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陈友谅为什么杀宋祖义和陈友谅为什么杀倪文俊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陈友谅为什么被困湖心
因为他被朱元璋包围了。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朝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陈友谅出身于渔家,曾在元政府充当县吏。至正十五年(1351),陈友谅正式参加红巾军,投奔天完政权徐寿辉的将领倪文俊。
陈友谅协助倪文俊攻占武昌、汉阳,并督建了天完朝皇宫,很快得到破格提拔,逐渐拥有了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至正十六年(1356),陈友谅成为天完“领兵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吞并其军。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又挟持徐寿辉,自封汉王,后在采石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史称“陈汉”。
陈友谅在讨元的同时也对抗大敌朱元璋。他多次率军进攻朱元璋,遭到大败。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决战,被朱元璋以少胜多,陈友谅在突围过程中被飞箭射死。其子陈理在武昌称帝,后在朱元璋的进攻下投降,陈汉政权灭亡。
陈友谅怎样死的
鄱阳湖大战中战败,中箭而死的。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十九年九月,杀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底,杀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在采石杀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天完将士不服,纷纷脱离,兵力渐衰。屡与朱元璋战,不利。二十一年八月,江州为朱元璋攻破,退都武昌。二十三年八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箭死。
60万大军却不敌朱元璋20万,陈友谅为何会落得身死名灭的结局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陈友谅介绍
陈友谅(1320年-1363年),原名叫陈九四,是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地方群雄之一,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陈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的麾下。在1357年九月,杀死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是为了勤王,故把自己当做宣慰使,起兵先攻下了江西诸路,随后占领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占鸠州,杀死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建国大汉,改元大义。1363年,陈友谅为了抵制朱元璋对他的压制,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在突围时中流箭而亡,年仅四十四岁。
那么,作为割据一方的群雄,陈友谅手握重兵,以六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20万的军队,在这三倍于朱元璋兵力的悬殊情况下,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最终战死在鄱阳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洪都之战失败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船载家属百官,集结所有精锐之兵,进攻洪都,飞梯冲车,百路并进。不料遭到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顽强抵抗,陈友谅久攻不下,两军对垒,伤亡惨重。朱文正发挥卓越的指挥才华,沉着应战,坚守洪都85天,给朱元璋反攻赢得了时间,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围攻,向东出鄱阳湖。
洪都之战以失败告终。洪都之战,久攻不下,大大消耗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并且打乱了陈友谅的军事策略,使得形式对朱元璋一方更为有利,对元末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陈友谅不得以转战鄱阳湖。
天公不作美,作战方针失效,康郎山战败洪都之战失败后,陈友谅不得以只能向东出鄱阳湖,不料与朱元璋的军队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便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抵抗朱元璋。朱元璋大军连续攻占了三日,损兵折将,还是没能打败陈友谅。
但是不久,天公不作美,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趁着风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了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于是陈友谅想退守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在湖口部署了军队,拦截了其退路,陈友谅只得鏖战,寻找机会突围。
部下反叛,兵力骤减,军心涣散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目前大军困境的对策。陈友谅的左右金吾将军意见产生了分歧,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决策,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左金吾将军投降之事后,也率部向朱元璋投降。
部下的反叛,不仅让陈友谅损失了大量的军事力量,而且还让其军心涣散,人人自危。陈友谅一时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弹尽粮绝,突围失败《明史》记载:友谅益困。太祖凡再移友谅书,其略曰:“吾欲与公约从,各安一方,以俟天命。公失计,肆毒于我。我轻师间出,奄有公龙兴十一郡,犹不自悔祸,复构兵端。一困于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重罹涂炭。公即幸生还,亦宜却帝号,坐待真主,不则丧家灭姓,悔晚矣。”
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信,说他背信弃义,没有遵守他们之间的约定,让他取消帝号,否则是家破人亡。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大军粮食渐绝,他只得率兵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军队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在泾江口展开大战,陈友谅大军边战边走,但在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朱元璋。陈友谅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当即死去。
总结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兵败身亡。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是这样评价陈友谅的:“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被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陈友谅是反元群雄之一,从蒙古人手中夺回了江西、安徽、福建、湖广等地,为抗元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后续朱元璋推翻蒙古统治,夺回汉人江山奠定了基础。只是,他的手段不如朱元璋,最终一败涂地,徒为他人作嫁衣。
陈友谅为什么杀宋祖义
为了自己政治野心。
陈友谅建立陈汉政权后不久,便突袭南京想一举消灭朱元璋,当时两军还在龙湾一带交战,就在朱元璋大军抵抗不住的时候,陈友谅的一员大将张志雄“叛变”了,不仅投靠了朱元璋,还带兵击败了陈友谅大军,因此龙湾一战让陈友谅大败,否则也许就没有朱元璋和后来的大明王朝。在此之后,陈友谅军中还有很多人倒戈,比如梁铉,俞国兴和胡廷瑞等等,这也说明朱元璋在笼络人心,而陈友谅大军却人心涣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