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如何破局(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

你记忆中的学校可能没了 德化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学校该何去何从

大家好,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如何破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教师的流失的解决办法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如何破局
  2. 班级学生流失教师是怎样沟通的
  3. 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的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师留在农村呢

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如何破局

这局难破!我就是一乡镇中心校校长,很是无奈!

我乡有一所中学,15、16年学生1200左右,现在700多,每年减一个班;我乡有五所完小,原五所小学每年一年级招生400左右,现在只有200多,有几所片校,一年级只收到17或18个学生,预言:要不了五年,全乡仅有的一所中学有生400左右,几所片校小学,可能合并取缔,全乡还存一所小学,就阿弥陀佛了。

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极有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等四、五、六年级学生全部毕业的三年后,一、二、三年级学生人数也像现在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到一个学校只有二三十个学生时,就该关门歇业了。

有人把乡村学生少,认为是教学质量差的原因,这是不符实际的。

其实生源变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现在的家长大多是八零末,九零版,独生或二孩多,现生育群体,已没有多生多育的观念,人口出生率低也是普遍现象,出生总数少,读书人就少了。

二、涌进城镇务。年轻家长们要挣钱养家,大多往城市奔,加上城镇化建设,家长们进城务工人随即把孩子带进城,子女就在城镇就读。

三、政策使然:异地扶贫搬迁。2015年起,乡村贫困户享受了扶贫搬迁政策,家搬到了县城小区,孩子自然就到城镇读书去了。

四、收入增加,富裕了就进城安家。我所在的乡镇,属于无烟煤矿区,当地群众除外出打工“混”得不错外,就在当地矿上上班,收入稳定,基本小康,家家都有车,有钱就买房,房买在县城,然后就举家搬迁了。

五、现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只负责把孩子养大,在教育上不太重视,完全靠“自觉”或“自生自灭”。现在的家长,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都想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镇学校送,即使没有房,租房都要送,他们认为:毕竟城镇学校的教育资源远胜农村学校。

六、这几年县城学校往乡下“挖”(考调)老师也是原因之一。我所在的乡镇,三年来考调入城的年轻教师五十人之多,可以办一所中小型学校了,家长们认为,好老师走了,孩子也得走!

这种农村生源“入城”现象已成国内“共性”,不知该忧还是该喜,这种“局”是破好还是“立”好,亲爱的网友们,您们怎么看?

班级学生流失教师是怎样沟通的

班里学生流失,老师应该首先找家长沟通,并且向家长保证,要继续钻研,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保证把把学生的水平再提高,并且一定要付诸实践……

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近日,中国教育报收到一封来自湖南武冈的读者来信。来信说,一所只有30多名教师的农村初中,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了9名年轻的优秀教师,12名班主任一下子少了5名,其中初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教师全部被选拔走了。因为新教师一时难以到位,整个学校的教学陷入瘫痪,也让校长十分纠结——乡村中学竟然成了城市学校的“育师场”,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进城教师、农村校长、教育部门,试图揭开现象背后的问题。

进城教师有苦衷:因各种原因“逃离”乡村

彭雅(化名)把自己的从教路比作“回形针”。

2005年,这位湖南常德的姑娘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到常德,在一所高中做了代课教师,一做就是4年,“并慢慢喜欢上了教师工作”。但没有编制,她逐渐感到被边缘化,于是决心考编。

2009年8月,彭雅考上了编制,被安排到一所乡镇学校教小学一年级语文。孩子们很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每次回城,孩子们都会送她到校门口,每周一,他们就会睁大眼睛在校门口等她,然后跟着她一路到教室,边走边喊:“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

这种日子让彭雅很满足,但一件事却改变了她。

一天,彭雅参与的一个教研项目的课题组负责老师打来电话,问她的课题报告相关章节准备得怎样了。彭雅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报告还没写完,要上的公开课也还没有准备。可是在当时,她没地方上信息技术课。

那个晚上,彭雅陷入了深思:“想了想这阶段的工作,好像不是我干的。”她说,应该是带信息技术课,可在这里连计算机都摸不到。以前,她还经常发表专业论文,参加一些信息技术的教研活动,或者上公开课、比武课,可到了乡镇学校,“这一切好像都与我没关系了,我个人也停止了进步”。

彭雅告诉记者,那一刻她感到了一种无助与恐慌,决定不能让自己的专业生命就这样终止。

加上那时彭雅租住在学校所在小镇上,吃饭也成了问题,“镇上的快餐店基本都吃过,但常年吃快餐店,都快厌食了”。后来,她怀孕了,吃成了更大问题。由于妊娠反应强烈,她有时一天粒米未进。

在这种情况下,彭雅又决定考进城去,“我不能被‘OUT(淘汰)’,我是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我得找回我的圈子;我孕育着生命,我得对他负责,不能让他因为我而营养不良”。第二年春天,刚好一所城郊中学缺信息技术教师,彭雅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努力与准备,最终如愿调入。

彭雅告诉记者,一到新学校,老师们全部用多媒体上课。在信息课上,她带学生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他们的家,“学生们的惊奇与兴奋无以言表,这时,才感觉自己像从小鱼缸游到了大鱼缸”。

与彭雅有类似人生轨迹的还有湖南某县一中的曾老师。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某乡镇校,拿着每年2.4万元左右的收入认真工作,“但一年多后,渐渐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开始变化了,想找人一起探讨教学,总感觉机会不多”。再加上周围不少闲言碎语,“男的教书有什么用”“在乡里,书教得好有什么用”,这些话深深地刺激了曾老师,最终他找到机会考进了城区学校。

记者在一个教师交流群里作了一个小调查,立即有10余名教师表示自己是从农村走进县城的。常德一位小学副校长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从农村进城的有近20名。

不少进城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当中一部分是主动进城的,因为房子在城里或是家属在城里,或是年轻的,希望改变下一代命运,想尽办法进城;一部分是被动进城,因为孩子要上学,希望孩子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老人年纪大了希望能尽一份孝心;还有一部分,正在想办法进城,他们渴望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有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城里,有太多他们想要的。

农村校长很焦虑:没有优秀教师怎么搞好教学

每到开学,41岁的黄校长就很急,他急的不是学生多少没来,而是教师的任课安排。作为湖南西北部某县乡镇中学校长,他要负责整个乡镇各中小学教师的调配和人员安排。

但现状却是,不仅村小缺教师,就连镇中学本部都缺教师。有些初中的科目已经到了几乎无专任教师上课的地步,最后的办法是某些教师临时“改行”,以解燃眉之急。而对于村小,只得聘请代课教师,2013年,该镇聘请了6名临时代课教师,2014年,聘请了15名临时代课教师。

是该镇中学教师数量不足吗?不是,按照师生配备比,县教育局给该镇核定的教师基本合理,作为校长,为什么还会觉得缺教师呢?

黄校长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骨干教师,原有的教学骨干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动用关系调入城区,有的“停薪留职”后被招聘到私立学校任教。如该校一位王姓女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强,是镇里的教学能手,2007年“停薪留职”后,现任教于株洲某私立学校,年薪近10万元。学校的王老师、朱老师、李老师等女教师,多次参加县、市级教学比武,获一等奖,属镇里年轻教师的佼佼者,现均已在深圳、广州等地应聘。二是现在学校数理化教师奇缺,原有的专任教师因为退休、外调等原因流失了。新增教师存在人数少、专业不对口等问题,迫不得已,不得不让部分文科教师改教理科。

黄校长认为,乡镇中学教师流失,主要存在三个原因:一是乡村教师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一般,教师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留不住人;二是农村教师在城里买房子的多,尤其是乡镇教师在县城买房的多,上下班不方便;三是近年来新聘教师补充数不足,例如某县2014年计划新招聘中小学教师80人,结果因为报名人数不足被迫减少计划,实际只招聘了38人。

为解决部分乡镇中学的师资问题,该县教育局采取多口支教的办法,给城区各中小学校分配支教指标,轮流派人下乡,但这些只是杯水车薪。

黄校长无奈地说,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加强辖区内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其工作的核心,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师资力量作为保障,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施,没有优秀的教育师资也难以将质量提上来。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城镇聚集,农村教师流失日益严峻,像黄校长这样发愁的校长,不在少数。湖南怀化市一位乡镇校长告诉记者,近3年,他们学校就流失了21名骨干教师。湖南益阳市一位农村中心校工会主席说,他们学校每年流失人数都在10名左右,“来一批走一批”,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

不少农村学校校长呼吁,上级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实际困难,提升教师职业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农村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育局长很为难:拿什么留住优秀的教师

发愁的不仅是乡镇学校校长,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教育部门。2014年秋季开学,湖南某县教育局长就碰到好几件头疼的事。

几所学校校长向他诉苦:一中的年轻教师暑假扎堆参加省、市高一级学校的招聘考试,考上了10多名,这几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一下子就流失了“半壁江山”。而该县第八中学校长直到开学两个月了,还在向县教育局打报告申请调入1名教师,因为教师流失严重,导致学校有些科目无人上课,有的教师一人兼两人的课时任务,任务最重的每周达30个课时。

据该县教育局人事股统计,仅2014年暑假,该县就向其他省市外调教师48名,全部是各学校的骨干。

这位教育局长说,2005年以前流行“孔雀东南飞”,优质师资主要是往广东等沿海城市流失,但外调教师总数相对不多,并没有影响本地教育的发展;近两年,由于农村教师外流严重,县教育局下文规定,县城3年内不得新进教师。但没想到,近几年随着城区“大班额”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城市新建了不少学校,而这些新建学校主要是公开招聘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办教师,造成每到新学期开学,一些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就被挖走。有校长无奈地说,农村学校就是培养优秀师资的“摇篮”,分下来的年轻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能独当一面了,就很难留得住了。

“深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农村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基础条件较差,职称评聘及评先评优机会少,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不强等。”该教育局人事股一位干部说,在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村小,办学条件较差,生源少,教师很少有机会评先评优评职称。普通的农村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能评上中级已经很不错了,鲜有普通农村教师评上高级职称的。加之农村空心化严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把孩子带到城区就学,甚至从小学起就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留在农村的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外出打工,只剩祖辈带孩子在家。农村被整个社会边缘化,农村教师也遭受此冷落境遇,对职业认同感不强,不能安心在农村任教。一些教学骨干频频流向城市,另外一些选择考公务员或转行等。

近年来,针对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现象,该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矛盾。一是努力提高偏远学校教师待遇。从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落实偏远学校教师特殊津贴,教师按学校地理位置,每人每月享受300到500元的特殊津贴。二是加快教师住房改造步伐。近两年共建教师公租房、廉租房项目40多个,解决教师住房3000多套,使农村教师能以校为家,安居乐业。三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向外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补充特岗教师、选拔优秀初中生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四是创新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助教,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校”等活动。

然而,这一系列举措只能缓解当前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这位教育局长呼吁:“只有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农村教师待遇远远高于城区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流失的问题。”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的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师留在农村呢

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虽然较早几年有不少的提升,但是依然赶不上物价的提升速度,就那每月几个死工资别说城里人看不起,就连农村外出打工的小青年都看不起。我是农村一小学教师,三十多年教龄,中级八档,每月到手5000元,虽不是最高,也是中上了。每年也就六万多点(包括绩效)春节打工的小青年(曾经的学生)听到这样的收入,说打就也不敢相信。在外开店做生意的学生说还不到他一个月的收入。以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都是骗人的。还有教师扶贫,到大队部,村干部都不带搭理的,而乡财政,或其它单位的帮扶人员,村干部都是笑脸相迎,热情的很。还有人唱高调,说教师就应该安贫乐教,在这经济社会里人们看重的是钱,是收入。自古人们笑贫不笑娼。没有高收入谁也看不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就在人们的鄙视中消磨怠尽,人们也不重视小孩子的学习,认为无用,教师的说教苍白无力,要想通过上学成才真的很难。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如何破局和教师的流失的解决办法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晋城一村委给教育局写了这样一封信 信件内容曝光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1/8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