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解决军队吃空饷问题的(古代打仗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重拳严查 吃空饷 公职人员降级未降待遇也算 吃空饷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古代是如何解决军队吃空饷问题的这个问题,古代军粮不足的解决办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的军粮都有什么
  2. 军粮过期怎么处理
  3. 古代是如何解决军队吃空饷问题的
  4. 清朝军队打仗,军粮一般吃什么因季节和地域而不同吗

古代的军粮都有什么

古代的军粮大体分为:玉米,高粱

,小米。当时大米尚未推广普及,

大部分军粮分为随军半成品粮和成品粮。古代战争基本上执行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粮过期怎么处理

军粮过期就不要吃了

当军粮过了保质日期,虽不一定会变坏,但也不够新鲜,也不宜食用,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军粮只是超过保质期,尽管不一定出问题,但出事的比例提高了。例如保质期内是万分之一的机会,那么过了保质期则可能是百分之一了。据专家介绍,过期食品可能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食用后会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传染病;另一方面,过期的食品还会可引起化学变化,食用后可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中毒。

古代是如何解决军队吃空饷问题的

什么是吃空饷

“饷”是指部队的薪水,吃空饷”是指武将通过虚构的士兵名单骗取军饷,从而中饱私囊。比如1万人的部队实际只有7000人,剩下3000人都是名字,这些名字是用来领朝廷的军饷的。也就是7000人领了1万人的薪水。

吃空饷对于军队造成很大的问题。比某部队出城迎战,听说五千敌军来袭,便点兵八千兵马前去迎战。可上了沙场,却发现八千兵马是兵籍名单上的数量,其中空额很多,实际只有四千多实际士兵,再去掉其中老弱病残的,就只剩下不到三千。这个战怎么打得赢?

为什么军队要吃空饷

朝廷的俸禄满足不了军队的胃口,军队日常运营需要费用、打仗士兵需要抚恤、将军们要富贵.....,朝廷能给的又有限,军队为了创收,吃空饷就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那么朝廷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北宋神宗就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改变军事制度解决吃空饷问题。

宋神宗熙宁五年颁布新法,改革军事制度,其中有个法正好是针对“吃空饷”的。

新法将原先士兵六十岁退役改为五十岁必须退役,这样强制淘汰一部分老弱士兵,其中就不乏“吃空饷”的名额。并按禁军马军一营300人、步军一营400人的编制进行军队合并。厢军按每指挥不超过500人进行裁并。另外检测士兵的作战能力,若禁军士兵测试不合格则降为厢军,厢军士兵不合格者强制退役。这样就挤出大量空额,杜绝冒名顶替者。

神宗通过裁兵法,将原先全国禁军人数七八十万人缩编到五十七万人,厢军缩编为二十三万人。军队总数由宋英宗治平元年的一百一十八万人,缩编到了八十万人,裁兵三十八万,其中大部分都是“空饷”,这次变法给朝廷每年节省下了一千三百多万贯军费,相当于“澶渊之盟“宋付给辽国岁币的44倍。记载原文如下:

“七月,手诏:「拣诸路小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以为大分,五十已上愿为民者听。」旧制,兵至六十一始免,犹不即许。至是免为民者甚众,冗兵由是大省。”

——元脱脱《宋史》

对本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赵宋春秋,文章中有专门有长文解释”吃空饷“的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赵宋春秋,喜欢本文的朋友请点赞,转发加关注,谢谢!

清朝军队打仗,军粮一般吃什么因季节和地域而不同吗

清朝军队的后勤供给其实和以前的朝代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吃饱肚子。

清军的一日三餐主要食物是小米、大米和玉米面、高粱面。北方的兵勇吃的最多的是玉米面和小米、黍米,高粱;南方的士兵吃的主要是大米。当然西藏的吃的就是青稞了。

吃的蔬菜还行,土豆较多,一年几乎吃不上肉。有一些地方的兵勇可以自己种地,伙食相对好点。一般来说白面很难吃到,在重大节日有机会吃上一顿,其他时候就别想了。

不过清军的军饷还行,一般一个月可以挣一个大洋甚至两个大洋。完全能养活一家三口或四口。当然水平不高,吃的锅贴饼子配稀饭。

所以说清朝的军队伙食是比较现在还是差很多了。和以前相比差不多。具体原因就是。

生产力低下,一方面地里长不出来,一方面即使小麦很多,也很难快速磨出白面来。所以说生产力决定了生活水平。

OK,关于古代是如何解决军队吃空饷问题的和古代军粮不足的解决办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狠刹 吃空饷 ,清退更要清算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1/8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