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如何评价《宋史:岳飞传》中岳飞的战绩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如何评价《宋史:岳飞传》中岳飞的战绩的知识,包括专家建议删除岳飞传记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宋史:岳飞传》中岳飞的战绩
谢友邀
早就希望能写一篇这样的答案,还原岳飞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再次感谢朋友
岳飞后期的事迹写过很多,岳飞早期又是什么样子呢?以一件事情为例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
从字面理解,建炎三年元月,岳飞一个人打败了王善、曹成攻击汴京的叛军
曾经有人用这一段文字来说明《宋史.岳飞传》吹岳飞吹得没边了,极不可靠
真相究竟如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
南宋初年,时而兵为寇、时而寇当兵,(其中原因够写一本书),张用、王善是其中较大的两股
宗泽做东京留守时,招降了这两股人马,然而“泽薨数日,将士去者十五”,复为寇盗的就有这两股人马。杜充上任后,复招张用、王善驻守城外,“用屯于京城之南南御园,善屯于京城之东刘家寺”~《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
杜充对二人并不放心,想除掉兵马最盛的张用,并其兵马~《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
张用与王善私下里早已定下攻守同盟
建炎三年元月杜充趁张用军入城领粮时展开攻击,并命岳飞、桑仲、马皋、李宝等人也领兵对张用作战,战况正烈,王善带兵支援张用夹击官军,官军损失惨重,李宝被俘
没有然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
关于此次事件的描述,也在写到李宝被擒时便戛然而止
《要录》中除了张用“有众数万”与《会编》“有众数十万”这个差别外,其他内容都差不多
《要录》在关于张用、王善兵马数目的描述上只有张用有众数万一处,《会编》两处,张用、王善各“有众数十万”。数十万人这个数字与“乘民惊扰,呼而聚之”更相符,错一处比连错两处的机率大得多,《要录》此处记载应该是漏了一个“十”字
我们知道,汴京最后在建炎三年六月杜充主动弃守后丢失,那么,一月的这次互攻事件就以李宝被擒而不了了之了吗?这根本不是张用、王善的风格~这么大块肥肉近在眼前,官军新败,杜充失理在先
汴京是怎样保住的呢?
我在以前的答案中写过,由于秦桧、秦熺、秦埙长期把持修史权,南宋初年很多事都已经失真,其中关于岳飞的事是重灾区之一
秦家失势后,关于岳飞的卷宗又遭受了一次大劫赵构死后,韩世忠、张俊、岳飞都是配享候选人,由于岳飞的理念与南宋朝廷大部分时间对金态度有根本矛盾,岳飞冤案与赵构也有脱离不了的关系,岳飞很早就出了局
武将议配享,除了“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功”
张、韩两家在争配享时,张俊的后人买通史馆官吏,把关于岳飞的卷宗取走藏了起来(这证明什么?无非是此处无白银三百两罢)
种种因素造成岳飞的战绩十分模糊,有的战绩甚至显得十分可笑。例如颖昌大捷,近十万人在战场上你来我往、箭射马踩、挥刀互砍,辛苦了大半天,最后在捷报里只取得杀敌尸横遍野,约五百余人的战果,这个伤亡数字还不如一场严重的演唱会踩踏事故造成的伤亡
幸好,南宋还有很多正直的史官,还有老兵,还有岳珂
~《经进鄂王行实编年》
与《宋史.岳飞》对照,宋史中减省了“杜充拊岳飞曰……”与“领数骑横冲其军……后骑皆死战”这两段记载
从岳珂的描述中我们知道
杜充攻张用失败后退守城内,张用、王善合兵攻打汴京,南薰门告急
杜充派岳飞领小股敢死队出城反冲贼军,引起骚乱,官军大队随即反攻,打退了张用、王善
战后,岳飞由武功郎升为武经大夫
一战连升十五阶,按宋朝武将磨勘制,这一升迁过程需要七十五年
同年,岳飞解柬明县围、擒贼首,仅升一阶;解陈州围、擒贼首,仅升三阶
直观一点~《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职官九等》
守卫汴京之战,岳飞升迁犹如坐火箭,战功之显赫可见一斑
岳珂有没有可能吹牛?
或许岳飞没有说那番话,或许岳飞并不是以“左挟弓矢,右运铁矛”的方式进行战斗,但岳飞在汴京守卫战后连升十五阶毫无疑问,如果连朝廷升职、转官的命令都凭想像写,岳珂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
这一战,岳飞明明是临危受命,因宋史减省,岳飞仿佛变成了一个不知死活的愣头青;明明是身先士卒舍命杀敌,因宋史减省,岳飞被描写成一个神话人物而失真
看书一定要看透
我曾经说过
真实的岳飞比宋史和评书中的岳飞更伟大
岳飞死后,曾经强大的“岳家军”去哪儿了
岳,韩,余三人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岳飞是河北相州汤阴人,“岳家军”也基本都是河北人。河北地区,是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故地。燕赵之人,自古以来就是以“慷慨悲歌,不惜一死”而出名。
大宋帝国时期,河北地区是直面大辽帝国的最前线,因此,此地武风极盛,士兵战斗力强盛。女真入侵后,岳飞组织起一小支义军,保家卫国。不过,由于皇帝无能,岳飞被迫南下,等待机会反攻。
在淮西,岳飞和他的小义军终于站稳脚跟。此时,大宋帝国被迫放松对武将的压制。岳飞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岳飞以收复故土为号召,大量招募河北流民,初步组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河北之民,本来就敢战,能战。之前,之所以无力抵抗,完全是因为无人领导。
在岳飞领导下,河北流民组成的“岳家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岳家军”先是稳定了中部防线,接着收复了邓唐等六州。“岳家军”大力抗金的事迹传到河北,立刻鼓舞了那些不屈的河北人民。一时间,河北大量涌现出抗金义军。
收复邓唐等六州后,岳飞积极准备北伐。准备的同时,岳飞积极联络河北义军。河北义军接到岳飞的联络后,立刻选择接受岳飞的领导,全力配合岳飞。准备妥当后,岳飞全力北伐。
金军主帅金兀术一败再败,完全无力抵抗,准备放弃汴梁,退回燕京。河北义军也全力配合“岳家军”,河北大地上四处烽烟,女真人的统治即将瓦解。就在这时,皇帝赵构强行逼迫岳飞撤军,岳飞被迫同意。
岳飞回到临安后,被冤杀。之后,赵构强行改编“岳家军”。“岳家军”中南方将士被迫接受。“岳家军”中的河北流民,则拒绝接受,他们脱离大宋帝国,返回北方与河北义军一同抗击女真。
为了能与女真议和,赵构无耻的下令放弃北方广大地区,并强行断绝对河北义军与“岳家军”余部的接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河北义军与“岳家军”余部最终失败。
不过,虽然失败,但是,河北义军与“岳家军”余部依然对女真采取不合作态度。不久之后,完颜雍即位,完颜雍全面汉化,使得天下大治。同时,南方的大宋帝国依然醉生梦死,腐朽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河北义军与“岳家军”余部终于放弃抵抗,并归心臣服。
女真汉化不久,女真军队就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偏偏此时,蒙古开始崛起。女真被迫开始重用汉族武装力量。而汉族武装力量里面,只有曾经的河北义军与“岳家军”余部拥有战斗力。
于是,女真贵族被迫册封河北义军首领与“岳家军”余部首领为公爵,并大量分封,史称“封建九公”。因为对大宋帝国彻底失望,加上金世宗时期已经归心,又因为女真贵族以诚相待。所以,曾经的河北义军与曾经的“岳家军”开始全力为女真“狼主”与蒙古铁骑死战。
虽然“封建九公”全力以赴,为女真“狼主”死战。不过,依然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最终,女真“狼主”在蒙古与大宋帝国的夹击下败亡。在曾经的“河北义军”曾经的“岳家军”庇护下苟延残喘的女真“狼主”曾经的“河北义军”与曾经的“岳家军”也没有辜负“狼主”对他们的期望,坚持到最后一刻,被蒙古铁骑彻底击败。
岳家军
当时诸军多以主将姓氏称某家,如韩世忠部称韩家,张俊部称张家。
岳家军
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南宋时起义军蜂拥而起,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飞
(岳飞虽然级别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间威望很高,否则就不会直到今天知名度还这么高了)。然后那些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就自称为岳家军,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而且岳飞武功高强,在金兵中也颇有名声,岳家军的称呼常常出现在两军对垒自报家门时,可以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所以岳家军只是口头的称呼,并不是一个编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会出现的。不过岳家军的称呼被皇帝听说可能是他害死岳飞的原因之一。在岳飞死后岳家军并没有就地解散首先,岳家军其实是民间的叫法,官方是没有这个叫法的。其次,岳家军本身其实由三大部分组成,最核心的是所谓“背嵬军”,这是岳飞亲自组建的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所谓踏白、游奕两支骑兵也是背嵬军的组成部分)及其辅助步兵;剩下的是招降的民间起义军,还有就是北方降将及其部队。你所说的解散,解散的主要是后两者。岳飞死后,帐下名将傅选还担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背嵬军统制”呢。岳飞是历史上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当然岳飞也是一个杯具,岳飞被害无疑是让人非常痛惜,而岳飞死后,岳飞的一些忠心手下同样也有不得善终。后来者只关注到岳飞之死,却鲜少有人关注岳家军的结局。那么岳飞死后岳家军的结局如何?手下的一些大将又是怎样的下场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岳飞死后的岳家军结局如何?
岳飞死后,很多人当心岳家军会被派上战场战死,但是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这支部队自从岳飞被害后,战斗力锐减,原因在于秦桧破坏国防,以至于到孝宗朝京湖之地的部队从十来万锐减至五六万人。
岳飞手下的大将们是什么结局呢?
张宪与岳云:在岳飞死的当天,其子岳云和张宪也被当街斩首;
牛皋:在岳飞死后第五年,牛皋被张俊他女婿毒死;
王贵:在岳飞死后,王贵离开岳家军去了福建任职,基本等于退养,八年后去世;
徐庆:徐庆被迫离开岳家军之后,到地方任职以后不知所踪;
董先:被打捞到御前干了几年后又调回鄂州任职,最后善终在鄂州;
幕僚:不是编管就是流放,相当一批没等到平反就死在流放地了;
胡闳休:也许是精神真的受挫,装疯装了几年后去世;
李道:在岳家军部将里,结局最好的估计就是李道了,之前屡战屡败,归了岳飞以后也混的人模人样,后来长期驻守襄阳属于后方干活的。岳飞死后他也没受牵连,再后来闺女李凤娘不知道沾没沾岳飞部将后人的光,被岳飞的粉丝宋孝宗挑去当儿媳妇了。升格成皇后以后权势熏天,皇帝都怕,李道又是加封又是赏赐的安享晚年。
史书上记载的,就是真的吗
马未都经常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确实!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史书毕竟也是人写的,而历史大多是后世写前世当朝写前朝!难免会受个人感情及朝廷政治需要的影响!
我觉得读历史有三个必备的因素
第一
存疑不存惑
无论哪本史书任何史实我们都是可以问一句,也应该问一句真的吗?这就是存疑!但既然存疑那就应该去客观证明,而不可凭个人喜好甚至直觉去定论,甚至更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人一旦刻意就会很容易犯错,要推翻一个说法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证据去证明否则只会落个一知半解有失偏颇!
第二
证有不证无!
!读史书我们可以怀疑驳斥推翻只要有证据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唯一不可以的就是‘这事儿不可能’或者‘根本不存在’
要知道我们研究历史最主要的两个途径就是史书和实物!而获得实物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考古!即使现在铁证如山的历史事件,没准哪天挖出来个墓碑,刨出来个竹简一两句话就把这事儿推翻了!又没准儿挖出来个夜壶,都可能牵扯出另一段历史!.
第三
看史不听史!
当然这句话不是说不能听别人讲,相反要想研究历史必须要多听各家言论尤其是一些权威大师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是必须要多听多问的!但
更重要的是看,因为历史观的形成是需要积累的但如果只听别人说而自己不去看那最后形成的也只能是别人的观念,最后落个萧规曹随就有些可惜了!
岳飞为昏庸无能的皇帝卖命值得吗对此你怎么看
谢小蜜邀
1.馀烈遗风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大举南征,六月,金主完颜亮亲督大军渡淮,命工部尚书苏保衡率水师由海道直趋临安,命尚书左丞刘萼率军进逼荆襄
南宋遭遇到一场自绍兴年到宋蒙战争前最大的灭国危机
~《宋史.卷三百七十.李宝》
赵构紧急启用原岳飞麾下被雪藏了二十年的将领李宝,出征前的奏对让赵构傻了眼,继而悲喜交加
题外:
第二次宋金讲和后,南宋军额和军费开支不降反增,然而
宰相秦桧一贯“喜赃吏,恶廉士”,在军队中“其任将帅,必选奴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李心传据《林泉野记》与《中兴遗史》并修
“为将帅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拊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翰林学士兼权吏部尚书.何溥奏议
令赵构绝望的是,担负阻截金军水师于海上的南宋浙西水师仅有一百二十条小船和三千民兵;令赵构欣喜的是,在这种情形下,李宝以国事为重,慨然出征
李宝率军在胶西大败金军,断了完颜亮由海路直扑临安的念想,班师奏捷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百九十九》
赵构叹道,启用李宝后,收到朝臣说李宝此去必定投敌的谤书能装满一箩筐
赵构在他当皇帝的末期,面临灭顶之灾时,终于学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奖谕李宝时,不知道赵构会不会想起“征讨出师,慷慨勇往”,“与将校语,必勉忠孝节义,士皆愿效死力”的岳飞
金军刘萼部在荆襄也踢到了铁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
没有岳飞、遭受过刻意削弱、逐渐老去的荆襄宋军战斗力虽然下降了不少,在国难之际仍迸发出超越其本身能力的勇气。例如,蔡州城破后仍顽强地与金军展开巷战,并最终击退了金军,保住了蔡州
不知道在发这道奖谕荆襄将士的诏书时,赵构会不会想起“事上以忠,御众有法,屡立功效,不自矜夸,馀烈遗风至今不泯”的岳飞
值得提出的是,绍兴三十一年十月,赵构下诏,解除了岳飞家属编管,为孝宗替岳飞全面平反开了个口子
2.反击困境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四处碰壁的金主完颜亮被弑,宋军趁胜反击,最多时收复了十几个州郡,然而,宋军这仗是真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李显忠部缺少冬衣,淮西又被战争破坏成一片废墟,只好退往建康
“是日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引兵还建康,淮西兵火之余无庐舍,天大寒多雪,士卒暴露,有堕指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六》.绍兴三十二年春正月己卯
宋金全面开战一百多天后,在陕西作战的吴璘部粮饷奇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七》.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庚子
收复宁河寨的宋军士兵得到的赏钱仅十几文,而当时一个馒头的价格为几十文。两宋实行募兵制,忠义之外,士兵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养家糊口
这半年来,吴璘部花了多少钱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
总领四川财赋王之望说,川陕二十年的“纤微积累”和朝廷划拨的钱共一千多万缗,已经用得“所存无几”
几天后,赵构下诏,拨给川陕军中激赏钱二十万缗
看来,赵构是真没钱
3.钱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绍兴三十一年冬十月癸丑
李心传说,当时南宋朝廷岁入六千余缗,其中一半被赵构纳入了内库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绍兴三十二年四月己巳
吴芾说,农赋收入将近五千万缗(加上其它差不多总收入也是六千余万缗),一半被赵构纳入内库,其用途、账目不明
议和二十年来,百姓已是榨无可榨
当然,这事其它佐证很多,比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
赵构每年纳入内库的钱约三千余万缗,议和二十年,如果没有乱花的话,理论上南宋内帑应有六亿缗钱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赵构都是个穷鬼
4.银钱去哪?
我们知道,南宋每年要向金国纳贡二十五万两白银和二十五万匹绢
北宋最高年产银不到二十二万两,失去陕西产银地后,南宋产银量大幅减少,朝廷能收到的银自然也更少~《宋史.食货.下一》
赵构时期,银子都入了内藏库,在三司帐面“银无额”
如果以度宗咸淳年间为例,南宋朝廷收入银仅十六万多两,绢七十三万多匹;就算南宋自己一两银子不用,纳贡都还缺额八万多两,绢的三分之一左右要缴纳给金国
南宋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宋金贸易换回白银来解决缺银的问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百九十九》绍兴三十二年四月癸酉
要想获得足够的白银,南宋只能货赂厚结北使,才能与金人交易,这种卑躬屈膝的所谓贸易注定是不平等的,想从金人手上赚钱,恐怕是想多了
然而,日深月久,清高的南宋读书人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绍兴二十五年三月庚辰
(此时秦桧还活着)
既不能裁减军队和官吏,又要保证赵构、秦桧、张俊等人的生活品味,还要保质保量完成对金缴贡,南宋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对内压榨
为了粉饰太平,南宋一边宣布减免某些根本就收不上来的税赋,一边严令地方官按时足额完成缴纳任务。这就造成在征收时,朝廷和地方官府甚至不惜采用诈骗手段
~《宋史.卷六十七.五行.五.土》
除了自然灾害外,南宋还有很多莫明其妙的饥荒,宋史对此有解释
“盖自秦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故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
对民间的疯狂压榨使南宋进一步丧失了战争潜力,也为孝宗隆兴北伐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锅的确不能让秦桧一个人背:
秦桧死于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离宋金再度撕破脸皮全面开战还有六年,赵构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秦桧造成的破坏,至少不会连半年都无法支撑。要知道,张浚、赵鼎、朱胜非等人在绍兴初年也就仅用了三年时间便“人号小元祐”
绍兴十年六月到十一年三月的宋金战争中,南宋都没有这样狼狈过
军费开支一直占两宋财政支出大头,例如
自来天下货财所入,十中八、九赡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四》仁宗宝元年.富弼上书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蔡忠惠公文集.卷十八.国论要目.强兵》
养兵的确费钱,但两宋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收复故疆,要养兵也是南北一起养,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金国直到灭亡都没有彻底摆脱奴隶制,南宋再腐朽,它在制度上也比金国先进,有更多的人身自由。保卫南宋,也是保卫当时的先进的生产制度
在君国一体的时代,忠于国的直观表现就是忠于君
岳飞在荆襄垦屯,接纳归正人,予以土地和耕牛等生产资料,也是给了这些受不了金人压迫的北方人民生的希望
“公之大名大节大勋烈,赫赫在人耳目,青天白日,其谁不知?”~《忠愍谥议》
岳飞或许根本没有去想值不值,在他心中,思考的只是怎样去做的问题
关于如何评价《宋史:岳飞传》中岳飞的战绩和专家建议删除岳飞传记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