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定律(犯罪定义的三个特征)

这是传说中的勾股定律,简直是完美犯罪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犯罪定律,以及犯罪现场定律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犯罪现场一定会有证据是什么定律
  2. 消失的她运用了什么定律
  3. 犯罪学十大定律
  4. 犯罪心理学的十大效应

犯罪现场一定会有证据是什么定律

罗卡定律(Locardexchangeprinciple,Locard'stheory),也称罗卡交换定律,是法国法医学家、犯罪学家埃德蒙·罗卡(EdmondLocard)创建的,其理论在于“凡两个物体接触,必会产生转移现象”(withcontactbetweentwoitems,therewillalwaysbeanexchange)。

其用于犯罪现场调查中,行为人(犯罪嫌疑者)必然会带走一些东西,亦会留下一些东西,即现场必会留下痕迹证据。

消失的她运用了什么定律

1、《消失的她》里面有个曼德拉效应,这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的出现让电影情节进入悬疑氛围。

2、当时南非总统曼德拉被囚禁在监狱,可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曼德拉就去世了,还被报道过,所以就有了曼德拉效应。

犯罪学十大定律

1、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实际上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一开始就用热水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是用冷水慢慢煮的话它就会放松警惕最终煮熟。这个现象告诉人们突发事件会引发人们的警觉,而致人死地的往往是出其不意。

2、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指的是当不小心被鳄鱼咬中腿,最明智的办法不是挣扎,而且放弃,这样才能及时止损,虽然失去了一条腿好歹留下了命。

3、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指的是在工作中,每个员工更加倾向于晋升到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是关于层级组织最精辟的论述之一。

4、刺猬法则

刺猬因为寒冷想要抱在一起取暖,但是因为身上都有尖刺不得不离开,在更冷的时候又开始拥抱,最终找到一个既可以取暖又可以不刺伤自己的办法。这一法则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距离效应”

犯罪心理学的十大效应

一: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二: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四:习得性无助效应

?

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五:证人的记忆

?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六: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

七:聚焦武器效应

?

感知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通过人们注意现场的最鲜明或最显要的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比如在持枪抢劫银行的案件当中,受害人也许可以提供有关攻击者的武器的信息,但是只能描述出很少的有关攻击者容貌的信息,这种倾向被称为聚焦武器效应。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开法律之门 十位法律名家推荐十大好书
标签: 定律 犯罪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5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