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知道的都是三国历史专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三国演义的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2.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
  3. 中国军阀混战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4. 三国冷知识好看吗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1)刘禅在位时间非常长。

中国有几百个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大概60个左右,而刘禅在位时间挤进前十名了。

刘禅在位长达41年,让人惊奇的是蜀汉没有皇室内斗,总体来说政治局势非常稳定,内部没有流血权斗,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忠贞之士,这和同时期的江东孙吴政权形成了完全相反的鲜明对比。

(2)曹丕上位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

中国历朝历代,皇权争夺,同室操戈的不在少数,但是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这是一个非常少见难得的情况。

在这一点上,曹丕做得很不错。

(3)东吴立国最晚,灭亡最晚,西晋建立了,它还没灭亡。

三国里,曹操没有做过皇帝,曹丕最先称帝,次年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曹丕称帝的九年之后才称帝。

西晋在265年建立,东吴直到280年才灭亡,也就是说,东吴和西晋并存了15年。

(4)三国人物年龄最让人惊奇。

如果把三国风云人物也按照世代划分的话,那么:

40世代:刘表,贾诩。

50世代:曹操,孙坚,吕布,袁绍

60世代:刘备

70世代:郭嘉,诸葛瑾,鲁肃,周瑜,杨修,孙策,马超,吕蒙,司马懿,庞统

80世代:汉献帝,诸葛亮,孙权,陆逊,曹丕

新00世代:曹叡,刘禅

新10世代:司马昭

原来,吕布不是帅小伙,而是和曹操同一个世代的;

三国风云人物,明星集中在70世代和80世代;

郭嘉,周瑜,孙策,鲁肃,马超,司马懿,庞统年龄差不多;

汉献帝,诸葛亮同年出生;

诸葛亮比孙权只大一岁;

刘备比曹丕大了26岁,但是他俩的儿子,接班人只相差一岁。

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

这个问题提的很随便,但是背后牵涉的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的是中国通用语言的产生和流变的范畴。

今天的中国依旧广泛的存在着方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但是天各一方的异乡人能够聚集在一起共事交流,都是因为有共同的交流工具,普通话的存在。

古代也是一样的道理。

夏商周时期存在着大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语言不通是一个很广泛的现象,所以在《礼记》里面就提到“五方之民,语言不通”的问题,在《左传》里面也说到那些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

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言语不达。

最后能够形成统一和交流,最早要归功于周王朝的文化统一工作。周王朝以大篆的形式初步统一了文字,在语言方面推行周王室的语言。后来这个规范的语言系统被称之为“雅言”。方言之外,推行雅言,雅言成为各地上层社会交流的语言工具,那些各地诸侯结盟朝见周天子的时候,必须要用雅言交流才能知道彼此要表达的意思。

春秋时期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更是要依靠雅言才能给大家传道受业解惑。《论语》里面就说: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不然的话,说着山东方言的孔子,看见说着苏州常熟方言的子游,那岂不是大眼瞪小眼,干瞪眼吗。

但是语言的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周王室推行以自己语言为主体的雅言,当他们对诸侯的约束力足够强的时候比较好办,到了周王室衰落之后,雅言的推广自然显得更加困难。《尹文子》里面就讲了一个搞笑的故事:郑国人把没有雕琢的玉石叫做璞,我们现代人也是这么用的。可是天子脚下的周人,却把死老鼠叫做璞。后来郑国人到了周城买璞,周人很奇怪,说这家伙可别是个傻子吧,随后拎出来一只死老鼠,把郑国商人当场吓尿。

郑人买璞,而周人出鼠,郑人咄咄而避。

但是随着秦朝和汉朝一统天下时代的到来,文字统一彻底完成,语言方面虽然还是各地存在方言,但是在规范交流语言上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汉末年,大学者扬雄就撰写了著名的语言学著作《方言》,对当时存在的各地方言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在解释这些南腔北调的方言的时候,扬雄使用的工具就是“通语”,在这部著作里,除了“通语”还有“通话”“凡语”或者“通名”等称谓的,就是各地通用的,可以解释各地方言的“通用规范语”。

举个栗子,用一个词表示把食物煮好,秦晋地区叫腼,徐州扬州之间叫饪;嵩岳到陈颍之间叫亨;赵魏之地,火烧熟叫烂,气蒸熟叫糦。那么用通话来解释所有这些方言,就一个字儿:熟!

是不是特别的爽!

由于秦晋地区从周朝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朝汉朝,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当时的规范话就以秦晋方言为主体。这个规律一直延续到后来,所以秦汉时期的关中话,唐朝的长安话,宋朝的汴梁话,一直到元明清时期的北京话,都是风行一时的规范通话。

有意思的,推广古代“普通话”最卖力的两个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大力强制性推广“天下通语”,就连蒙古族儿童如果学不会“中原正音”都要挨罚被揍屁股

。到了清朝的时候,那就更加严重了,各地都建立了推广规范化的“正音书院”,让官话成为老百姓的通用语言。后来还加了一条规定,俞正燮在《癸巳存稿》里面提到,雍正六年的时候,因为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南方官员说不好官话,给政府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官员建议,以八年为期限,如果读书人不会讲官话,不管你是童生,秀才,监生还是举人,一律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拿今天的话来说,不会说普通话,不允许报考公务员!

这一招可太狠了!古代中国人的主要前途就是: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如果不会说官话就别想当官发财,那还了得。所以说清朝人推广规范化是最卖力的。

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还出现过一个闹剧,在维新运动期间,有人建议设立三种标准语,分别是北京话、南京话和汉口话。后来因为后面两种方言的影响力不够才被迫取消,不然的话今天可就要热闹了。也不知道是谁脑袋发热提出这种馊主意。

所以说,三国时期尽管英雄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大家都学会了统一的通话官话,语言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背后互相骂人的时候也许还是要使用方言的。

中国军阀混战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蜀汉名将赵云的青釭(罡)宝剑是国民革命军41军的“镇军之宝”,由少校衔的背剑官、仪表堂堂的孙长胜背负,作为全军行军作战时的先锋仪仗。军长大人曾六次改換门庭;在参加有宋子文、张作良、张作相、朱庆澜、冯庸、汤玉麟等方面大员参加的酒宴上,不识一字的军长大人闹出笑话。他用惊天手段得到的横财,一部分却是用于支付编遣回家弟兄们的路费。他被刺客连开七枪而不死,当解放大军兵临汤阴城下,刘伯承司令员向他书面劝降,他竟然敢作如是答......,他就是盗墓将军一一孙殿英!

?少校军衔的背剑官“夏侯恩”

1933年热河抗战爆发,2月23日,日军三路进攻开鲁、北票、朝阳、凌源,汤玉麟的部队一触即溃,张作相、万福麟拼命反攻,无法挡住敌军,承德、赤峰失陷,双方对峙于长城,只有孙殿英的41军有较好表现,他亲率主力在一线的林西、经棚(均为赤峰地区所辖)和日军硬拚,战況惨烈,对于骄横的日本骑兵来说,嚣张跋扈的气焰遭到打击。孙部后来奉命撤到察哈尔省之柴沟堡。

由于“塘沽协定”的签订,该地区不允许驻军,孙殿英被国民政府委为甘宁青三省屯垦督办,接到委任状的孙殿英欣喜若狂,军中鼓角齐鸣、军旗飞扬,征用的大车几百辆,浩荡西行,部队前锋仪仗队由“背剑官”骑着青鬃卷毛马前导。

原来孙殿英藏有宝剑一口,长三尺余,寒气逼人,古色古香,配上綠色鲨鱼皮鞘,剑把悬双股金黄色丝绦尺余。孙殿英礼请几位鉴宝名家考证,众口一致认为是三国蜀汉大将赵云的“青釭剑”(本文作青罡剑称)。

孙殿英崇拜赵云、岳飞,最喜欢看的戏剧就是京剧巜长坂坡》,在曹操身边就有一个背剑郎官夏侯恩,眼鼻之间抹有一小块白粉,小丑角色。他的出场道白也有意思:“眼睛不住蹦蹦跳,脖子痒痒要挨刀。”话音刚落,赵子龙单骑拍马赶到,迎面一枪挑于马下,一个俯身夺得此剑。

既有专家鉴定,此剑的确是削金断铁,吹毛即飞,孙殿英视若生命,无论驻扎何处,这把宝剑便托放在特制剑架上,配以令箭三支,供在卧室香案,视若神器。

为此,特设背剑官一名,级同少校,犹如旧时的掌旗亲兵一样,所以选择身材魁梧,五官端正,名字吉祥的人担任,恰好队伍中有一个叫孙长胜的士兵挑选上了。

行军时,由孙长胜背剑骑马导行,驻扎时由他亲奉剑架,熟悉这个典故的兵士们都戏称他为“夏侯将军。”

?六姓“家奴”

孙殿英没有被张学良收留之前,他一共跟了六个主人,分别是:

一,“毅军”姜桂题麾下充任号兵,民初共和时已经是少校连长。

二,“镇嵩军”憨玉琨扩充队伍时,孙殿英为其手下旅长。

三,一九二四年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孙岳部,任旅长。

四,一九二五年褚玉璞继任直督,孙殿英编为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军长。

五,冯玉祥的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收编孙殿英为陆军第十二军军长。

六,东北没有易帜时,北伐军打到山海关告一段落,孙部此时驻扎在北平东北蓟县和遵化一带,这里的马兰峪葬有清代五帝、四后,称为东陵。一九二八年奉命由军改编为一个旅,孙部原有三个师,另外两个师长是谭温江和柴云升,由于吃粮的人太多,谭、柴打起了盗墓的主意,用以解决粮晌问题,孙殿英默许同意。通过这笔横财,用一部分支付了编遣士兵的费用。一九三O年张学良驻北平,不知道通过什么神操作,报请中樞,给予孙殿英陆军41军、宋哲元29军、孙连仲30军的番号。

?孙军长不识字的笑话

1933年元月,宋子文、张学良、张作相、朱庆澜、冯庸、汤玉麟、孙殿英齐聚热河,密商抗敌战略战术。

上面的图片就是这次聚会的合照。接风洗尘的宴席设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上述大员坐在一桌,按照礼节,互相谦让点菜,每个人都点了二、三个菜后,轮到孙殿英点菜,他又不识字,但又不能不点,只有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菜牌看了又看,只有点着最后一行字说:“给我来这个。”

北方菜牌的最后一行字是:“小费加一”,酒楼菜牌的格式如此,堂倌也不识字,于是说:“您再点一样吧,这个是“小费加一”,孙殿英冷汗微冒,一横眼睛:“好哇,俺就喜欢这个“烧烩甲鱼”,各位大员掩口失笑。

他初入军营当号兵时,总是把自己顶头上司“姜桂题”三个字认成“要挂麵”,“将“傳達室”认成“傅莲宝”。

?孙殿英骄横跋扈的末日

解放战争时期,孙殿英收拾残部退守河南汤阴县,这是南宋精忠岳飞的故里,并有祠墓,垂范千秋。孙殿英驻在该县后,恭瞻岳庙,执礼如仪。

一九四七年三月份,解放军刘伯承部集结豫北,炮口指向汤阴。期间,刘司令员修书一封招降,孙殿英口述回函:

你有种,你攻你的;我有种,我守我的。我守不了城,算我没种,......瞧你的啦,也再不必说了!

五月二日,解放军凿地道自东门攻入,孙殿英化妆潜逃,在城北被俘获。

半年后,孙殿英因病去世,年七十。

结语

这虽然是一篇“冷知识”,实际上概括了孙殿英复杂多变的一生经历,当然,他盗墓的弥天大祸是他一生的重点,本文没有提及,因为与提的问题无关。

三国冷知识好看吗

好看,对于喜欢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科普

关于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国演义,不被熟知的冷知识, 单刀赴会 并非关羽,而是鲁肃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1/9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