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介绍故宫的书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故宫4个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关于介绍故宫的书籍和故宫4个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冷知识大讲堂丨古代皇帝真的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吗
民间传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果真如此吗?
“三宫六院”一词泛指帝王的妃嫔,最早出自元代《抱妆盒》中的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最早的话,“三宫”是指诸侯大人的居所,而天子后妃的居所被称为“六宫”。据《周礼·天宫内宰》记载:“王后帅六宫之人。”另据《礼记》记载:“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说:“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汉代时,皇帝、太后、皇后被合称为“三宫”,而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也可以合称“三宫”。唐代穆宗时(820―824),两太后和皇后合称“三宫”。由此来看,以前所说的三宫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称呼。
紫禁城神武门(原创图片)
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实际上来源于故宫的建筑。明清时期,皇帝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在坤宁宫,“六院”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三宫也叫“后三宫”,指的是明清以后的故宫规制,即皇宫中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院”也作六苑,是指“三宫”的东、西两路六院,即“东六院”(“东路六宫”)和“西六院”(“西路六宫”),其中“东六院”是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六院”是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所以,“六院”实际上是十二院。
乾清宫(原创图片)
交泰殿(原创图片)
坤宁宫(原创图片)
起初,“六宫”或“六院”也可用来专指皇后。唐代时,六宫才开始泛指后妃。比如,李贺在《贝宫夫人》中写道:“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再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些诗句中所说的“六宫”都是指后妃,而不是皇后。等到了明清两朝,“三宫六院”正式泛称后妃。
后三宫(原创图片)
“七十二妃”正如“粉黛三千”一样,属于虚指或泛指,意思是皇帝的妻妾非常多。实际上,大多皇帝的侍妾远超七十二。历史上,关于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妃,编制大约一样,也就是说后妃的名目和数量差别不大,所以“七十二妃”只是一种泛泛之谈。据《礼记》记载,周朝“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由此来看,早在周代时,天子的妻妾就已经很多了,而且还按等级封了名号,像夫人、嫔、世妇、御妻等。自汉代起,朝廷建立起了完备的后妃体制。
西六院之储秀宫(原创图片)
汉初,后妃分八品,即一品皇后,二品夫人,三品美人,四品良人,五品八子,六品七子,七品长使,八品少使。从汉武帝起,后宫嫔妃增加为14个等级,即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以及共和、娱灵、保林等。晋代时,皇后之下设三夫人,即贵嫔、夫人、贵人;另设九嫔,即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此外还有美人、才人等。至此,后妃中的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东六院之延禧宫(原创图片)
清朝到康熙以后,规定后宫共设八级妃嫔:皇后一位,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以上四级,佐助皇后治理内廷;嫔以下为贵人、常在、答应三级,都没有规定数额。尽管有以上规定,但具体到每位皇帝,后妃数目还是不一样的。在清朝的十位皇帝中,康熙皇帝的后妃最多,共有六十七位;光绪皇帝的后妃最少,只有三位,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隆裕皇后、珍妃、瑾妃。
光绪皇帝的珍妃(原创图片)
光绪皇帝的瑾妃(原创图片)
当然,封建帝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因而随意选妃纳嫔再正常不过了。然而,不正常的是,在封建社会里,那些受不到皇帝宠幸的、失宠的以及被打进冷宫的妃嫔,只能抑郁而终,所以说“宫中多怨女”。
关于介绍故宫的书籍
1
《大故宫》(纪念版)|阎崇年
全面展现故宫600年历史中主要建筑、人物、事件的百科全书
《大故宫》纪念版分上下两册,全彩精装。阎崇年先生从百万读者反馈的建议中润色内文。本书全面展现出故宫600年历史中主要的建筑、人物、事件,以详实的史料、平实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故宫、深入故宫的范本之一,堪称了解故宫的百科全书。书中另附赠两张反映清代宫廷生活的绘画,高清大图,首次披露,供读者收藏鉴赏。
2
《唤醒沉睡的宫殿》|王子林
基于故宫档案与文物库房,为你复原紫禁城
本书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宫殿的建筑本身,二是宫殿的内部陈设,三是宫殿的数位主人,四是作者在原状陈列工作中的心得感受。在故宫工作三十余年的研究馆员王子林老师坚持以《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等档案资料与绘画、旧照片、文物器物相结合的原则,类比相关同类宫殿的陈设资料进行了考察。
3
《紫禁城100》|赵广超
由赵广超先生及其团队精心创制,从100个故宫建筑及院藏品中邂逅紫禁城
《紫禁城100》全书共分九卷——俯仰山川形胜,看“悠悠天下事”,看帝王种种,如何“隆重其事”,有“家事国事”、宫娥、心灵,都“事事关心”……每一卷的图像,都是赵广超及其团队把对这座城的十载感情、几年苦工,化作每一座宫殿的结构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颜色。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座道不尽、说不完的大皇宫。
4
《细说故宫》|李旻
还原一段段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紫禁城历史
全书十九章,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紫禁城的种种建筑,通过相关史料推证史实真相,立体化地揭示发生在紫禁城里种种重要事件,诠释其历史背景。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见解独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了解紫禁城历史细节的一部知识手册。
5
《故宫草木志》|那海
用散文笔法书写故宫草木及所藏草木主题文物的美文集
本书独辟蹊径,首次将关注点放在故宫草木上,又将故宫鲜活的花木与精美的馆藏文物上的花木形象互相比照,用诗意的语言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融合在一起,带给读者一段独特的文化审美体验。
6
《故宫神兽》|蒋蓝
揭秘那些守护紫禁城的小神兽
建筑中的神兽,往往出现在房檐、山墙、门楣、影壁等处,以彩绘、木雕、石雕或琉璃构件等方式存在。这些神兽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都有特定的寓意。在600年的紫禁城里,龟、鹤、狮子、獬豸....寄身于宝鼎、家具等器物之上。小小动物化身为瑞兽,历经沧桑,仍守护着紫禁城的每一处角落。
7
《巧游故宫——发现故宫的60个细节》|司俊峰
带上这本书逛故宫,踏上故宫乐游之旅
本书是一本快速了解故宫的掌上宝典,图书分为60个主题,长短适中,5分钟就能学到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紫禁城“冷知识”。这本书帮你在游览故宫的过程中,发现更多藏身于紫禁城细微之处的精彩。
沈阳有哪些别人不知道的冷知识
1.沈阳的大东门大西门小东门小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大北门小北门当年都是存在的,建国后因为交通问题都拆了,现在只剩下大东门(抚近门)和大西门(怀远门)了,这两个也是翻修的。在这八个门之外还有八个边门,八个边门由边墙连着,现在八王寺边墙路那里就是以前的边墙。
2.沈阳的东西南北四塔距离中心庙都是5公里,西塔解放后曾经被拆了98年重新建设的。四个塔下面有四座寺庙,这四座塔比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还要早。
3.沈阳全城都是东西为路南北为街,只有两条街除外,一条是中街,现在叫中街路,一条是横街,现在叫天后宫路,地图上看横街也的确是横的。
4.大家印象中沈阳北站是沈阳最大的车站,实际上沈阳北站并没有沈阳站大,更别说新建的沈阳南站了,沈阳北站是8台16线规模,沈阳站是10台19线,沈阳南站是12台22线规模。
5.沈阳有三个特等火车站,分别是沈阳站,苏家屯站(中国六大编组站之一)和沈阳西站(货运站,编组站),而大家认为最大的沈阳北站只是一等站。
6.作为传统工业区铁西区的街都是以工业命名的,而且以工字命名的街有一个藏头街,带有工字的街从西到东有几条连起来正好是振兴铁西,保卫祖国。分别是振工街,兴工街,铁工街,西工街,保工街,卫工街,祖工街,国工街。以业命名的路也有藏头路,典型的有建立功勋,即建业路,立业路,功业路、勋业路,功业路在新建小区的时候给搞没了,一街一路一组合,就是一个“工业”的意思。
7.沈阳不是中国传统汉族文化区,但是寺庙真的很多,估计有几十个把,但是肯定没有教堂多,百度地图搜到的教堂有二百多个,高于北京天津重庆成都广州武汉等一系列城市。。
8.都说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商业城后面的长安寺是沈阳最古老的寺庙,唐朝建的。不要钱,免费参观。
9.现在胸科医院那里叫老瓜堡,老瓜就是乌鸦,这里据说就是当年乌鸦救了努尔哈赤的地方。
10.小河沿的沿应该读四声,滂江街的滂应该读成(bang四声),据说来自满语或蒙语,不过现在地铁都是按照字典标准读音读了,好可惜。还有新立堡,浑河堡,老瓜堡这个堡应该都做(pu三声),可是现在标牌的地名好多标成(bao)
11.小河沿那里的四六三医院和省肿瘤医院之间的那个小楼是亚洲最早的西医落脚点,1882年就有苏格兰的西医来到这里给人治病,后被义和团打回去了。
12.沈阳像北京一样,首都该有的也都有,不仅仅有故宫,也有天坛,就在南塔附近天坛一阶天坛二街那里,50年代还有呢,后来给拆了。
13.说点沈阳公交车的吧:
(1)沈阳之前的电车网是全国最完善的,因为1998年出了个事故就全拆了,现在基本231-248这一段基本都是当年的电车变来的,环路也是
(2)除了环路之外,还有个2环,现在的244和247就是当年2环拆分的,二环当年是南八马路到南八马路,是个真正的闭环,环路从南一马路到沈阳站北并不是完全的闭环。
(3)现在的261-272是当年的601-612变来的,270除外,610很早就停运了。
(4)沈阳有很多开了一段时间就停运的公交车,像270,285,234,332,506,332等,其中于洪广场到棋盘山的332开了不到1个月就停运了,这个车走大二环实在太长了,估计有60公里了把。
(5)248是沈阳最早的公交车,就是当年的奉天马车铁道。
14.沈阳站,首尔站,东京站出自一个设计团队,日本的辰野,所以沈阳站和东京站几乎一模一样。
15.观泉路望花小区那里据说是观的柳条湖的泉望的柳条湖里的莲花,不过柳条湖现在也没了。
16.小河沿又叫万泉公园,以前真的有很多很多泉水的,虽然现在啥也看不到了,不过济南作为泉城除了趵突泉之外别的泉也几乎看不到冒泡了。
17.滑翔小区号称东北最大小区,原来是冯庸在1927年创办的沈阳唯一一所私立大学,后来日本侵略中国时把它修建成了一个飞机场,现在它是铁西区东南部面积最大的住宅小区。
18.南市场那里有一个八卦街,进去容易出来难。
19.除了二台子,三台子,四台子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地名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叫做头台子,就在大北监狱东方俪城那里,台子就是以前的烽火台。
20.一般城市很少有沈阳这么明确的南北为街东西为路的特征,主要是当年日占时就有南北为町东西为通的传统,解放后就直接拿来用了,例如当时的一些名字:太原街--春日町,南京南街--富士町,中华路--千代田通,中山路--浪速通,现在育才初中部的主楼为当年千代田小学旧址,是省级文化遗产。现在和平区有些老人还会以町,通之类来称呼这些街道。
21.苏家屯的来历据说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侵略者在这里要建火车站,然后日本人问这里叫什么,当地人说了啥可能日本人也没听懂就说了一句(そうか,搜卡)就是好,然后这里地方就被叫做了搜卡屯,之后音译了一下就变成了苏家屯。
22.沈阳最多的名字是刘洋,其次为王丹,张伟,王伟,李丹,李伟,王丽,刘伟,张丽,李娜,全国最多的是张伟。
沈阳夜晚的卫星图
沈阳白天的卫星图(标注四个环路)
23.中心庙,沈阳最小的庙宇,占地面积仅半亩,却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中心。
24.永安石桥,先后有4位清帝专为永安桥赋诗7首。它是在清初修筑皇帝东巡专用的大御路(相当于今天的京沈高速)时建造的。沈阳有三座带“永”字的石桥,全部都是皇帝东巡必经之路。
25.比新乐遗址更早的遗迹: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年历史,而沈阳农业大学后山的两处人类遗存,距今有11万年历史,并且证实当时沈阳先民就会造“石菜刀”。
26.东塔机场,又叫奉天东飞行场,由张作霖建于1921年,后来张学良把它扩建成东北军用飞机场。据说1945年溥仪就是在此机场被苏联军队抓获的。民航事业发展起来后,东塔机场是当时中国国内安检最严格、隔离厅条件最好的机场之一。后来在1989年被桃仙机场取代。
27.清代沈阳最高的楼是故宫中部的凤凰楼,据说站在最高层可以望见抚顺城。
28.沈阳市最大的公园是北陵公园,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园内有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以前搞对象的都去北陵,看看花草,看看松鼠…
29.盛京小学,沈阳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由大东二校更名而来。建于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当时只招八旗“佐命功勋英贤俊杰”的子弟哟!
30.奉天战俘营,二战期间日本人建立的专门关押太平洋战场俘虏的集中营,我们已知的盟军在德国纳粹集中营里的死亡率为4%,而在这里死亡率高达27%。
31.100多年前,原本没有沈阳站。是因为沙俄政府与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密约》,清政府允许俄国修筑经过东北的铁路,修到了沈阳,当时被称为奉天站。
32.宝发园名菜馆,至今有上百年历史了。年轻时的张学良曾慕名而去,后来火得一发不可收拾。宝发园有“四绝名菜”:熘腰花、熘肝尖、煎丸子和熘黄菜。现在搬迁到小什字街天源巷1号了。
33.沈阳市的市花是玫瑰,重工业基地也不失浪漫;市树是油松,四季常青。
34.富豪王健林,毕业于辽宁大学。
35.以前央视8套播出的《交通警察》是在铁西区保工街与北二路交互处的那个交通岗拍的。
36.沈阳夏宫,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室内空调嬉水乐园。2008年,仅用2秒就被爆破拆除,原因归结为“经营问题”。
37.沈阳“鬼楼”,是沈辽中路31号、33号的那两栋9层连体楼,31号楼三层往上的房子无人居住。外观极为普通,但听说楼内能听见哭声,在床上睡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地…央视还有节目曾经来探秘。
38.坦克碑,沈阳南广场上曾经的标志性建筑,用以纪念苏联阵亡将士,现已搬到烈士陵园。坦克碑占地146.8平方米,高24.27米,13吨重,车身呈30度角上扬,炮口指向东方,体积为实物的三分之二,是在鞍山的一家工厂制造的。
39.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有370年历史,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
40.沈阳是全国拥有三级甲等医院最多的三大城市之一(北京、上海、沈阳)。
41.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由于金融机构多聚于此,故称之为沈阳“外滩”。
42.八王寺本是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为感谢大法寺住持施舍之恩修建的。但听到八王寺第一反应都是汽水…这个汽水是用工厂内120多米深的井水做的。
43.赵四小姐赵一荻,和张学良相爱一生。在大帅府旁,张学良为赵一荻建了一栋房子。但是没有正门,只有偏门,暗示赵一荻虽受宠爱,但永远是偏房。
44.中街大果你爱吃不?最早的时候没有包装,后来外边包蜡纸,包装成本大概0.05元,现在是塑料包装,成本大概0.1元。中街大果的发明者是张作霖的后厨朱渊红,所以中街大果本来是专门做给张大帅吃的。
目前想到这些,还有其他的请各位继续补充哦~~
O(∩_∩)O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他对儿子很刻薄对女儿却很宠爱。但有一个女儿刚出生,就差点被他埋掉,最后富察皇后说了15个字,就让乾隆转怒为喜。
这位差点被他埋掉的女儿,就是紫薇格格的原型,人称“佛掌公主”。
乾隆十年腊月初二,这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三更时,正在钟粹宫榻上睡觉的纯妃,突然觉得一股暖流从下身流出,她大惊失色,大喊道:“快来人啊!”
值班的宫女一路小跑进入寝宫,忙问:“娘娘怎么了?”
纯妃指着自己的下半身说道:“快叫太医,我要生了!”
很快,太医们就赶到钟粹宫。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伴随着一声啼哭,孩子平安出生了。太医退到帐外,双手作揖道:“恭喜娘娘,是个格格!”
纯妃听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对于此前已经有两个儿子的母亲来说,这个女儿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恩赐。
正在众人都沉浸在新生儿的喜悦中时,给新生儿例行检查身体的宫中嬷嬷,却突然脸色发白,她失声叫道:“格格......格格的手......”
纯妃被嬷嬷的叫声吓到,用虚弱的声音问道:“格格的手怎么了?快抱来给我看看。”
嬷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小心翼翼地将小格格抱到纯妃的面前。
纯妃从嬷嬷手中接过小格格,一看也被吓住了,只见小格格的手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正常人的手指是分开的,而小格格的手指之间却有一层皮肤连着,跟鹅掌一般。
纯妃的心沉了一下,如果让人知道这件事,自己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性命就要不保了。
在皇家,生下畸形儿,不仅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还会被认为是失了皇家的颜面,多半是要被处死的。
正在她思索要怎么将这件事压下来时,乾隆也闻讯赶来,还没进入寝宫就听到他的声音:“纯妃,听说你给朕添了个小格格,赶快让朕看看小公主长什么样?”
面对乾隆的突然到来,纯妃的脸上没有一点喜悦,反而是一脸震惊和担忧。
乾隆也觉察出不对劲,一个箭步地将纯妃手上的婴儿抱到手上,他也注意到小格格的手,脸马上一沉,将婴儿丢给了嬷嬷,下令道:“让人把她埋掉!”
纯妃顾不得自己刚刚生产完,撑着虚弱的身体从床上下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皇上,求您饶了小格格一命,臣妾愿意将她秘密送回母家,永不踏入京城一步。”
乾隆却丝毫没有动摇,令人继续在花园里挖坑。
这时,富察皇后拖着5个月大的孕肚也来到了钟粹宫,只见她笑盈盈地朝乾隆走来,向乾隆作揖道:“恭喜皇上!格格生佛掌,承欢太后!”
乾隆听后,立马转怒为喜,皇后说得有道理啊,赶紧令人把刚出生的格格再抱过来,他再一次看了看这个与众不同的格格,哈哈大笑道:“太后向来潜心虔心礼佛,如今朕喜得佛掌格格,可不就是太后的功劳吗?”
富察皇后果然是乾隆最爱的女人,只一句话就将“祸端”变成了“祥端”。
这个小格格就是后来的和硕和嘉公主,但民间一般都喜欢叫她“佛掌公主”。
或许是因为佛掌公主是被富察皇后救下的,在她长大后,与富察家族颇有渊源。她在15岁的时候,嫁给了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的儿子福隆安。
而富察傅恒在《还珠格格》这部剧当中的角色正是保和殿大学士福伦,官至御前侍卫,他的儿子在剧中的名字叫福尔康,最后紫薇格格嫁给了福尔康。
也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紫薇格格的原型正是这位“佛掌公主”,还有另外一个佐证,那就是纯妃苏氏是汉人。
不过,这位佛掌公主却不是个长寿的,15岁时嫁给福隆安,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后就去世了,年仅23岁。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实际掌权63年零4个月,乾隆时期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多到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何乾隆时期的清宫剧特别多的缘故。
除了“佛掌公主”这样的冷知识外,关于乾隆本身也有很多的冷知识。在我们看过的影视剧当中,乾隆的形象都是高大帅气,乾隆又自诩拥有“十全武功”,民间乃至史学家对乾隆都是赞誉有加的,但事实上乾隆一直是被高估的一位皇帝。
比如:
关于乾隆的身高——其实一点都不高
关于乾隆的外表,《清史稿》战战兢兢地写了四个字——隆准颀身,啥意思?说他高鼻梁、大高个儿。
我们看过的很多清宫剧里,乾隆的形象也基本上都是身材颀长的大高个儿。那么究竟爱新觉罗.弘历的身高多少?
1793年,一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大使访华时亲眼见到了当时83岁的乾隆,回国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将这次会面写了下来,在这个记录里有一句话特别引人遐想:“乾隆皇帝大约五英尺二英寸”,也就是当时83岁的乾隆皇帝约160公分左右。
扣掉老年缩水,年轻时大概也就166公分到168公分左右,不算特别高。
这个身高从现在故宫博物馆展出的乾隆的两件夏季朝服也可以推测出来,这两件朝服身长144cm,两袖通长192cm。
由于清朝的着装衣服通过都要垂地,还要遮住脖子,这144cm的身长就可以视为是乾隆自颈部到脚部的长度,头部按20多公分来算,也可以推测出乾隆的身高大概在166公分到168公分之间。
身高不够,鞋跟来凑,并不是只有现代的男子才会穿增高鞋垫,古代男子也会穿。尤其是乾隆皇帝,向来争强好胜,怎么会让自己输在身高上呢?在清朝出土的文物中,乾隆皇帝的很多鞋子都是“恨天高”,最高的有20多公分。
关于乾隆的颜值——典型的东北小伙形象
受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眼中,乾隆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小伙,最经典的要属《戏说乾隆》中郑少秋扮演的乾隆,最帅的估计就是《如懿传》中霍建华扮演的。
以前虽然没有相机,但还是有留下画像的,年老时候的乾隆看上去和其他的老皇帝们长得差不多,毕竟人老了看上去都差不多。
所以我们直接来看乾隆年轻时候的画像,只能说DNA真的很强大,看这眼角眉梢,一看就是典型的满族长相,如果他脱下龙袍,穿起小脚裤和洞洞鞋,妥妥就是视频直播里东北那旮沓的小伙儿啊!
不过帝王的画像多少还是会被美化的,如果说皇帝长得本身不那么好看,那画师照实画下来,估计要掉脑袋了。
但乾隆皇帝真实面貌,曾经被一位叫郎世宁的意大利画家偷偷画下,这副《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现藏于宁夏银川当代美术馆,是这个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很多网友看了这个画像后,感觉和印象中的乾隆差距很大,不像主角倒像是影视中配角模样。不过总体的气质还是非常好的,眉宇间很有威严。
关于乾隆的着装——非常喜欢cosplay
皇帝一天是从更衣开始的,冠、袍、带、履,每天皇帝穿什么、换了几次衣服,内务府的四执库都有记载。在《乾隆穿戴档》里,记录乾隆帝在一年之内,更换了28件里衣,也就是平均每件里衣穿13天半,看来乾隆真的是只顾外表,不太顾内部卫生啊!
乾隆除了平常的穿着外,还非常喜欢cosplay。作为满清皇帝,他对汉族的传统文化非常热衷,尤其喜欢汉服。来一组乾隆cosplay的画像。
乾隆除了身高和颜值被高估外,还有他的才华也是被高估的。影视剧中的乾隆不仅风流倜傥,而且特别有才华,到哪都要作诗一首,作画一幅。但事实上这两点,却饱受后世的文学家诟病。
乾隆确实从小就很聪慧,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他这人有个缺点,就是很自恋,自认为自己诗才出众。他一生作诗高达4万首,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乾隆89岁,假设他从10岁开始作诗,平均一天就要作诗1.37首。
职业诗人估计都做不到吧?这样做出来的诗,质量可想而知,很多根本不能算诗,只能算是打油诗。为了彰显才学,乾隆帝还经常会故意使用一些生僻字来作诗,结果反而导致诗作词不达意。
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如果问你,他有什么代表作吗?相信你一首都不知道。乾隆唯一一首比较有名的诗,就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那首《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而且这首诗还是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说是模仿,简直是抄袭)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有人说,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还不如他爹雍正所写的十个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当然作诗纯属乾隆个人爱好,我们倒也没啥可说的。
但是他非常喜欢在名画上盖章这事,真的不得不吐槽,跟“牛皮癣”一样,很多好好的名画名作都被他的毁了,《富春山居图》、《兰亭序》都没能免遭毒手,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原本明朝时期只有一个印记,到了乾隆手里时,多了11个章,不仅如此,乾隆还在上面题了字,简真是太自恋了!
由于乾隆基本上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皇帝了,关于乾隆时期的冷知识确实很多,但要说惊掉你下巴的,那还真不至于,毕竟现在讯息这么发达,我们对于各种奇葩事情早就见惯不怪了。
倒是大家对于乾隆的花边新闻、野闻轶事更感兴趣,比如关于他的身世、他和三任皇后的爱恨纠葛,但这些电视演绎的很多了。
我就给大家继续给大家讲一个电视剧没有演的,关于乾隆和和珅的冷知识。说和珅是史上第一大贪官,估计没有什么人有疑义,乾隆不知道和珅贪吗?他当然知道。乾隆时期的贪官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多的,但也是抓贪官最多的一个朝代。
那么乾隆为什么不抓和珅呢?除了和珅是他的小金库外(乾隆下江南基本上花的是和珅的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珅办事太得乾隆的心了,在乾隆老到话都说不利索的时候,只有和珅能够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可以说,只要乾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珅就能心领神会。所以在乾隆退位当太上皇的那几年,朝野上下都知道和珅其实就是“二皇帝”。撇去君臣关系,乾隆跟和珅可以说是知己了,而关于乾隆与和珅的前世今生,还有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来源于一段流传很广的野史。
弘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爱上了他父亲雍正的女官马佳氏(《清史稿》中确实有记载过这个人)。女官就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宫女,日常干宫女的活,晚上可以陪皇帝睡觉。
一天,两人在行好事时,恰好被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撞见了。她虽然十分愤怒,但并没有当场发飙,转头就走。然后找了个机会,给马佳氏赐了一条白绫,自尽于月华门。
等到弘历赶到时,心爱的人已经变成一具尸首了。弘历抱着爱人的尸首,见到她的颈部因为自缢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红色印记。他在心中默默祷告:今生无缘,若来世能再见,就以颈项红记作为相认的依据。
后来,弘历当上了皇帝,但仍然想念马佳氏,甚至好几次南巡,只为了遇见有颈项有红记之人。但都没有遇到。
就在乾隆快要忘记这件事时,乾隆四十年,他无意中在侍卫队伍中见到了当时还是轻车都尉的和珅,见到他的颈项有一块红记,便认定他就是马佳氏投生来伺候自己的。从此,和珅就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
之所以会有这段野史,是人们从和珅去世时留下的诀别诗引出的。
在乾隆归天后没几天,嘉庆帝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将他打入大牢,并赐给了他一条白绫了解自己的性命。
上吊前,他写下了28个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表面上这是一首诀别诗,但细品一下,却令人疑惑重重。首先是“谢红尘”,听上去很像是感谢红颜知己的意思,究竟谁是他的红颜知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乾隆。
其次,后两句,听上去又像是在交待下一世见面的欺许,等“水泛含龙”的那一天,“香烟”就是我的后世身。
而“水泛含龙”和“香烟”各指什么,有很多的说法,“香烟”肯定不是指我们现在的香烟了,很多人认为这指的是烽火戏诸侯的“烽烟”。因此最多的说法就是,和珅喻意自己死后会变成像褒姒那样的女子,祸害大清国。
巧合的是,在和珅死后的道光十二年,黄河发大水,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叶赫那拉家族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后来的慈禧。
当然,从唯物辩证学角度来讲,是没有什么转世投胎一说的。
之所以讲这些乾隆时期的冷知识,其实是要告诉大家,平常我们从电视上了解的历史,其实都是被美化了的。要想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应该多看书去了解现实的历史,才不会错把“汴州当凉州”。
关于本次关于介绍故宫的书籍和故宫4个冷知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