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冷知识(世界历史冷知识100)

世界历史冷知识10则,第一个就颠覆你的认知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历史冷知识的问题,以及和历史冷知识秦的军事实力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秦皇和汉武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相同点不同点
  2. 秦的起源和发展史
  3. 公元前326年秦国的军事实力

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帝王.他们的伟大之处都是将本国的国力和事业推向了顶峰.秦始皇开历史先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朝.汉武帝则将中国带向了未有的强盛,领土疆域之广,前无古人.在政治上.两位皇帝的共同点就是强势的政治思维.重视开疆扩土.在思想上,秦始皇偏重法家思想,厉法治民.汉武帝重视以儒家思想去教化万民,重视改良儒家思想变为统治工具.在军事上,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共同点是重视长城建设,实施大规模移民屯田于长城附近.从而保证对匈奴用兵的军事补给和人力需求.在军事上的不同点是,秦以长城和机弩击败匈奴.汉武帝通过组建强大的汉骑兵远程奔袭匈奴,追亡逐北.就对外扩展疆域的军事上的成就来说汉武帝更大.就统一华夏的军事成就来说,秦始皇居功至伟.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位列春秋五霸。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前325年,秦惠文王兼并巴蜀。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国的祖先为秦非子,因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在秦地。非子获得的地盘非常小,不足50里,所以为附庸国,没有爵位。西周末年,申侯引犬戎攻破镐京,后又密令诸侯勤王。秦国收到密信,前往镐京救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秦国救援有功。被加封秦伯,上升为诸侯。由于当时周朝的岐、丰之地被犬戎占领,周平王无力收回。周平王就把岐、丰之地赏赐给了秦襄公。秦襄公回到秦国,加紧练兵,很快收复了失地。自此秦国势力越来越大,让中原诸侯国刮目相看。

秦始皇

崤山之战,秦晋争霸的开始!

春秋时期齐桓公最先称霸诸侯,在其死后,齐国的霸业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宋楚争霸。结果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之战中,一败涂地。宋襄公死后,楚国在中原已经没有了对手。不过晋文公即位以后,晋国国力逐渐强盛。具有称霸野心的晋文公决定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最后与楚国在城濮大战。城濮之战楚国战败,自此晋国成为中原的霸主。

秦国强大的时候,晋国也崛起了。由于秦晋联姻的关系,秦国称霸中原的计划在当时难以实现。就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心立刻暴露出来。公元前628年,在晋文公去世的那一年,郑国的郑文公也去世了。曾留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掌握了郑国北门的钥匙。杞子就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国派兵偷袭郑国。

秦穆公不顾反对,秦国出动300乘,绕过晋国长途奔袭郑国。公元前627年春,秦军经过滑国时,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当时弦高正赶着十二头牛去洛阳贩卖,途中遇到了秦军。弦高知道秦军突然出现,必定是冲着郑国而来的。弦高将计就计,以郑国使者为名,将牛献给了秦军。秦军将领孟明视,认为偷袭郑国的计划暴露。为了不空手而回,归国时灭了滑国。

当时晋国的晋文公去世不到一年,秦国与晋国本来有秦晋之好。晋文公去世,秦国没有派人到晋国来吊唁,反而绕道晋国偷袭自己的属国。晋襄公当时还在服丧,听说这件事后,决定在秦军归途途中,偷袭秦军。当秦军经过崤山的时候,遭到晋国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只有三名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放回,秦国损失惨重。

从秦晋争霸,看秦国兵力!

秦穆公时期实行“三军”兵制,什么是三军呢?肯定不是现在的陆、海、空三军,春秋时期的兵制是按照周天子所规定的军队数量来建立的。按照周朝的军队建制,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在晋文公称霸之前,晋国只有两军。晋文公称霸以后,实行了三军之制,也就是上、中、下三军,不再以数量规定军队的规模。所以,晋国突破了人数上的规定,对外战争无论军队数量的多少,都以三军为号。所以,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保持着最强大的军队,对其他诸侯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春秋战车

春秋时期的“三军”有多少人呢?《周礼·大司马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一军的人数是12500人,六军就是7500人,那么三军就是37500人。

根据《司马法》的记载:“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计千乘有七万五千人,则是六军矣。”天子六军拥有兵车1000乘,每乘配备75人,合计兵力为75000人。三军就是37500人,兵车500乘。(在古代除了作战人员还有25名后勤,配牛车一乘,这25人不是战斗人员,主要负责运输粮草的,不计在作战序列当中。不过在出战的时候,往往将后勤人员也计算在其中,主要是壮大队伍的声势。比如,300乘的兵力为22500人,如果加上后勤人员就3万。所以,出战的时候,往往将后勤也加了进去。而真正用于作战的,实则是有2万多人。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40万人,那么有10万人是后勤人员。)

公元前627年,秦国偷袭郑国时,秦穆公出动了兵车300乘(含后勤人员),共计3万人,结果在崤山之战当中全军覆没。公元625年,崤山之战两年后,秦国又组建了一支军队,再次复仇。此次,出动兵车400乘(含后勤),也就是4万人。秦晋两军在彭衙交战,结果秦国又被打败。这年冬天,晋国联合宋、陈、郑三国打到了秦国的边境,秦国没有出战。公元624年,百里视请秦穆公亲征,一起攻打晋国。这次秦国破釜沉舟,攻取了晋国王官,晋国不敢出战。秦穆公从津茅渡河,到达崤山,封崤山阵亡将士的尸体而返,两国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从秦晋的几次战役来看,晋国的兵力要强于秦国。且崤山之战以后,秦国大伤元气。虽然秦穆公短时间内组织了4万军士,由于训练仓促,依旧不敌晋国,所以秦穆公称霸中原的计划因此泡汤。

秦国士兵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兵源情况

秦穆公时期,很多国家打破了周天子规定的“三军”数量。从《历代兵制》来看,公元前506年,秦哀公救援楚国的时候,秦国出动了兵车500乘。然而同一时期的晋国已经达到了4千乘,合集军队40万。所以,晋国直到三家分晋都是中原最强的国家。而秦国之所以难以称霸中原,就是因为函谷关外有晋国的存在,所以秦国只能称霸西戎。

秦穆公死后,秦国逐渐衰落,整个春秋基本淡出了中原争霸的历史舞台。秦国再次崛起,已经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

进入战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家很快强大。在当时的魏国拥有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此时的魏国灭中山,接连败秦、齐、楚三个大国,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在位期间,秦国出兵50万攻打魏国,结果被吴起的5万魏武卒打败,此后秦国元气大伤。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秦国颓废的局势才得到逆转。

秦孝公在公元前361年即位,两年后任用商鞅变法,其中商鞅改革了秦国的军事制度,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爵位有十八级(后通关内侯、列侯二十级)。根据秦国的奖励制度,凡出战士兵,获得一人首级,赐爵一级。

根据南宋陈傅良的《历代兵制》的介绍:“秦昭王时期,有锐士、虎贲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而分三军。”这里所说的800万,应该是古代为了壮大声势故意夸大。按照古代10000人有2500后勤,那么800人只有600万作战人员。在《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如果减掉一个零,那么就是60万,正好符合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人数。

白起

根据《史记·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的统计来看,秦国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在位期间,秦国前后与诸侯国发生了15次大的战役:

秦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秦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秦惠文王后元七年,秦败五国兵,斩首八万二千;

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秦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秦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二万;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破魏,斩首十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余万;

秦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晋军走死河中二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攻韩,斩首四万;攻赵,首虏九万;

秦王政二年,攻魏卷县,斩首三万;

秦王政十三年,攻赵,斩首十万。

从这15次战争来看,秦国公歼灭151.8万人,至于秦国的伤亡是多少,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不过,在长平之战时,秦国动员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性参战,军队规模大约60万人,估计还有20万后勤人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80万。而王翦灭楚国的时候,也动用了60万军队。从王翦之口可知,秦国将全国之兵都交给了王翦。由此可见,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保持着60余万的兵力。而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的兵力,虽然有减员,应该相差无几。

古代战争

秦国灭亡时,秦国有多少兵力?

根据《历代兵制》的说法,自战国时期,秦国与山东戍卒仅存500余万(如果去掉一个零,秦国统一六国以后,正规军大约50万人。)其中北筑长城40余万,南戍五镇50余万,骊山、阿房之役70余万。到秦二世即位时,守卫咸阳的秦军只有5万。除了守卫咸阳的属于纯正的秦国人,其他军队里面肯定有六国戍卒。比如,陈胜和吴广就是因为戍守渔阳耽误时间,可见秦国在全国各地抓了很多徭役做苦力。

长平之战

由于秦国兵力分散,当大泽乡起义时,秦二世无法组织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当起义军逼近咸阳的时候,秦二世只能大赦天下,将那些骊山服役的刑徒匆忙地武装起来。由于刑徒都是戴罪立功,所以战斗力也特别强,大大缓解了秦国无兵可用的压力。

各地暴动的时候,王离大约有20余万军队,王离的军队多半是以前蒙恬北击匈奴的30万边防军。蒙恬死后,边防军估计也瓦解得差不多了,最后有没有20万不好说。章邯率领那20余万,是一支杂牌军,不过战斗力也很强。这支军队先后打败了周文,瓦解了陈胜的军队,后来又打败了项梁。

章邯打败项梁以后,对楚军放松了警惕,并移师攻赵。而王离的部队,先到达巨鹿城,章邯进攻的目标是赵国邯郸。当时的楚怀王很担心,赵国一旦崩溃,下一个就是楚军。所以,楚怀王将楚军分为两路,一路由宋义为主帅,项羽做副将,北上救赵。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直逼咸阳。

当时攻赵的秦军总兵力大约40余万,围攻巨鹿城的是王离和涉间的军队,章邯驻扎在巨鹿城的南面。当宋义的军队到达安阳的时候,宋义畏惧秦军,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建议攻秦,被宋义拒绝,忍无可忍之下杀了宋义,并亲自领兵5万楚军进攻秦军。

项羽开始以2万楚军作为先头部队,切断了秦军的粮道。然后再破釜沉舟渡过黄河,3天打了9个胜仗。王离的军队最终全军覆没,主将王离也被俘虏。章邯当时还有20余万人,没有援救巨鹿,反而退至棘原,并派使者向咸阳搬救兵。当时赵高专权,滥杀大臣,使者怕被杀逃了回来。章邯想投靠项羽,左右摇摆不定,最后与项羽又打了一仗,秦军被打败,章邯只好投降项羽。

巨鹿之战

投降项羽的秦军有20余万,项羽害怕降兵进入关中叛变,趁夜将20万秦军全部坑杀,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关。巨鹿之战的秦军被项羽牵制,刘邦进入关中,一路几乎畅通无阻。赵高知道秦军主力投降以后,杀了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王,结果又被子婴反杀。当时咸阳有5万禁军,根本抵挡不了刘邦的军队。子婴知道大势已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只好脖子上挂着玉玺,开门向刘邦投降。

从众多的史书记载来看,秦朝开辟岭南和驻守边境的军队还相当庞大,据说有50万,只是这些军队被分散了。此外,开辟岭南的军队当中也存在很多囚犯,而驻守边境的也是全国各地征召的戊卒,秦军必须派兵监督,当秦军崩溃以后,这些戊卒也跟着瓦解。尤其是驻守岭南的军队,听说秦二世被杀,中原陷入混乱,守将赵佗拥兵自立。

从公元前209年秋,大泽乡起义,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就两年多的时间。由于灭亡速度太快,即便秦国还有军队在外地,当时也来不及召回了。从巨鹿之战后的分析来看,项羽所率领的楚军,直接干掉了40万秦军(坑杀了20万)。除去被杀死的40万,秦国剩下的那些士兵,估计都留在了岭南和北方的长城。所以,关内已经全部空虚。

综合来看,秦国统一六国,在不计徭役的情况下,秦军不会超过60万人。如果说,巨鹿之战项羽干掉了40万秦军主力,最后也只剩下20万秦军了。不过,很多士兵是临时武装的,至于真正的老秦人去了哪里,这个就很难说了。也许秦灭六国后,很多士兵都解甲归田或者加官进爵了,剩下的秦国士兵也不多。所以,全国暴乱时,秦国才灭亡这么快。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世界历史冷知识9则,历史老师也不可能全都知道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66688891.com/13/16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