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明朝冷知识

明朝这些有趣冷知识有多冷,你估计都没听过一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100个明朝冷知识,永昌堡历史意义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蒲壮所城历史典故
  2. 永昌堡的历史故事

蒲壮所城历史典故

蒲壮所城位于浙闽交界处的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蒲城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蒲城原系沿浦湾一角,因潮汐涨落,泥沙淤积,渐成菖蒲、芦苇丛生的海滩。1500多年前,来此搭寮垦荒的先辈取蒲叶编织为门而得名“蒲门”。唐宋以来素为戌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首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龙山脚下主持修建蒲城城墙,3年后竣工,此地便改名为“蒲城”。

正统八年(1443年)雾城“壮士所”并入后,合称“蒲壮所城”,现称蒲城。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

永昌堡的历史故事

永昌堡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瓯江南岸,濒临东海,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永中镇一片密密麻麻的民宅中,永昌堡至今仍依稀可见当年方方正正的布局。这座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的城堡,除去南面的部分外,一道高约8米的石垒城墙,以及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如同忠实的卫士默默地坚守着,任凭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无怨无悔,坚如磐石。南北两座城门旁还有一道水门,一大一小两条河自南向北从永昌堡的中心横穿而过,数不清的东西流向水道,巧妙地构成了水上交通网络,又为水乡城堡增添了几分江南的妩媚。

堡内御史巷1号都堂第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70年),是当时督察院佥都御史王诤的故居,三面临水,被专家称作“典型的明清东南沿海水乡人家布局”。今天我们仍可看到,都堂第的檐廊、窗棂等都按“修旧如旧”原则,恢复原有格局,保留了明代“明”风“明”韵,十分简洁明了。

永昌堡像都堂第这样的古宅还有40余处。这里住着3000余名居民,其中王姓的特别多。如今他们把这座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占地13余亩的祠堂利用起来,不仅办图书馆,还开设了风情民俗室、乡贤纪念室、抗倭筑堡展览厅、二战革命史展览等。这里进进出出的老老少少大都是王氏的后裔。无论谁,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先祖的英雄事迹,讲述先祖当年抗倭的动人故事。

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尤其是温州,经常成为海盗的袭击目标。公元1553年至1563年短短11年间,温州遭倭患28次之多,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于3万。当时温州有一对叔侄王沛和王德,叔叔王沛为保卫海防,号召乡人进行抵抗。其间,他组织起一支千余人的抗倭队伍,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第一次阻止了倭寇的进犯。不久之后,侄子王德从广东解甲归来,加入了叔叔的抗倭队伍,又帮助招募了千余名战士。他们率领的义兵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吓得倭寇一连4年多不敢进犯温州一带。

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时已70高龄的王沛率义兵迎战,不幸在视察敌情时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而王德为援助温州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经龙湾金岙时遭伏击身亡。

王德牺牲后,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两兄弟继承了抗倭事业,筹集资金,建造城堡作为抗倭根据地。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永昌堡。一个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个关于明朝的冷知识,看了肯定会有收获
标签: 明朝 知识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5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