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深夜放送午门的冷知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深夜放送午门的冷知识以及北京午门讲解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故宫的午门里面是“外朝”有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两边又有文华武英二殿列于东西两侧
午门位南,南属阳,所以午门为凹字形,以示阴阳平衡。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背面有五个门洞,两个被开在侧面,叫作掖门。我想,这就是午门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和唐朝正门丹凤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午门,两观城墙的北端东西相向各开一个门洞,东观城墙下的洞口称为左掖门,西观城墙下的洞口称为右掖门,进掖门洞口折而北转出口处,与午门正面三个门洞出口处在同一墙面上。所以
----------------"午门的门洞从正面看是三个洞口,从后面出口看是五个洞口,这种建筑形式称为“明三暗五”。
午门是北京故宫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后有太和门。
午门城楼在明代也称之为五凤楼。《春明梦余录》上说:“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其实,这种俗称的来源,比午门早得多。
《明一统志·庐州》记载:“五凤楼在府城上。唐天祐中,张崇筑城创楼,凤集其上,因以纪瑞。”五代时,梁太祖曾在洛阳重修五凤楼、朝元殿。这时已有命名为五凤楼的建筑物和城楼。至于成为宫城门楼的名称,则见于《宋史》的记载:在西京洛阳有“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门,中曰五凤楼”,并注:“因隋唐旧名”。
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沿用了从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五凤楼之名。午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可见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当是从隋唐、宋代流传下来的。
关于深夜放送午门的冷知识,北京午门讲解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