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住在江南什么感觉和为什么不建议住江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住在江南什么感觉以及为什么不建议住江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南宁江南区偏吗
不偏,江南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宁市区西南部,邕江南岸,东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良庆区,南连钦州市,防城港市上思县,西接崇左市扶绥县,北与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隔邕江相望。江南区辖江西、吴圩、苏圩、延安4个镇(吴圩镇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福建园、江南、沙井、那洪、金凯5个街道(那洪街道、金凯街道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总面积1183平方千米。
为什么说无扬州不江南
唐宋江南的唯一核心,就是扬州!
古人难道不知道扬州在江北?
隋炀帝诗云: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古人清清楚楚知道扬州在江北!
隋炀帝诗云: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明明确确认定扬州为江南。
唐代杜牧在咏扬州二十四桥的诗中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扬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诗人当然知道长江在什么方位!
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位江西人依然把扬州视作江南!
宋朝苏轼一样视扬州为江南:”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浣溪纱》中云:“江都犹唱宝儿憨,断肠春色在江南。”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扬州…
清代,纳兰若容,《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凄凉?
而他们认为的今天的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呢?唐宋古人称呼为:江东!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吴中(苏州)起的兵。
王安石题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题苏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题扬州二十四桥: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题苏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以前发过的帖子:
其实,江南这个概念,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唐诗宋词所构建出来的文化江南,另一个是现代的新江南!
如果说是现代的新江南,那肯定不包含现在的扬州,没有这个经济水平就不要去参与了,让一大票经济发达的城市们去占C位。
但是,如果说是唐诗宋词里面的江南,那就只有现在的扬州能够担当核心了。
当然,这是最早的唐诗所构建的文化江南,到了明清时期,苏杭发展起来了,文化江南的概念扩大,苏杭囊括了进去。
网上现在对扬州是不是江南争论不休。就是没有搞清楚到底说的是现代的新江南还是唐诗里的文化江南。
更有甚者,甚至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下的是南京或者苏州甚至杭州等等,这很有趣。还有一种质问声色峻厉:扬州分明在江北,怎么会是江南?!
实际上,这种声音把“在”与“是”混为一谈了,或者说,他们“小”看了江南。
扬州在长江以北,这是任何一位小学生站在地图前都可以作出的判定。这属于地理常识,古人也知道。
隋炀帝在《泛龙舟》中说得非常清楚:“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若单从地理角度考察,今天江南核心区域苏州也不在江南,而是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现成的例子。这江东便是吴中(苏州)——项羽早年起兵伐秦之地。
真正的地理上的江南,倒是长江中游南岸区域,如此说来,是不是有些可笑?
抛开地理概念说扬州,就回到了争论的焦点。以扬州为江南,首先它是一个文化概念。
唐代诗人杜牧在咏扬州二十四桥的诗中谓:“秋尽江南草未凋”,在扬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诗人当然知道长江在什么方位;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位江西人依然把扬州视作江南;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浣溪纱》中云:“江都犹唱宝儿憨,断肠春色在江南。”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扬州……前几年,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和台湾学者陈信元先生合作发行了一套丛书《名家广场·江南风情》,展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五城文化风貌。视扬州为江南,苏州大学的范先生会不知道扬州在江北?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正式改“吴州”为“扬州”,这里的这个扬州,就是现在的扬州!如果扬州当时还没有金陵繁华,隋炀帝怎么会去扬州?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治所上下功夫,扬州治所在这里、扬州在那里查个底掉,但是偏离了最重要的一点:扬州是因何出名?——当然是繁华!那么,只要紧紧找出繁华的证据就可以了。
早在西汉时的广陵,就有十四万人口了(有史书记载),可见繁华之一斑。
至少春秋起,扬州就是玉石雕刻加工中心,扬州周边方圆千里可没有玉石矿,既然(金陵)南京或者苏州杭州值得“烟花三月”去观赏并且更加值得“腰缠十万贯”去消费的话,为什么玉石中心不是在南京等地?扬州不繁华的话,手工业会发达?没有大量的富人定居扬州使得财货相聚,会有这样的玉石消费能力?苏州在唐宋时候被古人称为江东,苏州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中期开始的,崇祯年间的《吴县志》,对阊门一带的繁华夜景有这样的描绘:“千家灯火似扬州”,如同今天形容苏州无锡是小上海一般;那么杭州呢?那要等苏东坡去修苏堤然后再等待南宋改造发展了…
扬州的繁华,在明清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扬州的税收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要知道当年扬州所在的江南省的税收是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的。京剧的前身四大徽班也是在扬州并且从扬州前往京城的。
从隋朝开始,歌咏扬州的诗词开始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关于扬州的柔丽诗句均出于隋后: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有死都要死在扬州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朝),什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宋朝)等等等等,光唐诗就五百七十多首,唐诗宋词中,杭州主要有名的就是钱塘,苏州是姑苏,而扬州处处都有名,广陵,维扬,江都,雷塘,竹西,瓜州都能在唐诗宋词中出现!还有著名的那句“扬一益二”,这句话可是在唐朝出现的,可不是说的隋朝以前的九州之扬州省!“扬一”说的就是现在的地理的扬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煌煌四卷,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近两万首诗词,其中唐代诗人150多位,诗作570多首。即便如此,编录者还是特别说明,这只是按照既定标准选录的作品,并且还不可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存在。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相关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证明在夏代时的扬州一带已有了玉器制作工艺。
请注意:这里的“扬州贡瑶琨”里面的扬州,绝对是九州之扬州省的概念!
可是至少从西汉到到今天,玉石中心为什么都一直是在现在的扬州?有疑问的可以查找一下当年“扬州省”的范围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还有哪里是玉石玉器中心?就是今天你去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当地的维族商贩都在吆喝“和田玉,扬州工”,话说古代从和田运送到扬州,可是个庞大的工程。
玉器在中国古代,绝对是大宗的奢侈品,而这个奢侈品中心(消费中心)就设置在现在的扬州,所以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九州之“扬州省”的精华,就在现在的扬州,也只有现在的扬州才能有资格使用“扬州”这个名字。同时期,漆器中心也同样在扬州,马王堆出土的,就有扬州的漆器,漆器中心今天依然在扬州。
所有的事物,都不会孤立的存在,比如几百首的诗词歌咏扬州,但是,玉器中心却在南京,扬州菜系却出现在苏州,服务业鼻祖的三把刀诞生在杭州,漆器中心在某城,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诗词肯定不是歌咏现在的扬州了!一定歌咏的是“扬州省”的广大区域!
所以,虽然有千百首诗词歌咏扬州,还要看这些大诗人是为什么歌咏?——其实唐诗中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因为扬州的繁华!
李白从成都长安洛阳一路走来,走过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是见过大世面的,扬州要是不繁华到令他惊叹,李白是咏不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从李白的诗文看,他曾七次来过扬州。开元十四年(727)第一次到扬州时,李白才27岁,年少气盛,行侠仗义,一住就是一年。据他自己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一年就花了三十万,今天的几千万啊...
很多人都以为现在的扬州占了九州扬州之光,所以才出名的,这是根本不懂历史的说法,因为九州的扬州,是最下等的州,到处都是沼泽烟瘴的荒蛮之地,绝大部分都没有开发出来,只有广陵一枝独秀。
诗人鲍照就以一篇《芜城赋》而享誉古今,赋中的芜城也便是今天的扬州城“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还有“藻扃(jiōng)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先秦,扬州的繁华鼎盛和扬州园林旖旎多姿的样子。
扬州的治所有好几个城市都做过,但是名称的变化和治所的变迁,从来没有影响到扬州这座城市的繁华的根本:手工业中心的地位!艺术类手工业中心的地位,才是扬州经济文化的核心。
所以,恰恰因为广陵的繁华,才让改名后的扬州两个字名扬天下的。而不是反过来。
扬州繁华了两千多年,富人聚集,孕育出了扬州菜系(也称呼为“淮扬菜和维扬菜”,都是专指扬州菜,与其他城市毫无关系。);孕育出了有”三把刀”之称的服务业鼻祖;漆器中心和古琴中心以及奢侈品中心的玉器中心也一直都在扬州;千百首唐诗宋词歌咏的,也是扬州,扬州是文化江南的核心,还有什么疑问呢?
住在江南什么感觉
首先是湿。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真的不适合去北方。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江南的雨,不像北方噼里啪啦一顿下,就什么也没有了。江南的雨绵延不绝,点滴到天明,明朝深巷卖杏花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够有所体会。每到下雨天的晚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睡觉特别畅快。雨的声音很通透像是能够到达极远的地方。冬天的时候,外边下着雨,确实是很冷的,但是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点自家晒的鱼干,然后再喝上一点黄酒,感觉真的很棒。
冬天的雨是一种感觉,夏天的雨是另一种感觉,先是闷热,然后就会有雨点下来,来的快去的也快,有可能一天来个好几回。下完雨之后,马上就很凉快了,傍晚能够出来散个步吃西瓜,或者撸串喝啤酒都很有感觉。
粉墙黛瓦也算是一种特色吧,粉墙黛瓦再加上门口的小河,还有河上的乌篷摇船。河水静静的流着,在阳光下,似一条银链。水很清,河床上的大卵石清晰可见。大的,小的,许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戏打闹。水花四溅,在空中成了一条珍珠项链,清新剔透。溅起水珠落下,泛起小小的涟漪,晶莹而多彩。
古街道还有人住,窄窄的里弄,湿乎乎的青石板,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瑕,青中带黑的,带一些清新的翠绿。
沿河民居们,还会有晒在外廊的鱼干什么的,当然也会飘着人家的裤衩衣物。安安静静的没有吵闹,有时候走过老街道,还可以看见老人们坐在藤椅上,戴着毡帽,聊天抽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江南的人在说话是绵软的,听起来就像是珠玉落盘的声音。人生活会追求精致,再老的老人也会细心地穿上自己的衣物开始新的一天。
古镇就是这样,小桥流水人家。建筑大多粉墙黛瓦,映衬的花草更加艳丽。要是下着微微小雨,就像是闯进了一幅氤氲着墨韵书香的水墨画,让人赏心悦目。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小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走进民宿住,入眼便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江南老宅小而精致。
古朴的中式风格建筑融合在芦苇秀水中,室内的略带北欧的设计风格又使人感受到现代的时尚。房间的各处设计都体现了民宿主的细心和温馨。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民宿有自己的码头和亭台楼阁,入住休息的时候,可以坐在亭子里喝茶,将这满眼的景色尽收眼底。
民宿内的家常菜不奢华但朴实。可以在景区内田园采摘有机蔬菜,在渔场钓新鲜的鱼、虾、蟹!
江南到底指的是哪些地方
江南到底指的是那些地方?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江南”这个概念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地理层面上,又衍生出来了文化上“江南”这个概念。下面我们来看看“江南”的变迁。
在说江南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太湖流域”。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在今天,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湖州及嘉兴市和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那太湖流域和江南什么关系呢?接着往下看。
首先,江南最早是一个地理概念。具体来说,早期的“江南”,意为长江以南,所指范围很广,直至岭南以北都包括在内,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中原’‘塞北’‘岭南’‘西域’等地理名词一样,仅用来表现特定的地理方位,并非有明确范围的地域区划。所以,最早时期的江南,所指的范围是非常大的。
两汉时期,“江南”一词所指,大多以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南北地区为江南的主体。洞庭湖夹在湖南湖北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汉代的江南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并非今天江南所指范围。这是因为,秦汉时期,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
三国时期,孙权占据江东,在健康(南京)定都,称为东吴。那么,这个“江东”指的是哪些地方呢?
从地图上看长江,整个长江的流向整体为自西向东,最后注入东海。但是在自芜湖至南京一段,长江向东北方向斜流。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而从中原视角来看,长江这段以东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包括太湖流域的那块地方,被称为江东,古代以东为左,所以又称为江左。因此,在两汉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江东与江左指的才是后来的江南地区,那么,这个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知道,从东汉末年到隋朝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基本上是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虽然西晋时期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统一,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而来的是更加严重的分裂。
南方政权建都大都是在南京,因此,在北方人眼里,江南地区,也慢慢从秦汉时期的洞庭湖区域转向了江左一代,也就是太湖流域一带。但是,此时江左一词使用的还是很频繁,因为江左所指的地区很具体明确,范围也比江南小的多,就是指太湖流域。所以,总的来说,南北朝至隋朝这段时期,江南和江左这两个称呼同时存在,但是还是江左用的多一些。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江南称呼,出现在唐代。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时,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是秦汉以来最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江南所指范围仍然十分广泛,与汉代的江南概念基本上一脉相承。虽然如此,但是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时的“江南”首先是行政地理概念,其指向十分明确。但实际上,江南一词被确定为长江以南这一内涵得到了重新认定。换句话说,和南北朝时期江南一词渐渐缩小的范围相比,唐代的江南一词的所指再次放大了。
但是,随着唐朝大一统盛世的出现,整个政治中心又回到北方去了,南方被边缘化了。
早在隋文帝灭陈朝后,就将建康城彻底毁灭、锄为农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北方明显在提防南方地区出现大的政治、经济中心。
虽然唐朝将南方在政治上边缘化,但是在大一统盛世下,加上江南,尤其是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很快就出现了繁华富庶的局面。很多诗人对江南风光进行了大量的赞美,比如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些诗歌让人们心中对江南有了无限的遐想与向往,而这些诗歌所描绘的江南主要是太湖流域一代,所以,从这个时候起,诞生出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江南,这个江南主要在繁华富庶的太湖流域地区,尤其是浙西东。
如果在唐朝,你跟人提起江南,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风景秀丽,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之类的。就像现在我们说到大西北,总想到的是黄沙漫漫,寒风凛冽,但其实只有小块地区是这样,甘肃宁夏也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都是一个道理。
从这个时候起,出现了地理上的江南和文化上的江南两个概念。以至于,从文化上的江南来讲,扬州也算进去了。虽然扬州在长江以北,但是唐朝时期扬州实在太繁华了,“烟花三月下扬州”,北方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叫江南,毕竟,在他们眼里,在长江北边一点还是南边一点都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在南方。也正是在隋唐时期起,江左、江东的称法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江南。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虔州(赣州)。
明朝时期设立了两京一十三省,两京即为南直隶和北直隶。其中,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其实早在朱元璋建国之前,就在南京设立了江南行中书省,明朝建立后,江南行中书省被裁撤了,改为南直隶了。
清初沿用明代旧制,将明朝长城以南的故土分为十五省。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明朝的南直隶为江南省,江南省包括现在的安徽省和江苏省,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及江宁巡抚。两江总督管辖的地方就包括江南省和江西省,等于是今天的安徽、江苏、江西三省,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这是行政上江南地区的变迁,但是,从文化上来讲,江南的指向越来越明显了,到明清时期,基本上固定在传统的江浙地区,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包邮区,为了和地理上的江南地区区分,这些地区在文化上又被称为“小江南”,成为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代名词。
文章分享结束,住在江南什么感觉和为什么不建议住江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