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有必要把它细分成针对不同的等级来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吗这个问题,糖尿病不建议检查什么指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常规检查心血管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脏器损害。因此,除了血糖监测以外,糖尿病患者需通过常规检查,及早发现隐藏在心、脑、肾、眼、足等部位的并发症。因为它们就像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样,一旦爆发将无法挽回。
据研究,患糖尿病3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并且糖尿病患者支付的81%的治疗费都用在控制并发症上面。
从诊断糖尿病开始,就需要定期进行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筛查,早发现、早预防。
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1、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2、肝功能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检查。
3、眼科检查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
4、神经科检查
通过神经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与合并症相关的检查
1、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往往合并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患糖尿病后,需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有助于调脂、降压治疗。
2、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心脏病症状不等于心脏没有问题,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此外,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
3、骨密度检查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之一,骨密度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建议糖尿病患者血压、体重、腰围每月检查一次;身高、血脂、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骨密度、尿酸、眼底检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足部检查和尿常规每年检查2次。
糖尿病指标参考值是多少
糖尿病的指标主要是通过血糖水平来判断的,如果空腹血糖大于6.1,但是小于7.8是属于糖耐量异常,大于7.8的话,可以考虑是否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一般情况下是不大于11.1,如果大于11.1也是要考虑糖尿病的。如果检查有两次血糖的异常,无论是否有口干口渴多饮多尿都是可以诊断糖尿病的,如果目前怀疑是否为糖尿病,建议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空腹去医院完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血糖水平的检查,必要的时候直接做糖耐量实验。
糖尿病有必要把它细分成针对不同的等级来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吗
非常有必要!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不只是糖尿病,越来越多的疾病划分的越来越详细,这样也有利于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救治和处理,术业有专攻嘛。世界上没有一招吃遍天下的绝技,治病救人更是不可能如此,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机理和处理方式肯定是不同的,但凡不论糖尿病类型就敢说根治糖尿病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而产生,一旦结合即不可分享。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三个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简单地说就是红细胞中总数中的6.5%与血糖发生了结合,由于红细胞每天都有部分更新换代,血糖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它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波动的区别,比如糖化血红蛋白6%时,日常血糖可能处于5.5-8.5mmol/L之间;7%对应的血糖大致是6.8-10.3mmol/L;8%对应的血糖是8.1-12.1mmol/L等。
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非常明确,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及)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有升高,但升高到了多少反映不出准确的数值,理论上是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加之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上,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将糖化血红蛋白直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却可为糖尿病的发生做出提示,尤其是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时,就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及时排除或诊断糖尿病。
目前,我国实行血糖分级管理,标准是: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