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日军编制是怎样的大佐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二战期间日本大佐什么职别)

二战之中,日军的大佐是多大的官 没想到这么厉害

大家好,二战时的日军编制是怎样的大佐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日本军官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二战时的日军编制是怎样的大佐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和日本军官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看抗日剧时发现日本陆军中很少有副职军官,这是为什么
  2. 日本军衔有什么特点
  3. 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中,胸前为何会有一个红色的M
  4. 二战时的日军编制是怎样的大佐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看抗日剧时发现日本陆军中很少有副职军官,这是为什么

侵华日军在联队级是设置了副职军官的,“关家垴战斗”日军冈崎支队的指挥官冈崎谦受中佐,一说就是第37师团226联队“副联队长”;电视剧《亮剑》中也有出现了第22联队“副联队长”宏信一郎中佐的镜头,但是,日军只在联队级设有副职军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附”这个职务的存在,承担了各级指挥机关一定的副职功能,比如“军司令部附”、“师团附”、“大队附”、“小队附”等等。“附”的职衔又低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副职”,它既是军事主官的助手,又可以灵活地执行单独某项任务,还可以是编余军官的临时岗位,一旦出缺或新组部队,随时可以补充上去。

日军联队以下的“附”职,同时承担了教官的角色,“大队附”和“中队附”也称“执行官”,小队附干脆不是军官,而是由资深的曹长或军曹担任,协助小队长掌握部队和指挥作战。另外,日军在大队及以上又设置了“副官”这一职务,它并不是民国军队里军事主官“跟班”的角色,而是一级作战军官,也承担了部分副职的功能,松山战役的日军守备队,就是以第113联队的“联队副官”真锅大尉为实际指挥,副联队长都靠边。

其次是日军联队以上部队的指挥权,实际掌握在参谋长和作战参谋手中,这就是二战日军奇葩的“军政军令双轨制”,参谋长和作战参谋直属上一级参谋机关领导,同级军事主官无权撤换,他们的后台是最高军令机关“参谋本部”(参谋总长);而军事主官负责根据参谋长的意见和计划做决断,隶属于最高军政机关“陆军省”(陆军大臣)。

作战指挥权的归属,决定着各级司令部不能出现影响权力架构的“副职”,这也是二战日军师承德国学来的,从而保证指挥权掌握在专业的参谋军官手中,如果军事主官违规“操作”,他们可以向上级司令部的参谋长提出异议,实际负有“监军”之责,所以日军联队级以上的司令部里,已经形成了军政和军令的双首长制度,如果再搞出来个副职,等于加重了军政方面的份量,这是参谋本部所不容许的。

在二战日军的编制中,师团是战略单位、大队和中队是独立作战单位,而唯独联队(日语称连队)是编成单位,因此日军在这一层级设置了“副联队长”,但依旧没有作战指挥权,只负责训练和后勤。《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被死啦啦干掉的日军中佐立花,就是竹内联队的副联队长。

因此,以师团为例,日军形成了两套平行的班子,即军政班子:师团长、师团附、师团副官;军令班子:参谋长、主任参谋、作战与兵站参谋等等,大部分作战命令,实际是由参谋长以师团长的名义下达的。

最后是民国军队的副职,在部队长因故不能指挥作战时,有临时火线接班的职能;而日军并不需要副职来接手,联队以上军事主官阵亡,自然由参谋长接替指挥;联队以下头目挂了,根据军衔有严格的递补规定和顺序,有没有副职并不影响什么。

腾冲之战,美军飞机的一枚重磅炸弹,将守城日军第148联队正在开会的32名军官全部炸死,一名活着的大尉指挥残兵仍然可以继续顽抗。

日本军衔有什么特点

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舰炮轰击鹿儿岛,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向下关炮击等,使日本蒙受了耻辱,决心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建立起中央直辖的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

因此,日本海军和陆军,建立起了西欧式的军衔制度,规定大元帅为最高军衔,为陆海军统帅,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统帅,授予大元帅军衔。

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军、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军、海军等任务。

元帅,在日本军队陆军和海军中,并非正式军衔,只是由天皇从大将中赐予的封号,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和荣誉,并无元帅的实权。

二战期间,一些战殁的大将,譬如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以及古贺峰一海军大将死后,都被追授海军元帅军衔。

军衔军官有将官、佐官、尉官三个级别,将官军衔有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军衔有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军衔有大尉、中尉、少尉。

士官军衔有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士兵军衔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其中,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实行征兵制,大将相当于西欧国家的上将,佐官相当于西欧国家的校官,大佐相当西欧国家的上校。

战后,1950年,日本重建武装力量,实行的是募兵制,与二战时期的征兵制有所区别。

根据战后和平宪法,日本不再有正式的武装力量,但保留有陆上和海上自卫队,对军衔也进行了调整,现行军衔有将、佐、尉、曹、士五个等级。

其中,将官军衔有将一、将二、将补;佐官军衔有一佐、二佐、三佐;尉官军衔有一尉、二尉、三尉、准尉;军曹军衔有曹长、一曹、二曹、三曹;士官军衔有士长、一士、二士、三士。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中,胸前为何会有一个红色的M

二战期间,日军曾在一段时间内的装备过一种军服,这种军服有一个特点,在胸口位置有一个M形的图案!

这个图案,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山形兵科胸章!

根据这个名字,我们很容易得知这个胸章的用途:

山形,代表形状;兵科,代表兵种;胸章,代表位置!

没错,山形兵科胸章是日军用来区分兵种的,而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兵种。

步兵用红色表示,炮兵用黄色表示,骑兵用草绿色表示,工兵用褐色表示,辎重兵用蓝色表示,宪兵用黑色表示,军乐队用深蓝色表示,法务部用白色表示,技术部用黄色表示,军医则用深绿色表示。

红色见得比较多,那是因为日军中步兵人数最多!

山形兵科胸章出现在日军九八式军服上!日军九八式军服从1938年开始装备,到1943年被三式军服所取代,前后存在了5年左右的时间。

而山形兵科胸章存在的时间更短,只有两年,从1938年到1940年。1940年以后,日军便废弃了山形兵科胸章的使用!

在装备九八式军阀以前,日军装备的是昭五式军服。昭五式军服也有区别用于区别兵种的徽章,在领口的位置,同样也是以颜色来区分!

二战时的日军编制是怎样的大佐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作战编制中,师团,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七七事变开始以前,日军编有17个常设师团,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另有1个骑兵、1个炮兵、1个工兵、1个辎重联队。

原本师团是日军战时最高的作战编制,但在参与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型战役中,为便与统一指挥,于是,就有了军甚至方面军的作战单位,由若干个师团所组成。

其实,联队,是战时日军的一级作战单位,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战单位,日本的军旗,是由天皇亲自授予的,陆军中只有联队拥有军旗,其他任何作战单位,都没有军旗,从侧面也印证了日军联队在军中的重要地位。

联队,是日军比较独特的一种作战编制,不同于其他二战参与国军队的编制,只能说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中比团级高,比旅级稍低的作战单位。

日军的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联队有将近3800人,其他国家军队团级有一般为1500-2000人,旅级有大约有5000人;因此,日军的联队在其他国家军队中介于团与旅之间,仅从军队员额来比对,这样比对就比较靠谱。

大佐,是日军步兵联队长特设的军衔,除了骑兵、炮兵、工兵、辎重联队长一般为中佐以外,资深的上述中佐联队长才能晋升大佐,步兵联队长的基准军衔就是大佐。

日军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装备4门70毫米92步兵炮的步兵炮中队、1个拥有大车和骡马运输中队、1个联队指挥部、1个弹药小队等。

从上可窥知日军联队下辖大队,大队下辖中队,中队下辖小队,小队下辖分队,其中大队、中队、小队和分队,可分别相对应其他交战国军队的营、连、排和班。

大佐联队长以上的军官就是少将旅团长,少将旅团长以上,就是中将师团长,极少数的军长和军方面军司令不是中将,就是大将。

因此,联队是日军最主要的作战编制,天皇亲自给联队授旗,旗手由高大英俊的少尉或中尉军官担当,联队长上一个台阶,就是少将旅团长。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二战之中,日军的大佐是多大的官 没想到这么厉害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4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