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蜀国到后期为什么没有大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蜀国后期为什么没猛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蜀汉后期为什么感觉没有人才呢
蜀汉灭亡时,人口九十四万,官吏就有四万多人,官吏占比在魏蜀吴三国中是最高的,有如此庞大的官僚体系,应该说是有人才基础的,不应该缺乏人才。
但给人的感觉的确是人才匮乏,无多少人可用。
这个局面,完全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在用人方面,诸葛亮比刘备逊色不少。
人才需要培养,需要给他机会锻炼。
诸葛亮只顾成就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声,严重限制了人才的使用和发挥,这是蜀汉后期人才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
魏氏春秋曰: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遣使者到司马懿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诸葛亮的饮食及其政务的烦简。
来使回复道:“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的事,就亲自处理,而且每天所食不过数升。”
司马懿听了以后,说:“诸葛亮快要死了。”
没过多久,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
不可否认,诸葛亮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但事必躬亲,啥事都自己做,最后累死也就算了。
罚二十,有的理解为打二十杖,有解释为罚二十斛,总之都是很小的罪过。
尽管一个益州牧被刘备弄成了帝国,但地盘还是那么大。诸葛亮号为丞相,再不济要处理的事远比益州牧要多得多,就算再能干,但不是这个套路吧。
别人也需要成就名声,也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需要机会。你诸葛亮啥事都自己做,不给别人机会,不仅不能培养人才,而且会产生抵触情绪。
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用人理念,都说马谡小子不行,特别是刘备还专门交代,但诸葛亮还是一意孤行,招致了街亭之败。
这不仅仅是看人不准的问题,深层次来说,还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用人的方法上也存在缺陷,杨仪与魏延一向不和,诸葛亮采取制衡的手段,控制使用,这没有问题。
但一旦诸葛亮不在了,那就必然会出现火拼,魏延被杀,这也是蜀汉后期很大的事件,虽不是致命的,但也是相当严重的。
但就蜀汉的困窘而言,也不能完全由诸葛亮承担这一切。
作为人臣,诸葛亮应该近乎完美,再强求什么似乎不现实。
但诸葛亮不能放手,给更多的人才提供机会,这是最大的问题,其中的道理也没必要过细的分析。
一个团队,不仅仅是看领头大哥能做多少事,而更应该看能把多少人才集聚起来发挥能量。
蜀国到后期为什么没有大将
蜀国后期,是从诸葛亮去世后算起的。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又过去30年,蜀国灭亡。在这30年里,虽说有着姜维的苦苦支撑,但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最终还是无法阻止蜀国灭亡的时期。
在魏国兵分三路向蜀国发动战争的时候,竟然除了姜维、廖化外,就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这不禁就令人唏嘘,为何蜀国后期,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大将了?
那么先看看刘备时期,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大将。
最先说明的,绝对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蜀国后期是从234年算起,而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是220年战死。而张飞,却是在221年,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
赵云倒是跟随诸葛亮参加了第一次北伐,但是到229年,赵云已经年迈,最终去世。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虽说有着五虎上将的称号,但始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以至于在222年郁郁而终。还有黄忠,历史上他是在220年病死,并不像《三国演义》里的,黄忠还参与了夷陵之战。
五虎上将之外,那便是魏延。若不是有魏延,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更找不到帮手。
只不过十分可惜,诸葛亮去世后,由于魏延和杨仪不和,可以说诸葛亮尸骨未寒,就被马岱杀害。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我才发现,刘备是223年去世,诸葛亮是234年去世。仅仅11年,蜀汉便从人才济济,到“廖化作先锋”的境地,这不得不令人唏嘘。
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
1,最直接的原因,便关羽败走麦城,和刘备兵败夷陵。
关羽败走麦城,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口,军队,以及一大批的武将文臣。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谁拥有更多的人口,谁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再到后来刘备兵败夷陵,更是将蜀汉精锐损失殆尽。
这两场战役的失败,让蜀汉损失大批高层将领。如果蜀汉没有据守益州天险,也许夷陵之战后就会被灭国。
2,三分天下,局势已经大致稳定
刘备入蜀前,益州的老大是刘璋,刘璋的手下也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张任,落凤坡一战还射死了庞统。
之所以刘璋身边能聚集这么多的人才,很大的功劳是因为他父亲刘焉。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拥有蜀道天险的天府之国,在刘焉的治理下是一片祥和,因此很多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便纷纷入蜀,令益州人口大增。
人口基数增加,人才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加。然而到蜀汉末期,三分天下局势已定,魏国,吴国发展治理的也非常不错,人们不需要颠沛流离,因此就没有外来人口进入益州。单靠益州那九十多万的人口,如何跟吴国、魏国竞争?
3,蜀国内部,党派林立
三国时期,天下九州,魏国得其六,吴国得其二,仅仅得一的蜀国,内部竟然还分为四个派系,分别为元老派(最早跟随刘备的那一批人),荆州派(刘备进入荆州后的人),益州派(益州土生土长的人),东州派(刘焉、刘璋父子的人)。
小小的一个益州,就派系林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被东州派给坑了,更别说诸葛亮死后,姜维更加无法制衡各个派系,只能无奈的去种田。
4,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从刘备去世,再到诸葛亮去世,仅仅只过去11年,结果诸葛亮就去世了,这就足以说明,这11年来,诸葛亮有多么的疲惫。
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益州牧。丞相就意味着他要管军国大事,益州牧就意味着地方上的事情,他也得处理。在事事都要自己处理的情况下,哪能有新的人才出现?
5,刘禅的昏庸无能
刘禅是为扶不起的阿斗,再加上宦官黄皓的乱政,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都无奈到沓中种田,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在这种小人专政的情况下,哪有人才的出头之日?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呢?欢迎大家说出来!
三国后期为何蜀国没有出名武将了
蜀果后期人才奇缺,但并完全是这样,主要是指带兵的将领。
在回来说蜀国后期:
主要带兵将领有:
大将军姜维
征西大将军张翼
车骑将军夏候霸
右车骑将军廖化
可以注意一下姜维,作为诸葛亮的传人,是以文武双全著称的,但是由于奸臣当道,是无法体现的。
分开说下:
1一是刘禅的昏晕无能
2另一个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关系
姜维并没有得到能力的发挥,廖化无能也是不确切的说法
3蜀国用人制度的弊端。大家看姜维时期的蜀魏战争,从蜀国阵营中冒出来的主要是以前刘备时期的一些主要将领的子嗣,如傅彤的儿子傅佥,关兴的儿子关统等等,根本没有出现平民百姓出生的将领。造成这个原因的直接原因便是诸葛亮、姜维的刚愎自用。
还有最后姜维和诸葛亮杀魏延,都可以看出人才在被自我抹杀
4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望的问题,刘备的声望妇孺皆知,故前期将领大部分都是自己投靠的,而后期刘禅的声望也是妇孺皆知的,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是比较片面的,不能说没有而是说还没死完,但是才能无法发挥,但是缺少将领还是事实,毕竟刘禅不是刘备。
为什么感觉三国后期没有大将
/其实在三国后期同样有人才辈出的现象,只不过某些人才是时运欠缺没有机遇条件得到应有的展现,或有机会建言献策却被限制忽视小觑了,随分久必合的潮流进程与不可逆而淹没的生不逢时,又难以出头的天意循环趋势的行为裹挟潮流里。比如有记载的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守绵竹一战,如果听从黄权儿子黄崇及张飞儿子张遵等的建议,择一险要据敌以待援兵,消耗邓艾粮草的却敌之上策,还有如果姜维得知消息且能不分兵御敌?或许绵竹又可成为古战场又一智慧较量的搏杀桥段增添传奇亮点。当然应该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且没有被记载的英雄所见略同出处,及无名有识之士的卑微言轻且能有所得到采听考量?所以感觉三国后期将星凋零表面没有什么大将可用也很正常,天意使然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潮流必然会带走一些遗憾传奇淹没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的气数尽头。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