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崇祯,上任才三个月,为何就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十七岁的崇祯,上任才三个月,为什么就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十七岁的崇祯,上任才三个月,为何就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的一些知识点,和崇祯七年为什么太监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崇祯十七年,祸不单行,一场大疫为何让多个政权覆灭
  2. 十七岁的崇祯,上任才三个月,为何就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3. 崇祯自缢时,身旁为什么只有一个太监锦衣卫去了哪里结局又如何
  4. 明朝崇祯年间御马监掌印太监

崇祯十七年,祸不单行,一场大疫为何让多个政权覆灭

关于大明王朝的灭亡,明廷内部原因是一方面,而天灾的影响同样极为致命,这场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的鼠疫,从西北一路蔓延至河北,造成北方各省军民大量死亡,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李自成之所以能够从陕西一路轻松杀入京城,灭亡明朝,便与此次瘟疫直接相关,而李自成大军败于清军,可能同样与这场瘟疫有关。

△《大明劫》讲述的便是这场灾难

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北方

关于这场瘟疫的起源,现代普遍认为源于生态破坏和气候异常。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由于明军经常与蒙古发生战争,导致大量汉人被俘或逃往草原,大量牧场被开垦为农田,原本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增加了人鼠接触几率。而明末的旱灾频发,在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时,老鼠也大量涌入人类居住地,最终酿成了这次肆虐十余年的大瘟疫。

早在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太原等地便爆发过一次规模巨大的瘟疫,史载“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

崇祯六年(1633年),山西再度爆发瘟疫,而从第二年开始,由于兴县百姓逃避瘟疫,这场鼠疫开始向周围地区扩散。崇祯九年(1636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与兴县隔河相望的榆林府、延安府开始相继爆发瘟疫,史载“(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三年(1640年),鼠疫开始蔓延至河北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顺德府、真定府也开始爆发瘟疫,“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瘟疫从河北地区开始传染至北京,“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这里面所说的“疙瘩瘟”,便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

崇祯十五年(1642年),瘟疫开始蔓延至天津,每日受感染死者不下数百人,逐门逐户而过,无人能够幸免。

崇祯十六年(1643年),疫情进一步扩大,腺鼠疫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开始转化为肺鼠疫,夏燮《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崇祯实录》则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甚至已经到了无人收尸的地步。

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大瘟疫,成为了压死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这场瘟疫造成的伤亡,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准确数字,但根据史学家的不完全统计,明朝万历和崇祯年间的两次大鼠疫,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以上,仅北京城的人口死亡率便达到了20万以上,占到了北京当时人口的20%甚至更多,北京城连叫花子都找不到了。

明朝的灭亡,固然有自身统治的各种问题,然而这场规模巨大的瘟疫,显然成为了压死这个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仅直接加剧了天下大乱的程度,导致明末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更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和明朝的灭亡。最典型的便是孙传庭的阵亡,当时的孙传庭正苦于鼠疫横行,人死过半,面对朝廷的不断催促,孙传庭最终只能带着缺衣少食的士兵前去出战,最终战败身亡。

这场瘟疫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明朝军队战斗力的全面丧失,明末卫所制已经全面崩溃,明朝成建制的精锐部队便仅剩下了九边重镇,而这场瘟疫几乎直接摧毁了九边重镇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纵观明末历史,这几镇显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李自成从西安发兵攻向京城之时,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容易便杀到了北京城下。

△李自成面对的几乎是一座鬼城

在瘟疫爆发之前,明朝驻守京师的军队有10万人,这场瘟疫过后,便只剩下了五万多人,面对已经杀下闯军,守城将官甚至不得不低声下气求人守城,却仍然“逾五六日尚未集”,最后连三四千宫中太监都上了城墙。而即使如此,城墙上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瘟疫中的守城明军“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一个担任后补县佐虚职的福建人发现了鼠疫的治疗办法,他采用刺血法给病人治病。到当年冬季之时,由于人口密度的急速下降,再加上这位福建人的资料,北京的鼠疫病情实际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抑制。然而,没想到李自成的到来却摧毁了这一成果。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后,在经历了早期的稳定局势之后,闯军便开始大肆搜刮金银妇女,至于那位治疗鼠疫、拯救了北京城的福建人,也最终被李自成的士兵杀死。因此,有说法认为李自成最终败给清军,也与军队感染瘟疫有关。

不过,如果李自成的军队真因感染瘟疫而战败的话,那么与其交战的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也无法避免,然而事实是清军入关之后瘟疫明显得以遏制,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散播,这显然与理不通。

十七岁的崇祯,上任才三个月,为何就能扳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魏忠贤是明末宦官,是明朝阉党乱政的典型,极受明熹宗朱由校的宠信。他在朝堂之上排除异己,专断朝政,民间的百姓甚至“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贤也因此被称作“九千九百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好景不长,天启皇帝在位仅仅七年就因为落水生病后又服用“仙药”而亡。由于熹宗英年早逝膝下无子,所以就传位给了弟弟信王,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上位对魏忠贤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崇祯帝还没上位时就对魏忠贤的罪恶一清二楚,上位后肯定会对魏忠贤下手。

果然朱由检继位后钱嘉征就上疏弹劾了魏忠贤,并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分别是与皇帝并列;蔑视皇后;搬弄兵权;无二祖列宗;克削藩王封爵;目无圣人;滥加爵赏;掩盖边功;剥削百姓;交通关节。崇祯帝随后就将魏忠贤发往凤阳,但是魏忠贤在去凤阳的路上还养了一批亡命之徒,崇祯帝得知后大怒命人去逮捕魏忠贤,最后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就自尽了。独断专权的魏忠贤就这么被一个刚刚上位的年轻皇帝扳倒了,难免令人唏嘘。为何崇祯皇帝刚刚上位就能扳倒只手整天的魏忠贤呢?这主要得益于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布衣皇帝,从小放过牛,要过饭还当过和尚,一步步取得江山不容易,所以特别在乎手中的皇权。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错失。

首先是政治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把中书省,将中书省的权力分到六部。这也意味着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就此废除,将权力收归皇帝之手,加强皇权。朱元璋还设立了三司,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将行政权、军权和检察权分立,互相制衡。为了加强皇帝对百官的监视和控制,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和锦衣卫,使得皇帝对百官的一举一动都清楚,可以高枕无忧。

然后是法律改革。朱元璋颁布了《大明律》,规定只要是谋反者不论主犯还是从犯,一律凌迟处死,以及身边众多亲人都得连坐。其中对贪官污吏的惩办也十分严厉。此法不仅威慑了百姓,还震慑了官吏,使得皇权进一步稳固。

最后是军事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大都督府,改为中军、左军、右官、前军、后军等五军都督府,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全国各军事要塞设立军卫,交由都督府管理。而且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兵部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这一举措使得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衡,且二者都对皇帝负责,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

所以崇祯帝能这么轻松地拿下魏忠贤就是因为朱元璋当初将皇权高度集中,使得终明一朝没有任何大臣能够威胁到皇帝的权力,况且魏忠贤的阉党早已犯了众怒,崇祯帝清除阉党属于顺应民意,没有阻碍。

崇祯自缢时,身旁为什么只有一个太监锦衣卫去了哪里结局又如何

江城子(苏轼体)叹明末

锦衣世袭受皇封,跨青骢,挽雕弓。兵冗将嬉、骄纵似疽痈。皇帝难差饥馁汉,天灾密,廪仓空。

崇祯上吊已途穷,数元忠,一衰翁。自命清流、星散匿其踪。诸邑明军皆乞降,为闯逆,打前锋。

[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

——前不久刚写过《风入松-戏评李自成》,我就说了,李自成进北京,根本不是因为他武功盖世,他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只是因为大明朝廷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堪重负,府库空空,士兵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李自成用“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童谣来欺骗,明军纷纷倒戈,贼军如同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沿途城邑不攻自破,而京城文武各怀心思,死道友不死贫道,坚决不肯助饷,京营官兵士气低落,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投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崇祯朝的文臣基本没有忠臣,因为忠臣要干实事,干事的过程不可能完美,所以,忠臣都被只知道政治正确的东林党赶尽杀绝了,剩下的都是口才出众的嘴把式。武将能打仗的,不是死于离奸计,就是死于党争,都被崇祯杀了,剩下的都是那些善于阿谀奉承、能与东林党和睦相处的庸才,他们的本事大多是吃空饷、喝兵血,把士兵变为家奴,把自己变成大地主或作坊主。

——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这是明朝末年最大的笑话!连皇帝的外公都舍不得拿钱出来助饷,还能指望谁呢?因为穷,皇帝众叛亲离,只有老太监王承恩忠心耿耿,陪王伴驾,不离不弃,足以羞杀东林党的一帮软骨头。从这个事可以看出,文人的风骨只是说说而已,越是著书立说的文人,越无耻。中国如果再遇到了外敌入侵,首先当汉奸的一定是各个大学里的教授!他们自称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网友称之为五毛党或带路党。

——最后说一说锦衣卫的结局。因为锦衣卫的福利待遇不错,所以,明朝末年吃不饱饭的人都想方设法进入锦衣卫,锦衣卫从几千人膨胀到十六万多人,鱼龙混杂,名声扫地,在东林党的嘴炮之下,被喷得体无完肤,锦衣卫指挥使居然成为最难办的差事,有点能耐的都被东林党干翻在地,只有骆养性坐稳了这个位子,可见他就不是个办事的人。李自成来了,骆养性投降李自成,花三万两银子保住了性命,多尔衮来了,他又投降多尔衮,成为清军招降纳叛的典范,出任天津总督。至于他手下那些锦衣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跟着皇帝没饭吃,哪里来的忠心耿耿?谁给饭吃就给谁干活,降闯降清,无所谓的。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明朝崇祯年间御马监掌印太监

明朝崇祯二年,曹化淳曹公公就得到了提督京营的权力,也兼职充当御马监掌印太监。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如,道号止虚子,明朝宦官。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崇祯继位时才年仅十七岁 崇祯是怎么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铲除的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4/13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