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赫鲁晓夫时代的俄罗斯建筑都很糟糕,赫鲁晓夫为什么恨中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二战时,前苏联总统赫鲁晓夫是什么职务,干了哪些事迹
赫鲁晓夫在二战时期还只是个"弟弟"。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的一个贫农家庭。赫鲁晓夫在卡利诺夫卡学习4年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并在1908年岁父母搬家到顿涅茨克,成为一名钳工。赫鲁晓夫青年时期表现出对政治的极高热情,在为勒拿河大屠杀中遇害的金矿罢工者家属募集善款后,其所在的工厂受到警方压力,将其解雇。
随后赫鲁晓夫只得重新到鲁钦科夫谋生,担任矿工。一战爆发后,赫鲁晓夫因其是优秀技工的原因,被免除兵役,并积极参加罢工和反战示威游行。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后,赫鲁晓夫由于在鲁钦科夫的工人阶层中拥有威望,当选了当地的苏维埃主席。
外国势力惧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出兵干预俄国革命。1918年3月德奥联军出兵乌克兰,赫鲁晓夫在年底参军,并很快成为苏军政委。乌克兰党委书记拉扎尔·卡罔诺维奇非常欣赏赫鲁晓夫的才能,将其迅速提拔,成为其左膀右臂,到了1934年入选苏共中央委员。在莫斯科期间,赫鲁晓夫主要从事莫斯科的地铁修建工作,并因此获颁列宁勋章。1935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书记。
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与纳粹共同瓜分波兰。苏军于1939年9月17日进入波兰东部,赫鲁晓夫也随军前往。在1941年到1945年间,赫鲁晓夫在苏军的最高军衔是中将,主要是从事苏军的政委工作,在西方拍摄的《兵临城下》中,这个工作是被黑得最惨的,负责在前线枪决投降的苏军,然而这不是事实。
(电影《兵临城下》中赫鲁晓夫的形象)
由于波兰境内的乌克兰少数族裔经常受到当地民众的压迫,他们对入境的苏军夹道欢迎。赫鲁晓夫的任务则是利用这种箪食浆壶的氛围,积极展开思想工作,让西乌克兰人投票自愿加入苏联。在他的努力下,1939年11月1日,西乌克兰宣布加入苏联,赫鲁晓夫在这过程中居功至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赫鲁晓夫在基辅投入抗击纳粹的战斗。他尽管只是苏军政委,但是其职权与司令平等,任何军令都得经过他的允许。斯大林在基辅战役中采取的是寸土不退的策略,他命令赫鲁晓夫所在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在德军的围歼战中,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侥幸突围。而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透露,赫鲁晓夫此时对斯大林的策略是支持的,而赫鲁晓夫则为自己辩称是和布琼尼的作法是为了防止德军的包围,直到铁木辛哥来接手布琼尼的位置。换言之,他只是为了能让苏军坚守到苏军高层的接替交换后,才丧失苏军突围的机会。无论如何,基辅战役最后造成了苏军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围,赫鲁晓夫作为苏军政委也难逃此咎。
在1942年5月12日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共同领导64万苏军投入此次战役。在战役初期,顺风顺水,然而到了5月17日,德军从侧翼发起钳形攻势,使苏军境况危急。斯大林还是拒绝撤销反攻计划,苏军最后被德军围歼,共损失26.7万人,其中被俘20多万。苏军西南战区被解散,赫鲁晓夫因此被召回莫斯科,铁木辛哥被撤职。
赫鲁晓夫并没有遭遇处罚,而是屡败屡战,继续前往斯大林格勒战斗。他主要是从事检查苏军的纪律,战备和士气工作,并审讯德国战俘,策反战俘等。期间,他还和叶廖缅科一同提出一份反攻计划,而苏军最后执行的是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动,并最终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士成功牵制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约36万人包围。
胜利的喜悦还没多久,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在战斗中殉国。然而关于列昂尼德的死因却一直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列昂尼德被德国俘虏后,投靠了德国人。后来在斯大林的授命下,造苏军胜利后将其处死,赫鲁晓夫曾恳求刀下留人,却被斯大林拒绝。然而这种说法却没获得验证,在德军对苏军战俘的审讯记录中没有找到列昂尼德的记录。后来列昂尼德的战友查莫林中尉也承认他隐瞒了列昂尼德战死的消息,他曾亲眼看到列昂尼德的飞机在空中解体,他隐瞒事实真相是为了躲避此事为其带来的连带责任。然而列昂尼德的妻子却没因此躲过一劫,被判在劳改营服刑5年,她的女儿交由赫鲁晓夫抚养。
1943年6月,赫鲁晓夫随军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有传言称,他在一名德军的逃军口中得知了德军发起攻击的确切日期,苏军因此获得库尔斯克战役的主动权。然而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他的传记记者为其宣传功绩的夸大之词,由于演义成分太大,世人不太接受这种说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库尔斯克战役取胜后,苏军成功收复基辅,赫鲁晓夫也因此被任命为乌克兰共和国的苏共第一书记。
重返乌克兰的赫鲁晓夫,主要从事乌克兰的战后重建和粮食生产组织工作。他在乌克兰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时,遭到当地民众的抗议和反弹。在基辅工作期间,赫鲁晓夫积劳成疾,后来从感冒一度转为严重肺炎。在一生的建议下,赫鲁晓夫在康复后开始了在拉脱维亚的度假生活,直到1947年被召回莫斯科,并重新主管乌克兰的工作。
总的来说,赫鲁晓夫在二战时期的工作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没有重大过错。他归根结底也不是一名战将,更多的是从事苏军思想教育的文职工作。术业有专攻,这也就决定了他在二战史上没能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和军功。
赫鲁晓夫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赫鲁晓夫是一个好人,优秀的前苏联政治家,为苏联建设做出贡献。斯大林的继承人,有争议的地方是对待斯大林,是他把斯大林遗体火化。
为什么赫鲁晓夫时代的俄罗斯建筑都很糟糕
俄罗斯的建筑非常多样化,你所说的糟糕建筑,肯定是指后斯大林主义时代的建筑,特别是赫鲁晓夫时代。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的经济和住房形势。
在那个年代,苏联正处于战后复苏时期。战争时期和敌军占领时期造成的破坏是极其巨大的。再加上当时城市需要劳动力,因此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战后,各大城市里最常见的房屋是公共公寓和宿舍。同时,新建的公寓房子虽然比战前时期的要来得简陋,但还是很宽敞、很壮观。比方说,这些房子的屋顶往往达到三米的高度。这当然很不错,但是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到了50年代,冷战已经开始,军队建设消耗掉很多本来就所剩无几的国家预算。
赫鲁晓夫上台后,他的城市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向每个家庭提供一套单独的公寓。他们当时仍然经费十分短缺。不增加预算怎么建造更多的房子?只有建造更便宜的房子!
所以,他们就建造了更便宜的房子。首先,放弃了高大的天花板和像门一般大的窗户。屋顶高度降到2.5米,小窗户,小房间,走道小到两个人很难并排行走。到后来,人们又认识到,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主要部件,然后再组装成房子,房屋建造成本还可以降得更低。所以那种所谓的钢铁混凝土工厂有拔地而起了。这些工厂建造墙板、楼板、梁柱等标准构件。房子成排成排地拔地而起。战后苏维埃时期,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排排互相紧挨着的完全一模一样的房子。很丑吧!但总比合用厨房和厕所的公共公寓强。
打比方说,如果你把战前和1991年前的苏联城市地图做个比较,你可能会注意到,城市发展大多是在战后发生的。苏联社会经历了城镇化,就像其他国家一样。因此,一个典型的苏联城市一般都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市中心,主要都是在1917年之前建造的,后来在市中心的周围又建造了很多丑陋的社区。战后的发展决定了苏联城市的面貌。这种大规模的发展在数量上和程度上都又超过了以前的建筑活动。
最后,还要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在苏联,公寓房基本上是由国家免费提供的。人们不必为此花一毛钱。这样一来,国家建房无利可图。预算耗光不说,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必然是令人绝望的经济和最廉价的解决方案。
赫鲁晓夫的墓碑为什么是黑白两色
政治人物死后都要盖棺定论,中国人如此,俄国人也是如此,曾经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11年的赫鲁晓夫在1971年(即退休后的第7年)去世,随后,赫鲁晓夫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非常醒目的黑白两色,几十年来人们对于赫鲁晓夫的墓碑颜色也是有各种猜测。
赫鲁晓夫的墓碑由苏联著名雕塑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雕刻,恩斯特曾经这样表漏自己的创作历程:“死者曾当众侮辱我,使我在几年内心情郁闷,但我还是决定为他立碑,因为他值得我这样做。”这样的评论也代表了当时许多苏联民众对赫鲁晓夫的心态,赫鲁晓夫一生虽然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是他在许多民众心目中还是一位有功绩的前领导人。就在赫鲁晓夫安葬的当日,有200多位曾经的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受难者冲破军警的包围到赫鲁晓夫墓碑前去纪念他。
墓碑的黑白两色实际上代表了赫鲁晓夫的毁誉参半的一生。根据1964年苏共中央会议做出的决议,赫鲁晓夫有六大罪状,包括搞个人崇拜、自充内行、说话随便、搞乱工业管理、执行错误的价格政策以及在农业上瞎指挥等。诚然,赫鲁晓夫的确有这些罪状里面所描述的过错,但是赫鲁晓夫在某些方面的政策还是赢得了当时苏联民众的支持,比如为曾经遭受迫害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平反,允许一些在斯大林时期曾经不允许发表的文艺作品发表,赫鲁晓夫主张开垦荒地种植玉米也是为了解决苏联经常出现的农民粮食短缺问题,不过赫鲁晓夫完全否定斯大林的政策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成为苏联解体的远因。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