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太医也可以随意出入后宫,为何没有被阉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太医不建议进入后宫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太医为什么不是太监
两方面原因。
首先,由于太医服务的对象是皇亲国戚,所以太医的选拔极为苛刻,宁缺毋滥。当选者无不是经层层考核之后的顶尖医术家。而且太医也不是铁饭碗,一个人考上太医后,每隔一段时间,朝廷还会安排复试,杜绝滥竽充数之人在太医院混日子。以宋朝举例说,宋朝太医就有一套复杂的选拔制度,不比考进士难度低。一个人考中太医之后,每年都还要对“方脉”、“疡”、“针”等科目进行复查。考试标准为“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
考优者晋升,逊者降等,不及格者辞退。
也就是说,宋朝的太医每年复试,只有考满分才能算合格,考90分都要降级。考80分就是不及格,那是要辞退的。
后来的明清两朝也是如此,甚至选拔标准还更进一步。太医经选拔后,还要分科目,皇帝妃嫔得病后,具体病症,具体医治,派专科医生去诊治。
比如皇帝的嗓子疼,就派精通治嗓子的太医去诊治;伤风感冒了,就派精通治伤寒的太医去诊治;牙齿疼痛,就派精通口齿科的太医去诊治。像某些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无论皇帝得什么病,都是派同一个太医去诊治的情节,这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所以,古代的医生虽有千千万,但有实力当太医的人,堪称是凤毛麟角。如果皇帝要求太医必须净身之后才能任职,那全国估计就找不出几个合格的太医了。毕竟太医又不是太监,后者只是奴才,离开了皇帝,什么都不是,这种人,烂大街。
而太医是技术型人才,他们就算不伺候皇亲国戚,只在民间行医,也饿不死人。比如北京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就是离开太医院之后,凭本事创立了同仁堂。
假如说太医要净身,像乐显扬这类人才可能会为了当太医而断子绝孙吗?而招揽不到顶尖医生,皇帝陛下敢让庸医给自己看病吗?
第二,太监之所以要净身,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会频繁接触到女眷,而太医不会,当然就不需要净身了。
比如清朝皇帝和妃嫔在干羞羞的事之前,在敬事房工作的太监要背着没有穿衣服的妃子到皇帝的卧榻上。这中间太监与妃子不可避免会发生身体接触。如果太监不净身,他们是极可能与寂寞的娘娘们“擦枪走火”的。
相比于太监,太医平时在工作中,极难接触到女眷,几乎没有淫乱后宫的可能性。
就拿清朝太医院来说,办公场所设在正阳门东侧(庚子年后搬到了南城),不奉诏,不能入宫。
▼太医院在皇宫之外,正阳门以东
当然,皇宫内也有太医的值班室,主要为皇帝服务。但宫内太医院在“南三所”,与御膳房为邻居,这里处于皇宫的外朝,平时根本接触不到女眷。(女眷全在内廷,也就是俗称的后宫)
▼外朝太医院位置
即便说,后宫娘娘们生病了,需召太医入宫诊治,且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太医需要与妃嫔近距离接触。这也没什么。
因为古代宫廷禁地礼制森严,太医在为内廷女眷诊治时,不能随意闻妃嫔,也不能有肌肤接触。太医需要隔着一层薄帘,站在帘外诊断病情。就算是把脉时,也需要在妃嫔手上放一块薄纱,才能诊脉。
况且,诊治期间有专门的太监、宫女侍候在一旁伺候(监视),其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太医能干什么?其实啥都干不了。
这里额外一说,大内侍卫和御厨之所以也不用净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宫的内廷每到傍晚就会上锁,内廷的保卫工作由身体健壮,专门练过擒拿的太监负责,大内侍卫和御厨都进不去。即便皇帝偶尔召御厨进内廷做菜,内廷的内厨房也是把守森严(内厨房在养心殿,与军机处一墙之隔),御厨只能待在厨房,哪也去不了。
再说回太医。
除了上面说的两点原因外,古代皇帝对太医比较放心,不担心他们会淫乱宫闱,还有一个小因素。就是古代医生跟现在一样,名医都是年长者,鲜有没有年轻人。即便妃嫔们再如狼似虎,也不至于看上老大爷吧?
像《甄嬛传》中的温太医,在古代几乎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的太医,真的不愿意进宫伺候皇帝吗
很多现代人都一直以为,古代能够进入皇宫伺候皇帝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太医院任职的那些太医,除医官外,其他的太医都是地方举荐入都,供奉内廷的名医。这些太医伺候于君王左右,遇有疑难杂症,朝野瞩目,责任重大,稍有不适,就会认为太医无能,遭到杀身之祸。因此,在古代名医都不愿入宫,太医,一旦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应召入宫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有云“伴君如伴虎”,在太后、皇帝身边的太医,其处境也非全如人意,加上宫禁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有时太医则是首当其冲,难以逃脱,甚至带来杀身之祸。
太医也可以随意出入后宫,为何没有被阉割
1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是明朝景泰年间的真事儿——
艾崇高,是大明太医院的一名医士,因为替景帝朱祁钰治病有功,结了主上的知遇。
艾医生与景帝相识,还缘于朱祁钰做郕王时,一次股上生疮,请艾崇高来治。
这家伙是个善于钻营的人,王爷请他来看屁股上长的疮,他却巴巴地问出,王爷常淫浸欲海,已生出一个“有心无力”之症。景帝本来不好意思,不想被艾医生看出羞于启齿的病症。事儿既然摊开了,从此皇帝那“下面”的病,便只找艾崇高来看了。
景帝做皇帝后,更是沉溺欲海,后宫佳丽难以满足他了,甚至于还秘密地招引妓女入宫。欢愉久之,则战力不济,艾崇高便又成为御用的春药提供商,扶持皇帝鏖战床第之间。
艾崇高把景帝的性生活伺候得好,景帝一开心,赏他做了锦衣卫百户。
可是照他这样的“扶持”法,时间久了,皇帝身子便淘空了?景帝在位八年,忽然一病不起,十来天上不了朝。禁锢南宫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镇(英宗),趁这个机会,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景帝很快就死了。
景帝死了,把艾崇高也“带走”了。在英宗复辟之初,杀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曾经的御医艾崇高。
(史上真实的景帝朱祁钰,与电视剧中的形象,肯定是有一些落差的)
2
我为什么要先讲这个故事呢?
首先,在历史大事件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君王将相,其实有些小人物,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只是不大为人注意。前几年有一部历史喜剧片,叫《神医喜来乐》,讲的虽然是一个草野医生,但也经常入宫,给贵人瞧病,他在不经意间,便掺和到了激烈的党争当中,与朝廷政治发生了微妙的联系。试想,如果艾崇高不那样“帮”景帝,而是从养生的角度多劝谏景帝,还会发生后来的夺门之变吗?他也不必断头西市了!
其次,艾崇高专门照顾皇帝的隐疾,可见太医是必要深入到后宫隐秘生活中的。他的所闻、所见,自必不少,其间故事肯定很多。去年热播剧《女医明妃传》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演绎宫廷故事,而且发生的时段,正好是正统、景泰之间,只是不知里面有没有讲到艾崇高这个人?
3
正因为宫廷之事讳秘,所以太医们怎样给皇帝后妃们瞧病,后人知道的细节真的不多。
别的朝代我就不讲了,讲开了收不住,在这个题里,我只讲讲明朝的情况,而且专讲洪武年间的相关规定。
正如题里说的,太医入宫,为什么不像太监一样阉割呢?阉割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太医“乱宫”。而古代皇帝肯定考虑到这一点,何况朱元璋这样的圣君?
朱元璋以元朝宫廷秽乱为戒,非常害怕有外人入乱宫闱。我们来看《祖训录》里对宫廷“关防”的记载:
凡宫人有病,须请医生入宫来诊治,朱皇帝定的规矩是:“须要监官、门官、局官各一员,当直内使三名、老妇二名,同医人进宫看视。”一个医生进宫来瞧病,需要内官监太监、守宫门太监、御药局太监各一人,连同当值太监3名、宫中老妇(老年宫女,又称“老婆子”)2名,也就是内廷“各有关单位负责人”8个人相陪。
一件小事,有必要劳驾这许多人来趁热闹?当然不是为了人多力量大,医生会诊时大家一拍脑壳,点子如头屑般往下落,而是让他们互相监督,省得闹出甚狐臊丑事来。
如果不守此规矩,则当如何?
朱元璋把丑话说前头啦:假如陪同之人不及8人的定数,监官、门官、局官各杖100,当值宦官、老妇各杖80;假如当值太监并各官偷懒不动,止让老妇把医生带进来,那就更要命了:监官、门官、局官皆斩,当值太监并医生、老妇皆凌迟处死。
若是后宫妃嫔、女孩儿(应指皇女)等生病,病情较轻的,就在乾清宫诊脉;只有病情较重的情况,才许医士在白天到病人房中看视,而在夜间唤医士进宫,是绝对不允许的,如违,连同请医生的一并斩首。
若是宫中下人生病,轻的到宫门去看,重的则出赴养容堂等死或诊治,由监官、门官、局官、内使人等同医士就彼发药医治。
(油画:慈禧与四名御医)
看看这有多严格吧!
总之,太医入宫看病,就两个关键词:公开与监督。而且太医看完病马上就离开,不像太监整天生活在宫里,这种临时的“宫廷客人”,招呼好就行了,是不必阉割的。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明代除了外廷的太医院,在内府还设有御药房,也是专门管理宫廷医药之事的。在御药房当差的,可都是太监了。
不单明朝,历代宫廷瞧医看病,大体如此。
古代皇帝是如何防范太医和后宫有染的太医是如何避免被宫刑的
太医进进出出,皇上自然也担心被戴绿帽子,于是皇上会有严格的制度安排。于是太医们跟嫔妃们在一起的机率是很小的。第一,宫廷有严格的太医院管理制度。太医们白天下班后会回自己住的太医院,而太医院离内宫是有距离的,内宫晚上有门禁,会锁门。内宫如果晚上需要太医,会有专人负责宣召,太医在诊病时会有太监啊宫女作陪的,不会让他单独与娘娘们相处。而且见面还隔着纱诊脉。所以环境是不允许的。第二,每个太医进宫都有专人负责记录的,时间呆久了会引起注意的,太医们也不敢冒险的。第三,给皇帝娘娘们看病的一定得经验十足,医术高超,真正医术高超的大都是老太医们了,他们都是老头子了,也没有这个心思了。第四,太医们本身就压力大,深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所以大多数不会去想这个。
关于太医也可以随意出入后宫,为何没有被阉割和为什么太医不建议进入后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