏病都会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甲亢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等等心脏病都会导致房颤。
甲亢本身也会导致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没有任何原因也会导致房颤发生;喝酒、熬夜、劳累等等可能会诱发房颤。
五、如何查出房颤,房颤的分型
房颤相对来说,很容易检查,如果心慌,做一份心电图就能很快确诊,心电图有明确的房颤表现。
但是对于少部分阵发房颤,做心电图的时候,患者可能房颤消失,所以需要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一步确诊。
1、阵发性房颤,发作7天内能够自行或干预后终止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3、长持续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恢复正常心律的愿望并接受相应治疗以恢复窦律
4、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窦律。
六、房颤的治疗
1、转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
就是想办法把房颤转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常用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但这些药物并不一定都有效,且就算有效,长期服用后,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同人群具体能有效时间是多少,无法准确评估,也就是说这些药物吃一段时间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再次发生房颤,以后这个药物可能就没有效果了。
其他:
电击转复,也就是通过除颤器电击后,房颤有可能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但也需要后期吃药维持。
射频消融手术,通过微创手术,根治房颤,成功率不是很高,约60%左右,还可能复发,费用较高;
外科手术根治房颤,或外科左心耳手术,或内科左心耳封堵术等等理论是都能治疗房颤,但开展范围小,费用较高。
2、抗凝治疗很关键
因为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所以预防血栓就是关键,预防血栓的办法就是抗凝药物。
常用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华法林,个体差异比较大,受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在服药期间需要经常抽血化验,监测INR,调整剂量,我们的目标INR2.0~3.0之间,这样的数值能既减少出血风险,又能有效抗凝。
也正因为华法林吃少了不起作用,吃多了会导致出血,而且需要经常抽血,所以华法林的服药依从性不佳,很多人不愿意服用。
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起效迅速、剂量固定、与食物药物相互影响小等优点。逐渐被大家接受,但对于瓣膜性心脏病暂时不建议使用。
全球房颤抗凝药物的应用率约34.4%,而我国仅13.5%。很多朋友认为房颤没有不舒服,就不愿冒着出血的风险去抗凝治疗,但没有不舒服不代表没有风险,血栓危害巨大,抗凝迫在眉睫!
七、哪些房颤需要抗凝?
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60%~70%。
我们临床常用CHA2DS2-VASc积分,指导抗凝治疗。
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龄65~74岁分别积1分,既往栓塞史、年龄75岁及以上分别积2分。
总分≥2分的患者,就是脑卒中高危患者,建议抗凝。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
总分等于1分,可抗凝,也可阿司匹林血小板。
零分就可以先不抗凝,先使用阿司匹林。
所以,40岁多岁的人发生房颤,要不要抗凝,我们得具体评分后才能决定!
OK,关于40岁多岁,发现房颤!到底吃不吃抗凝药如何评判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专家建议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