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项羽的终结者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一些知识点,和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庞涓为什么可以称为名将
庞涓之败
因为庞涓论及真正的军事实力,或许不及孙膑,相差也不远,庞涓在魏国正值强盛时期混至魏国大将军的地位,岂是泛泛之辈?
从比较流于俗气的观点来看,庞涓是个反派,自他设计卸下同门孙膑的两个膝盖开始,至他桂陵一战败北被擒,再到马陵之战再败自杀,那就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写照,而孙膑两战扬眉吐气,报了“膝盖中箭”之仇,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胜正,大快人心。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载“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因为被庞涓设计挖掉了两个膝盖(膑刑),人称孙膑。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青年时期与孙膑习兵法于鬼谷子门下。庞涓早于孙膑出师,至魏国,官至将军,史载庞涓嫉妒孙膑之才,以计诱其至魏国,膑刑加身。
孙膑知其心思,装疯卖傻,百忍成钢,后来逃到齐国,混进了“齐氏集团”的核心领导层。孙膑见于史策的战绩,最主要的就是先后发生于桂陵、马陵的两场鏖战,不仅连踩了师兄庞涓两脚,报了一箭之仇,更将魏国彻底踩入深渊,一蹶不振。此后,齐国统治阶层发生剧烈动荡,田忌等人斗争失败潜逃楚国,孙膑亦由此而杳然无踪。
公元453年,赵、魏、韩三国扫平智氏,瓜分了晋国。魏国文侯横空出世,以“士”为阶层进行统治,广纳贤才,大刀阔斧地封建改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实质上的天下霸主。甚至田氏驱逐齐康公后,也要得到魏君的承认。魏武侯不假思索,便“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为魏国埋下了衰落的伏笔。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庞涓、孙膑这俩师兄弟互掐的现场……转播。
齐国威王上台,以邹忌为相,大力改革,齐国渐渐强大起来,甚至可以与魏国分庭抗礼。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以庞涓为将,领兵八万,大举进攻赵国邯郸,赵国不敌,向齐王求救。周显王十六年,魏克邯郸后,齐威王以田忌为将,领八万兵马援赵,孙膑同行,为军师。孙膑分析敌我形势,提出“批元捣虚”,“居其街路,冲其方虚”的进军方针,迫赵国境内的魏军自救。在魏国,孙膑使田忌大军猛攻魏国东阳重镇平陵,又使轻兵击魏都大梁,做出力压魏都之势,魏君大急,急召庞涓回军救援。庞涓无奈,回军途中于桂陵受伏,全军覆没,庞涓本人成为齐军俘虏。
此后,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依旧实力雄厚。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君以庞涓为将,领兵伐韩。次年,齐威王以原班人马再捣大梁,魏为一雪前耻,纠集十万大军,以太子申为首,庞涓为副,迎击齐军。孙膑以计建田忌,命全军在第一天建十万灶,第二天建五万,第三天建三万,使太子申误以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弃步兵不顾,仅以轻车锐骑穷追不舍,结果可想而知。
以上,便是庞涓两场败仗的过程,他虽然作为主要将领“登场”,其实并不能自主,一是在魏君的催逼之下轻进,二是随魏太子之后败兵,可作为魏国将领,他是能弃魏君不顾,弃太子申不顾,还是弃大梁于不顾?
项羽的终结者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
灌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你看了下面的灌婴的简介就会明白了: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汉初著名战将、骑兵将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封颍阴侯。汉文帝四年,灌婴去世。被追谥为“懿侯”。
灌婴,秦末睢阳贩卖丝织品的商人出身,也就是个布贩。刘邦“斩蛇起义”作了沛公,带士卒到达了雍丘。章邯在定陶之战中杀死项梁后,沛公退回到砀郡(今河南商丘夏邑)。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灌婴投奔刘邦,被封为中涓(侍从中等头目)随从。在成武、杜里与秦军作战中,因战斗中勇敢顽强,被赐为“七大夫”。跟从沛公在亳(睢阳)南、开封、曲遇(中牟东)攻打秦军,攻战迅猛,沛公赐他爵位“执帛”、宣陵君。攻打阳武、雒阳(洛阳),封锁黄河渡口,在尸地(即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北面大败秦军。向北跨过黄河渡口,灌婴独自率军开赴河内(黄河以北),在朝歌(今河南安阳)击败了赵王贲的军队。向南击败南阳郡守军队,平定后,转向西进入武关(今陕西商洛丹凤北),在蓝田与秦军作战,战斗中英勇迅猛,一直打到灞上,被赐予爵位“执珪”、昌文君。
沛公作了汉王后,升灌婴为郎中、中谒者(守护)。协助刘邦平定三秦,攻下栎阳(Yue今陕西西安阎良),降服塞王司马欣。在废丘围攻章邯军队,章邯兵败自杀。灌婴随汉王向东出临晋关(蒲津关,今陕西大荔东北),击败并招降殷王董翳(yì)。在定陶南、攻打项羽的大将龙且、魏国丞相项佗的军队。经过激烈的拼搏,最后击败敌军。灌婴封为昌文侯,食邑在杜县的平乡。
项羽在彭城打败刘邦,灌婴跟从汉王向西逃跑到了雍丘(今河南开封杞县)。王武、魏公、申徒谋反,灌婴随从汉军平叛,并打垮了他们。随后攻克外黄,招募士卒,驻扎在荥阳。项羽的军队又来进攻,其中楚军骑兵非常厉害、人数也多。刘邦也想组建骑兵部队,大家推荐秦军降将重泉人李必、骆甲作骑兵将领。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是秦朝旧将,担心大家不信任我们,希望汉王抽调身边善于骑兵作战的人辅助我们”。于是任命灌婴为中大夫,李必、骆甲为骑兵左、右校尉,他们在荥阳以东大破楚国骑兵。
灌婴受命率大军攻打楚军后方,断绝了楚军从阳武到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的粮食供应线。在鲁国一带,打败了项羽将领项冠的军队,斩杀楚军的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在燕地以西击败柘公王武,军队驻扎在燕国西部一带,部下将士们斩杀楼烦将领五人,连尹一人。在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附近,大破王武的别将桓婴然后率骑兵向南渡黄河,护送汉王刘邦到洛阳,向北去邯郸迎接韩信的部队。回到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灌婴迁升为御史大夫。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时,灌婴受命率骑兵向东配属韩信部队,在历下击败齐军,俘虏齐国车骑将华毋伤等46人。攻下齐都临淄,抓获齐相田光。亲自活捉敌副将周兰。又追击齐国相国田横到嬴、博,击败齐国骑兵,所率领的士卒斩杀齐国骑将1人,活捉骑将4人。攻克嬴、博,杀了田吸。然后随韩信引兵向东,在高密(今属山东潍坊)攻打龙且、留公旋的军队,战斗中斩了龙且,活捉了齐国右司马、连尹、北狄楼烦将领十多人。
齐地平定,韩信自立为假齐王,派灌婴率军在鲁地北面攻打楚将公呆,胜利后转向南方,打败薛郡郡守。攻傅阳,取虑、徐。渡过二鲢,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其后项羽派项声、薛公、郯公等又重新收复淮北。灌婴渡过淮河北上,在下邳击败了项声,郯公,并将薛公斩首,拿下下邳。在平阳击败了楚军骑兵,接着降平了彭城,俘获了魏国的相国项佗,降服了留、薛、沛、酂、萧、相等县。攻打苦县、谯县,再次俘获亚将周兰。然后在颐乡和刘邦会师。在陈县一带击败项羽的军队,所率领的士卒斩杀楼烦骑兵将领两人、俘获骑将领8人。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灌婴跟随刘邦围攻项羽于垓下,追羽至乌江东城,他手下的五名士兵一起斩杀了项籍(项羽),灌婴随后率军平定广陵,攻破吴郡、豫章、会稽等地。回师后平定淮河以北52个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封灌婴为车骑将军。跟随刘邦攻打燕王臧荼。第二年,在陈县捉获楚王韩信,在代地讨伐谋反的韩(国)王信。到达马邑时,灌婴奉刘邦之命,亲自率军降服了楼烦以北的6县,斩了代国的左丞相,在武泉以北大败匈奴骑兵。随刘邦在晋阳攻打韩王信大将韩值、包抠的骑兵,率领燕、赵、齐、梁、楚部队(汉军藩国)在碧石击破匈奴骑兵。到平城时,被匈奴军队围困。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围”。
陈平智解“白马之围”后,灌婴跟从刘邦平定了陈稀、黥布(英布)反叛。汉高祖驾崩,灌婴作为列侯辅佐惠帝和吕后。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吕禄、吕产等诸吕反叛。齐哀王刘肥听到消息,率兵西进。吕禄等以灌婴为大将军迎击齐军。灌婴兵至荥阳,屯兵据守,劝说齐王刘肥与诸侯要以诛减吕氏为重,齐兵暂停进军。绛侯周勃、丞相陈平等诛减诸吕之后,齐王撤兵回国。灌婴从荥阳返回长安,与绛侯、陈平等大臣共同拥立刘恒为帝。灌婴功高,汉文帝加封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一千斤,任命他为太尉。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绛侯周勃免去丞相,由灌婴继任,不再兼任太尉。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皇上命令灌婴率骑军85000人迎战匈奴军。匈奴撤退,济北王刘兴居(刘肥之子)谋反时,皇上下诏书令灌婴全军撤回,任相。一年后,灌婴在丞相任上去世。谥号“懿侯”。后世称他为一代名相、战功赫赫的将军!
看了简介后,我想你已经明白灌婴是什么人了,就没有必要再浪费口舌了吧,谢谢!
姜子牙为什么叫吕尚
一哥“俗人读史”之——
关于姜子牙的名字问题
一般正版的人事档案说,姜子牙为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名吕望、太公望等等,当然还有后世追加的各类称号,真的不少,但就是这样几个就足令人捉摸不定的了,俗人本俗,不用引子,就说说这位姜同志的姓名问题。
其一,姜子牙的名字直译其实就是“姜孩”,其原因一是殷人中未见有记载某人“字”及“号”的;二是“牙”在古人的名字中是常见的字,如鲍叔牙(鲍家的三小子),俞伯牙(俞家的大小子),就是现在在人名中也有遗存形态,“老人家”乳名还叫“石三伢子”吗?在一些城区叫什么王孩、冯孩的也多了是的,叫石伢子,潘伢子的也不少;三是牙是专指男性的用词,就连动物还有“牙猪”、“牙狗”之说吗。
其二。太公望其实是个绰号,《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这个故事见于各类史籍、小说、传说,看来这里所说的“太公”是人家周文王的祖父(“太公”、古公亶父),与吕氏无关,“望”是迫切希望得到的人才,也非吕氏原名。嘿嘿,俗人一哥笑了,这不就是天子给的一个绰号吗?假如好酒叫“醉刘伶”,吕老头应该叫“想三辈”吧,哈哈,见笑了。
其三、姜子牙过多的名号应该多是后世之封,这个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既然如此,各家因其所需而命名一番也是势在必然的了。
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大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不是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吗?
这是有道理的。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我始终认为,要创业,要做事,必须有一个好老板。
而且这个老板是天生的。
刘邦就是那个天生的好老板。
没有刘邦,萧何就是个小县吏;
有了刘邦,萧何就是丞相。
没有刘邦,韩信就是一个四处游荡的泼皮无赖;
有了刘邦,韩信就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我清楚,我这么说,许多人不服气。
其实,我自己也很难说服自己。
但我从樊哙身上,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秦末汉初,萧何、曹参、张良、韩信、樊哙等人,恐怕并不是唯一的,肯定还会大有人在。
之所以他们默默无闻,就是没有遇到像刘邦一样的君主,才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
樊哙就是一个沿街叫卖狗肉的,最终也成了大将军、左丞相,还封了侯。
看一下樊哙的人生经历吧。
刘邦做亭长,樊哙做摊贩。
刘邦吃狗肉不给钱,樊哙见了刘邦就逃跑。
君臣没发迹之前,活脱脱就是城管与小贩。
小贩的日子自古以来就不好过,老大不小的樊哙一直也娶不到老婆。
刘邦就忽悠樊哙,说自己的小姨子很漂亮,可以介绍给他做老婆。
如此一来,樊哙就屁颠屁颠地把狗肉主动送给刘邦吃。
刘邦还真忽悠的小姨子嫁给了樊哙。
既然刘邦的老丈人吕太公会相面,预知刘邦非等闲之辈,那么追随刘邦的人自然也会大富大贵。
要不,吕太公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卖狗肉的吗?
当萧何、曹参共同拥戴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做了沛公,樊哙便做了他的随从副官。
在前期,樊哙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看一下他的战绩吧。
与司马橺在砀东作战时,斩杀十五首级,被封为国大夫;
抵抗章邯时率先登城,斩杀二十三首级,被赐列大夫;
攻城阳,下户牗,破李由,共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间爵;
围攻东郡守尉,斩首十四级,俘获十一人,被赐五大夫;
破秦河间守军,屡次率先攻入敌阵,斩获有功,被赐爵为卿,封号贤成君;
攻武关至霸上,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人,俘获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从这个经历看,樊哙作战勇敢,力大无穷。
一般人都杀不了他,只有他杀人家的份。
能杀狗就会杀人。
不过杀人也是个力气活,连续杀人几十个,不要说人家还会抵抗,即便不抵抗也不是一般人就有力气干这活的。
但也看得出来,樊哙并没带兵打仗,就是一个猛士罢了。
除了最后霸上一战,所杀的人都是一般士卒,最多是级别很低的士官。
没有诛杀过级别较高的将领。这也是樊哙杀人不少,但提拔很慢的原因。
这么说,并不是否认樊哙的能力,樊哙还是具备一定能力的,这毫无疑问。
但具备樊哙这样能力的人,何止樊哙一人?
韩信或许是千年一遇的将才,但樊哙这样的将领,不敢说比比皆是,但绝对是不乏其人。
都清楚湖北红安县一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故事吧。
樊哙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有时候,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施展,就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
樊哙真正的露脸,还是在鸿门宴上。
但也仅仅是一个目眦尽裂的大力士。
真正的工作,是由那些谋士们背后策划的,樊哙就是勇敢的执行者。
樊哙真正的发迹,是在刘邦做了皇帝,开始铲除异姓诸侯王的时候。
这时候的刘邦,不缺乏出谋划策的,给他出主意的人多得是。
但刘邦最缺少的是忠心耿耿的执行者。
这就是樊哙在韩信之后,也能成为大将军的原因,而且还做了左丞相。
如果没有刘邦,不好说樊哙就一辈子卖狗肉,但是大概率的事情。
起码成不了大将军、左丞相。
如果樊哙跟项羽单独摔一跤,他肯定办不了项羽。
再说韩信,本事是很大,可项羽不用啊,项羽失败是他的事,韩信出不名,建不了功;
刘邦不待见,韩信也没有机会;
项羽、刘邦都不待见,谁敢说别的人就会重用韩信哪?
假如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最大可能就是韩信一直提着剑在游荡,就没有这个大将军啦。
谁敢说同时期就没有另一个韩信在游荡哪?
没有了韩信,也就没有了刘邦,也就没有垓下之围,也就没人办得了项羽。
但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刘邦有萧何,有了萧何,也就有了韩信,也就没有了项羽。
再看看张良。
张良的祖先,五代都在韩国为相。
秦灭掉韩国后,张良不服,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就隐姓埋名逃亡到下邳。遇到黄石公,得到了《太公兵法》。
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也组织了一百多人的队伍想造反,可由于势单力薄,难以立足。
听说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已经成了气候,就想率众去投奔。
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刘邦,二人一见倾心。
张良把《太公兵法》说给刘邦听,刘邦大部分都能领悟。
于是,张良就果断改变主意,决定投奔刘邦。
如果张良没有投奔刘邦,而是追随景驹的话,结果就不一样啦。
只有在刘邦这里,张良才充分发挥了其聪明才智。
项羽也有谋士,谁敢说范增就不如张良、陈平哪“
如果项羽采用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杀死刘邦,还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吗?
尽管樊哙很牛逼,如果项羽真要杀刘邦的话,不要说目眦尽裂,就是把眼珠子瞪出来也没用。
有能力的人很多,一是要看有没有机会,更重要的还是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带头大哥。
象韩信这样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更多的人还是需要象樊哙那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打拼才能取得成就。
但这也少不了一个机遇。
实际上,刘邦结交的并不都是“狐朋狗友”,萧何、曹参、陈平等人都不是。
只不过他们都不是安分的人罢了。
乱世之秋,本本分分的书呆子是没有多少前途的。
不安分的人,往往都是有理想的人。
在合适的时机,遇到合适的带头大哥,创造一番事业,既是幸运的事,但也是不足为奇的事。
天分固然重要,但在实战中磨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关于项羽的终结者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